
2015年或許有這么一些事讓我們難以釋懷;2015年,或許有這么一些人讓我們無法忘懷。全國兩會、抗戰勝利日大閱兵、深改……道不盡這一年的風風雨雨。微笑、亢奮、憂愁或是彷徨,總有一些表情定格屬于我們的2015記憶。不平凡的2015年,不乏有各種“精彩”。
全面二孩
“全面二孩”是繼“單獨二孩”之后的又一次生育政策重大調整。從1980年的“一胎化”算起,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實施35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從此告別獨生子女一代。
過去35年,中國經濟舒服地享受著人口紅利,抑制人口增長速度則為社會減輕了負重。長期低生育的負面效應終于在近年凸顯:人口老齡化、性別比例失調、勞動人口減少、“失獨家庭”出現……人口問題最終的指向,可能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80后、90后是史上最后一代“獨生子女”,他們總是被貼上獨立、自我、親情淡薄、溝通能力薄弱的標簽,“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讓他們成為另一種人——“夾生人”:他們將肩負起一對夫妻贍養四位老人、一個或一個以上孩子的生活重擔。
有統計表明,到2014年年底,在全國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1100萬對夫妻中,僅有107萬對夫妻申請再生育,所占比例僅為目標人群的十分之一。
讓想結婚的結婚,讓想單身的單身;讓想生娃的生娃,讓不想生娃的不生娃;讓想生一個娃的就生一個娃,讓想生兩個娃的就生兩個娃吧。(解詞/宋詩婷)
先 ?生
從“汪辜會”到“習馬會”,兩岸用了22年。
交融是歷史主流,閉關是當今末弩。越來越多的共識在發生,越來越多的期盼在成為現實。每一個推動的力量,或是個人的一小步,都是歷史的一大步。會面選在新加坡,突顯平等。因同為東亞儒家文化圈,故而有了探討磋商的可能。同尊中華文化為先生,同在一種語系中為同胞,于是雙方得以拋開懸念談共識。
兩岸同種同語,九十高齡的旅美作家王鼎鈞先生的回憶錄三部曲詳細回顧了中國現當代史上的此一大“過節”。個人命運無小事,家國天下須公心。國共兩黨的此會面,既是環境變遷的必然,又是機緣湊成的必然。
習先生言中強調了三個“有利于”:“只要是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馬先生言,要鞏固九二共識、致力振興中華。雙方會面首次以求同存異的方式得到了國際社會和廣大民眾的認可。
儒家文化圈中重孝、親德、明道,重視禮樂精神和傳統文化。而習馬之會,彼此以先生相稱,也以先生之風相和。從“同志”走向“先生”,從革命走向現代,從求變走向求和,從標新立異走向同根同體,“習馬會”是一次具有重大象征意義的會面。(解詞/胡赳赳)
大閱兵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十五次大閱兵,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二次大閱兵,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的大閱兵,同時也是首次有國民黨抗戰老兵參與的大閱兵。
大閱兵思和不思戰,意在反思“戰之民生涂艱,和之平等可貴”。大閱兵思裁不思擴,意在重整人民解放軍的士氣,裁抑軍隊的驕奢貪腐之風。大閱兵思發展不思動亂,意在穩定、穩固地凝聚人心、民意,排除各種不利于團結的不穩定因素。
中國國力,首靠戰略能力。中國子弟兵,首靠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大閱兵,既是檢閱裝備,更是檢閱人力。一口氣不渙散,則國運昌盛之象已現;一顆心不動搖,則穩定發展之基已牢。大閱兵,閱的是兵,看的是民。
與列國閱兵相比,中國閱兵向來備受關注,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革新,中國軍人和中國管理者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小,自知自度的能力越來越強,這是完全可以從大閱兵中看出的動態。
由此,大閱兵也成為年度記憶中深深的烙印。和平來之不易,發展必須捍衛。(解詞/胡赳赳)
“老干部”風
2015年,隨著《戰長沙》、《瑯琊榜》等電視劇的熱播,“老干部”成為娛樂圈新的審美風尚。有資格被稱為“老干部”的男明星必須有一張英俊、干凈的臉,消瘦、頎長的身材,他們要沉默中帶點冷幽默,要體貼周到又不失霸道,他們要有些健康的“老年人”愛好,生活傾向于枯燥無聊,不擅長使用微博或微信。他們必須在氣質上與娛樂圈的烏煙瘴氣保持距離,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遺世獨立。
從陽光男孩到壞小子,再到今天沉穩睿智的“老干部”,女性粉絲對男明星的喜好向來與她們的擇偶標準掛鉤。“老干部”除了外形具有吸引力,他們身上更寄托了女粉絲對于另一半的需求和想象。她們為“老干部”三個字賦予了更多含義,那些氣質復古的帥男人還要勤奮、克制,耐得住寂寞也擔得起責任。“老干部”與其說是女性對男性外在形象的要求,不如說是對一種踏實、安穩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解詞/宋詩婷 ?資料來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