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14日,毛澤東和黨的其他領導人,在中南海頤年堂接見各大區、省、市、地委書記。他對大家說:“我們這次會議,是一場很大的辯論,這場全黨性的大辯論,是從農業合作化的方針問題引起的。你們是我請來的遠道客人,有什么話盡管講吧!”短暫的沉默后,一個人站了起來,以洪亮的聲音且令人吃驚的語言說:“主席,我給你提個意見!”
“主席,我給你提個意見!”
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七屆六中全會召開。10月14日,在中南海頤年堂,毛澤東和黨的其他領導人,接見出席這次會議的各大區、省、市、地委書記。毛澤東對大家說:“我們這次會議,是一場很大的辯論,這場全黨性的大辯論,是從農業合作化的方針問題引起的。你們是我請來的遠道客人,有什么話盡管講吧!”
短暫的沉默后,一個人站了起來,以洪亮的聲音說:“主席,我給你提個意見!”發言人自我介紹道,“我是江西來的,上饒地委書記,名字叫黃永輝。”
毛澤東親切地說:“好呀!有什么意見?”
黃永輝說:“關于農業合作化速度和規模的問題,是這次會議上認真討論的大事。但中央就當前工作中有關耕牛、農具作價入社等政策性問題的規定,我認為其中有些內容不對頭。它既違背了農民自愿的原則,又不利于發展生產,也不符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我黨群眾路線傳統。我的意見是要加以改正。”
毛澤東聽完,略加思索后說:“你這個意見很好,我可以轉達給中央農村工作部。”
一石激起千層浪,會場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毛澤東接著說:“農業合作化要反右防‘左,要抓緊領導。要對黨負責,聽招呼,反右糾‘左都要聽,實事求是。關于合作社規劃問題、生產規劃問題,一個地委先搞好一個縣(兩三個月內),縣計劃要經區、鄉討論一下,不然完全主觀主義。領導者的擔子很重要,不準亂刮風。合作社發展之后要有停頓、有間歇,防止沖昏頭腦。”
這次座談會之后印發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規定了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是“自愿和互利”,以及社員其他生產資料的一系列具體政策。為保證農業合作化的發展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決議》規定了發展和鞏固合作社的具體步驟、辦法:說服教育,分期分批,不要勉強,自愿互利,不侵犯中農利益,反復宣傳,發展互助組,訓練骨干,改善經營管理。
“共產黨員還吹牛皮說假話,簡直是坑害老百姓!”
黃永輝,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臨川縣一個貧農家庭。年少時,因家貧隨族人到景德鎮瓷廠學制瓷手藝。1929年參加革命,次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3月,為阻止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第一次“圍剿”,黃永輝率領一個班,燒毀了云山公路大橋,截斷了國民黨由南昌至臨川的公路運輸,為取得反“圍剿”戰爭的勝利立下大功。1949年南下后,歷任中共浮梁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江西省委紀檢委副書記、江西省監察廳主任、中共上饒地委書記等職。
1958年,全國的浮夸風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田里的水稻畝產可達“幾十萬斤”,人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但廣播、報紙上天天播,天天登什么“放衛星”。黃永輝對此很生氣,經常說:“共產黨員還吹牛皮說假話,簡直是坑害老百姓!”
家人因擔心他受人陷害,勸他不要當“老保守”。黃永輝氣憤地喊起來:“什么老保守!毛主席說過,畝產800斤就是大躍進了,什么幾十萬斤,盡是吹牛皮、說假話!”
“隨便亂吃,這是人民的血汗呀!”
1956年冬季,江西省組織老區慰問團,黃永輝任上饒分團團長,他親自帶領干部去貴溪縣周坊鄉慰問。當時地委有一輛轎車,書記出遠門本可乘坐,但黃永輝還是同其他同志一起乘火車到縣城,再步行近40公里才到鄉村。
中午,他們來到一個水庫指揮部用餐,食堂的師傅弄了6道好菜。他們滿以為領導會很高興,誰知黃永輝一看,臉就沉了下來:“怎么弄這么多好菜?”
工地干部回答:“今天民工加餐,都是如此。”
黃永輝拍拍隨行同志的肩膀說:“小嚴,出去看看。”
于是,他們疾步2里多路,來到水庫工地。民工正在吃飯,菜是清一色的白蘿卜。黃永輝拿起菜勺往菜桶里撈了幾片放進嘴里嚼,然后用手抹去唇邊的菜湯,風趣地說:“好辣味呀!就是少了些油!”
回到食堂,黃永輝正顏厲色地指著飯桌說:“你們不要說謊嘛!民工成天勞動,吃蘿卜,油都沒有一點,這么好的菜,我們能吃得下去嗎?”
陪同的貴溪縣委書記搞得很難堪,只能婉言相勸:“既然弄了就吃吧!不然也是浪費。”
誰知,黃永輝聽了更起火:“隨便亂吃,這是人民的血汗呀!”他叫司務長拿來算盤,算菜的成本,總共13元。“這還了得,一個農民兩個月的伙食費啊!”黃永輝感慨道。之后,他摸摸口袋,拿出13元,平心靜氣地說:“錢我先付了,以后10個人分攤,警衛員工資低,由我代交。”
“我勸你還是把精力多用在學好文化、提高工作能力上才對!”
黃永輝的愛人是1934年在延安參加劉志丹部隊的,工作一貫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被評為勞動模范。1952年,她是行政16級的縣級干部。
1954年10月,她調任上饒地區醫院副院長。可在調整級別時,卻沒有她的份,而比她參加革命晚的同事還有被提為15級的。她心中有點想不通,特別是看到有的領導干部利用職權為老婆晉級,心里也想讓黃永輝為她評級講句話。
黃永輝察覺到了妻子的想法,就耐心地啟發她:“提級是組織上的事,哪有個人說了算的?不要攀比,多看人家的長處。一個老黨員,要多想想過去,想想有多少好同志為革命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我們這些人能活到現在夠幸運的了,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他們,怎么還能再計較個人得失呢?我勸你還是把精力多用在學好文化、提高工作能力上才對!”
黃永輝的一席話,把妻子的思想疙瘩解開了。他愛人的16級待遇,一直凍結到1989年才“解凍”。
“要帶頭移風易俗,死后不給國家增加負擔!”
1958年春,一生勤勤懇懇的黃永輝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一做肝功能檢查,發現肝腫大三指,肝功能4個“﹢”號,診斷是肝炎,待送到醫院治療時,已經肝硬化腹水了。
1959年6月,黃永輝轉到上海華東醫院。黃永輝的愛人問他:“是不是叫孩子們都來看看你?”
黃永輝半天沒有吭聲,最后還是搖搖頭,斬釘截鐵地說:“我已經花了國家很多錢,不能再給國家增加負擔了!”他用最大力氣說了這句話,就劇烈地咳嗽。
呼吸稍平靜后,他轉臉對愛人說:“我們沒有讀過什么書,你一定要好好培養孩子,讓他們多讀點書,長大了為黨好好工作……”
黃永輝還多次交代妻子,“我死后要火化。在八大會議上簽了名,要帶頭移風易俗,死后不給國家增加負擔!”
1959年8月12日,黃永輝病逝于上海,中央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稱號。
(摘自《黨史文苑》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