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遠祥
摘 要:1932—1976年瑞典社民黨主政瑞典,這一時期瑞典的失業率總體來看是很低的,這主要得益于該黨促進“充分就業” 的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車之鑒可以避免重蹈覆轍,瑞典社民黨的充分就業政策對中國也有經驗和教訓兩大方面的啟示。
關鍵詞:瑞典社民黨;充分就業;就業領域
中圖分類號:F0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7-0006-03
時代和國情的不同,自然造成了各國在不同時期的就業問題千差萬別。不同的問題自然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可見,解決就業問題的政策,也不能簡單地從一個國家照搬到另一個國家。
中國就業領域的問題也有中國的特殊性,像農民工用工荒和東西部就業不平衡等問題,就具有典型的中國特點。
但另一方面,就業問題的解決,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些規律在大部分市場經濟國家都具有一定的相似點,這就決定了瑞典社民黨的就業政策對我國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瑞典社民黨的“充分就業”政策在本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的一些宏觀政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調節我國的就業市場,促進就業問題解決。
事實上,最近我國出臺的相關就業政策及相關就業領域的新舉措,有些就與瑞典社民黨1932—1976年的“充分就業”政策很相似,如“杭州樣本”、“城鎮百萬殘疾人就業工程”等。該時期瑞典社民黨促進充分就業相關的政策,對我國具有可借鑒意義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需協調好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的作用
自從市場經濟誕生以來,關于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一直以來就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說不干預經濟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也有人說沒有政府調控的市場都是壞市場。瑞典的經驗告訴我們,國家干預是必須的,但發揮市場機制內在的作用可以事半功倍。
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強有力的國家干預,是瑞典社民黨該時期就業政策成功的關鍵。對于中國來講,我們的宏觀調控能力一直就是我國市場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當前我們也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如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國家就有通過提供貸款、提供創業指導等來支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制訂特崗教師計劃、西部計劃等,安排大學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層等常規做法。這些政策實際上就是國家對就業市場進行必要干預的體現。
在這一問題的具體執行上,瑞典社民黨當時采取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一政策在那個時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瑞典社民黨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制訂了所謂的“一百萬套住房計劃” 。該計劃的實施一方面帶來的很多就業崗位,一方面也有利于瑞典人民住房條件的改善。將我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相關問題的解決方式與失業問題的解決方式相結合,我們發現這種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的計劃,不僅可以改善房價過高的問題,還可以活躍就業市場,緩解失業問題,一舉多得。但是這一政策實際上也是存在著邊際效應的,關于這一問題我們在教訓方面的啟示部分再加以論述。
瑞典的團結工資政策是協調雙方作用的一個縮影。政府制定的同工同酬的團結工資政策一方面是政府干預的體現,另一方面,該政策通過與市場的相關機制,特別是競爭機制,不僅有利于形成一個相對公平的分配體系,滿足勞動者對于收入公平的期盼,也有助于促進充分就業,可以說也是個一石二鳥的良策。中國目前貧富差距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工資待遇的過分懸殊,不僅不同行業的工資差距大,即使從事同一行業,在不同地區工作收入差距也很大。實行團結工資政策,可以形成一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在這種格局之下,同工同酬,收入的不平等現象將得以改善,收入差距自然會逐漸縮小。該政策的實施還有助于將那些低效的僵尸企業推出市場,讓勞動者從落后產能的企業流向先進高效的企業。這有利于勞動者工資的提高,也有助于減少失業現象。而且通過該政策,刺激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這樣自己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在客觀上降低了失業率。
(二)在勞動力市場政策方面應造血為主輸血為輔
直接給失業者提供失業救濟金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失業者的生存狀態,這是對弱勢群體的一種行之有效的保護。中國現在的失業保險其實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在勞動力市場政策領域只能算是輸血政策,不治本。
瑞典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勞動力市場方面應以造血為主、輸血為輔。所謂的造血,指的是讓勞動者可以更好地重返勞動力市場。在這一點上,有提高勞動者素質、創造就業崗位、設立就業服務機構等具體方式可以借鑒。
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瑞典社民黨,采取的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中的供給計劃。這實際上相當于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改革”。通過對失業者或就業困難人群進行有效的職業培訓,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實現充分就業。
然而,目前中國的職業培訓機構與當時的瑞典不同,大多是市場化經營,這種方式可能會將那些本來經濟條件就欠佳的失業者或就業困難人群擋在培訓體系之外。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國有化某些培訓機構、某些就業服務機構,來向我們的相關勞動者無償提供就業服務,這是相關部門可以思考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在我國也存在一些政府對相關人群進行免費或半免費培訓的情況,如對一些職業中等學校的學生進行學費的補貼和相關省份對農民工群體幾乎免費的技術培訓等。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就是將這些小范圍的政策擴展到全國勞動力市場的可能性。
(三)要建立起強有力的工人權益保護組織
瑞典社民黨的“集體談判機制”或者叫“三方合作機制”的有效運行,對瑞典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貢獻巨大。而這三方中的工會,也就是工人權益保護組織所起的作用也是相當明顯的。在當代中國,我們也需要建立起強有力的工人權益保護組織,來行使這樣一個職能。一個勞動力市場中,勞資關系的和諧可以體現在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這方面,因為資方總是處于強勢地位,不和諧的現象總是表現在資方對于勞動者一方合法權益的損害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某些領域,也存在著勞資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中,勞動者一方經常處于弱勢地位。資方隨意辭退勞動者、農民工的討薪難問題以及有關行業勞動者的職業病問題等,都體現了勞動者的相對弱勢。
中國目前也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政策來維護勞動者的相關合法權益,但是,相關行政部門的介入畢竟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加上市場主體較多、市場行為復雜,行政部門不可能面面俱到,難免會造成各行各業的資方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之事的發生。
瑞典社民黨通過強大的工會組織,與資方進行談判來解決失業問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鑒的。中國的工會制度目前還不完善,很多企業的工會作用有限,有很多非公企業的員工甚至不屬于任何工會,這些人的權益無法通過工會組織加以保護。而瑞典強大的各級工會組織,可以很好地維持各自領域內的秩序,減少隨意辭退工人等現象的發生,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勞資關系的相對和諧。
在這方面,2013年12月31日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杭州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這一條例的很多內容就和瑞典的“集體談判機制”很相似。杭州市這一做法,被某些媒體和學者稱為“杭州樣本”。
(四)完善勞動力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市場經濟必須是法制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的勞動力市場,同樣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勞動力市場法律法規體系作為支撐。立法是瑞典社民黨調控勞動力市場,推進再就業的主要手段,通過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可以遏制非法辭退現象的發生,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在中國存在著臨時工、農民工以及女性勞動者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這些群體容易成為非法辭退或不合理就業歧視的受害者,如女性懷孕被辭退、招聘歧視殘疾人等問題。對于這些的群體的保護,就需要靠完善的法律體系來實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瑞典社民黨在當時的充分就業政策,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可以借鑒的經驗。與此同時,前車之鑒亦可以避免重蹈覆轍。該時期瑞典社民黨在促進充分就業方面的教訓,也是需要我們去總結的。
(一)須充分考慮政府直接干預的“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即“戈森第一定律”,該原理的一般通俗說法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來,收益值就越少?!彼緛碇傅氖窃谫Y源作為主要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但這一經濟學原理也可以被套用在其他領域,譬如就業領域,在勞動力市場中,政府的直接干預可以看成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對于實現勞動力市場的效用,即實現“充分就業”的效用,也是不斷遞減的。
從瑞典社民黨的充分就業政策來看,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主要為以下幾種:稅收、投資、禁止性干預、保護性干預幾種。
從某種程度上說,稅收是政府主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經濟來源。馬克思曾說過,“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娘奶”。國家對勞動力市場的干預,很多都是需要花費巨資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過度干預可能會需要高稅收作為前提。瑞典社民黨的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勞動力市場的高保障、高投入就是瑞典高福利的一個縮影,而這種高福利必然要求高稅收作為基礎。合理的稅收可以調節經濟的運行,通過對不同行業的差別性稅收,也有利于避免經濟無序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過高的稅收必然會損害企業和個人的勞動積極性,最終的結果必然會損害經濟發展的活力,最終又會影響到充分就業的實現。
瑞典社民黨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主要體現就是加強政府性投資。政府性投資的有效開展,如修建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等,既可以滿足人民的期待,也可以刺激經濟的增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種政府性投資的邊際遞減效應也是很明顯的。過度投資會導致產能過剩,過度投資的GDP貢獻率也會降低,而且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經濟會妨礙市場經濟的自身發展,其對經濟的帶動具有不可持續性。
保護性干預在此指的是政府為了保護國家利益、某些行業和某些群體的利益而制定出一些保護性政策的干預手法,如設置國際貿易壁壘、制定扶持相關企業的政策和政策孵化某些企業等。這些干預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一些企業的發展,客觀上也起到了改善就業狀況的目的。但是,這種政策也是有邊際遞減效應的,過度的保護性干預可能會造成僵尸企業的產生,也不利于市場的優勝劣汰,最終還是會損害充分就業的實現。
禁止性干預一般是為了市場機制的法制內運行,如國家禁止市場出現人體器 官交易,性交易,毒品交易等。在勞動力市場,一般的禁止性干預包括最低工資標準紅線、就業歧視等,這些干預一般都是幫助弱勢群體的有效措施。但是,禁止性干預的過多也會造成充分就業的困境,如不合理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可能會造成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減少雇傭勞動力的現象,從而不利于實現充分就業。
(二)須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系
瑞典社民黨的指導思想是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其核心思想內在地包含了對公平的崇尚。國家運用相關財政手段和政策引導,如團結工資政策,在勞動者之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公平,但也要看到,這種看似公平的取得,由于忽視了市場規律,往往會導致效率的缺失?!叭鸬洳 钡钠渲幸粭l就是低效率。瑞典有個阿門法案,該法案不僅對企業解雇工人的權力加以約束,而且限制企業減少生產線上的雇員,即使這些生產線路因效率的提高而可以減少工作人員也不能輕易獲允[1]。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很多社會都面臨著這樣一種選擇,要么以效率為代價換取較大程度的公平,要么以公平為代價換取較高的效率。而對于瑞典社民黨來說,奉行公平優先是天經地義的,符合其核心價值觀。但是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來看,過度強調公平可能會造成一種低效率的循環。
當然,公平和效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理論上是可以統一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在中國二者之間就沒有任何矛盾了。至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仍然需要找尋出效率和公平的交叉點。在我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要注重公平。
就業乃民生之本,就業問題的解決對于一個社會的科學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解決就業問題時,需要吸取瑞典社民黨就業政策的教訓,立足我國的國情,制定出適合我國的就業政策,既要很好解決就業問題,也要無損經濟的健康運行。我們要將就業問題的解決與經濟效率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在經濟發展中實現中國的“充分就業”。
(三)需正確處理降低失業率與降低通貨膨脹率的關系
凱恩斯曾這樣認為,“社會經濟——如果按老一代經濟學家所主張的那樣,隨其自由發展——很可能陷入不是失業就是通貨膨脹的境地,且不能自拔?!盵2]
一般來說,國家通過擴大社會總需求,即執行擴張政策,增加公共開支或降低稅收,來減少失業;而通過減少社會總需求,即執行緊縮政策,減少公共開支或增加稅收,來對付通貨膨脹。顯而易見的是,降低失業率與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方法是相矛盾的。當然,在兩個問題沒有同時發生時,政策的選擇可以相對從容許多,但當失業問題與通貨膨脹同時發生時,有時便必須犧牲其中一個。
瑞典社民黨政府把“充分就業”作為大多數時候的優先選擇,在很多時候,當二者同時發生時,都是以犧牲通貨膨脹結束矛盾。這樣的結果就是,瑞典的失業率很多時候遠遠低于其他國家,而通貨膨脹率很多時候卻遠遠高于其他國家。
實現充分就業固然重要,但是通貨膨脹率過高同樣也會對民生造成很大的傷害。我們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需要考慮到瑞典社民黨就業政策的缺陷,不能為了就業而置通貨膨脹于不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經濟現狀是很復雜的,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中外差別。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瑟·奧肯于1962年提出的著名的“奧肯定律”論證了失業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二者呈反方向變化的關系。然而,在中國卻出現了相反的“奧肯悖論” 現象,即中國GDP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與前期相比呈現出下滑的趨勢。所以,我們雖然談了很多瑞典社民黨就業政策對中國的啟示,但是畢竟時代不同、環境有異,所以很多政策只可參考不可照搬。
參考文獻:
[1] 黃范章.瑞典福利國家的實踐與理論——“瑞典病”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2.
[2] 克拉斯·??寺〉?瑞典經濟——現代混合經濟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