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榮
摘 要:汽車火災調查涉及材料、通風、結構、電氣等諸多專業,對于大多數初學者來說,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筆者在查閱了大量的汽車火災案例和理論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實踐經驗,就4431程序如何應用到汽車火災調查工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汽車 火災 現場勘驗 程序應用
中圖分類號:X9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a)-0125-03
汽車火災調查方法與建筑物火災調查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又有其特殊性。基本上可以總結概括為宏觀上調查程序相同,微觀上勘驗的內容不同,物證提取和鑒定技術有所區別。作為調查者,還應當了解汽車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在調查過程中現場勘驗需要與走訪詢問交替進行,相互印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 “4431”程序概述
“4431”對火災調查工作程序進行了規范。即4項勘驗準備工作:觀察火勢及特征、詢問起火范圍、組成勘驗組、準備勘驗器材;4項勘驗項目:環境勘驗、初步勘驗、細項勘驗、專項勘驗;3項綜合整理:整理筆錄、制作照片編輯錄像、繪制現場圖;一份火災事故認定書。
2 “4431”程序在汽車火災調查中的應用
2.1 汽車火災調查“四項準備”工作
2.1.1 選擇勘驗地點
(1)火災發生的第一現場;(2)受災車輛銷售店;(3)受災車輛固定的汽車修理廠;(4)就近的高速公路服務區;(5)火災發生時所在的停車場、車庫或修理廠;(6)交警部門指定的汽車停車場或報廢廠。
2.1.2 準備勘驗器材
(1)防護器材。進行勘驗時,應當在火災現場周圍設置警示路錐、牌、桶,警戒帶等將事故現場隔離,勘驗人員最好穿反光衣、戴安全帽,以保障自身安全。(2)舉升器材。伸縮式或千金頂、車輪擋塊、舉升機、操作墊或地毯等。(3)拆卸器材。手錘、起子、鉗子、扳手等拆解器材和隨車工具。(4)常用器材和裝備:勘驗箱、照相器材、繪圖器材、清理器材、提取物證的儀器和工具、照明器材等。
2.1.3 收集相關信息
(1)車輛基本信息。購車發票、車輛使用說明書、車輛行駛證、駕駛證、車輛維保記錄或手冊、保險憑證等。(2)視頻、監控資料。小區監控系統、城市道路監控、目擊者的手機攝像或照片等與火災信息有關的資料。(3)其他相關資料。車主、駕駛員、報警人的陳述,生產廠家或經銷商的車輛技術資料,維修廠(店)的車輛維修記錄等。
2.1.4 保護火災現場
無論是原始現場還是變動現場,都應當采取制圖、照相或攝像等方式對現場進行固定,并要力求詳盡,確保火災調查工作順利進行。對原始現場,應當使用警示標志進行保護,并派交警或路政等相關人員進行警戒,火災調查人員應當迅速開展現場勘驗和調查詢問工作,并將現場發現的殘留物全部提取收集,以便及時清理現場,恢復交通秩序。對于變動現場,在移存受災汽車時,應當用帆布或其他苫布遮蓋整個汽車,張貼《封閉火災現場公告》,指定汽車修理廠、銷售店、服務區或停車場站的工作人員進行看守,并講清相關的保護紀律和政策。
2.2 汽車火災調查“四項勘驗”
2.2.1 環境勘驗
環境勘驗主要是對受災汽車外圍進行巡視,重點觀察和記錄現場外圍和周邊環境受到高溫、火焰直接作業的情況。與汽車火災現場相關的周圍建(構)筑物、道路附屬設施設備,地面、車輛本身、綠化帶及植被等都應當納為環境勘驗范圍,便于確認受火車輛與周邊事物的關系。環境勘驗時要注意收集汽車周邊是否有犯罪嫌疑人用于放火的器皿、油桶、布條、打火機等作案工具遺留,以及是否有汽油、柴油、酒精等助燃劑潑灑在火災車輛周圍。重點勘驗停車位置周邊垃圾桶、隱蔽小道、山坡、樹林等有無異常情況。對于汽車下方或四周發現的液體流淌痕跡,應對包括泥土、水泥地板在為的痕跡物證進行取證送檢。環境勘驗時還應考慮火災發生時的溫度、光線、風向等氣象條件及環境對汽車火災火熱蔓延的影響。根據火災現場周圍遺留的火勢蔓延痕跡、炭化痕跡、灰化痕跡、煙熏痕跡,車輛與樹干、石頭、墻壁、山坡等的撞擊痕跡判斷汽車發生火災引起周圍設施設備受災,還是周圍引起汽車起火。根據起火范圍確定勘驗區域和方法,驗證、核實與現場有關的言詞證據的可靠性。初步判斷火災發生的大體部位,為下一步的初步勘驗做準備。
2.2.2 初步勘驗
初步勘驗主要是在不移動車輛,不觸動車輛零部件的情況下對火災汽車車身的外觀、暴露在外的汽車零部件以及地面情況的勘驗。主要是通過觀察,判斷火勢蔓延的終止線,汽車輪胎燒損、燒蝕程度,金屬輪轂燒熔輕重,擋風玻璃破碎程度,煙熏程度,車身面漆變色,金屬框架變形、變色、熔化程度,銹蝕程度。車門、后備箱、引擎蓋是否有外力不可打開的人為動作痕跡,玻璃是起火后滅火打碎,還是火災前人為放火打碎,汽車油箱、外露部件破損、丟失情況。初步勘驗應當在原始現場進行勘驗,如果車輛已經移位,需要對現場的痕跡物證距離車輛本身的距離、高度、大小等進行測繪,以現場、照相、錄相方式進行固定,便于比較和印證。對多輛汽車火災而言,還應觀察車輛之間的距離、位置,相向位置車輛燒損、煙熏、撞擊輕重,確定最先起火的車輛。
2.2.3 細項勘驗
發動機艙的現場勘驗。重點通過機艙蓋、兩側艙板內外的漆面起泡變色痕跡,判斷炎熱蔓延方向,即判斷起火點位于機艙蓋上方還是下方。如果機艙蓋變色明顯不均勻,存在燃燒輪廓,則可能為機艙蓋上方起火。反之,為機艙內起火。對于機艙內的勘驗,主要檢查油路部分,分析是否存在漏油故障,檢查電氣系統,分析是否存在電氣故障,檢查潤滑系統,分析是否存在摩擦等故障。
駕駛艙的現場勘驗。檢查車窗玻璃破壞痕跡。如果火勢從發動機艙向駕駛員艙蔓延,前擋風玻璃會受熱炸裂。如果火勢來自玻璃的下部,會引起擋風玻璃從其下沿破裂,其炸裂程度會明顯比上部更猛烈,當火災發生在駕駛室內,且起火點距離玻璃有一定距離時,火災發生后,會首先在車內頂部形成熱煙氣層,使車窗玻璃的上部首先炸裂。當起火點距離車窗較近時,會首先引起該處的車窗炸裂,其炸裂痕跡與其他車窗存在明顯的區別。
電氣系統的現場勘驗。應先對照起火汽車的電氣圖,掌握基本原理和線路走向及作用。電氣部分的勘驗一般遵照從電源系統入手,按起動系統、點火系統、照明系統、顯示警報系統、輔助電氣系統到配電系統和電子控制系統的順序進行。重點勘驗線路被燒程度和絕緣狀況,有無短路、過負荷、局部過熱痕跡以及線路上的各類熔痕和斷點,必要時要分解拆卸,勘驗內部有無電氣故障。
燃油系統的現場勘驗。燃油系統重點勘驗油箱和輸油管路,主要應鑒別其密封性是否完好,油料是否有泄漏現象。檢查油箱是否破碎或存在滲漏現象,當懷疑油箱漏油時,可以取下油箱進行加水試驗,檢驗油箱壁是否有漏油現象。記錄油箱蓋是否存在,記錄加油管尾端是否燒損或存在機械損傷。檢查供油管和回油管是否破裂或被燒損。油管之間的連接軟管處是否發生燃油泄漏。催化轉換器附近的油路管、靠近排氣歧管的非金屬油路管、靠近其他熾熱表面的非金屬油路管和容易受到摩擦的油路管的情況。檢查機油、潤滑油、傳動油、轉向油等容器及連接管路情況,是否有過熱燃燒現象,或有油液泄漏到排氣管上,形成燃燒炭化痕跡殘留在上面。
機械系統的現場勘驗。汽車機械系統起火的主要原因是機械摩擦,一般集中在發動機、傳動系統的變速器、齒輪箱、各類軸承等部位,重點勘驗發動機、傳動系統是否有機械摩擦痕跡、潤滑油中是否滯有金屬碎屑。勘驗制動系統時,應勘驗是否有劇烈摩擦痕跡,制動摩擦片灰塵、油跡的燃燒炭化或摩擦片破碎痕跡,制動軗局部過熱痕跡。制動轂失圓、制動片變薄、鋁釘外露與制動盤發生摩擦等痕跡,制動摩擦片斷裂和燒蝕等痕跡。可將制動轂、輪胎、車輪、與摩擦片與該車的其他車輪進行比較得出結論。由于輪胎不易燃燒,停放狀態下如果輪胎部位嚴重燒毀,則有可能存在外來可燃物的情況或放火嫌疑。
底盤的現場勘驗。主要是勘驗排氣管或催化轉化器是否引燃其他可燃物,重點勘驗底盤下地面燃燒情況,是否有干草、樹葉和其他可燃物夾帶在排氣管或催化轉化器上,以及是否存在過熱現象。
2.2.4 專項勘驗
專項勘驗就是對火災現場找到的發熱物(體)以及其它可以供給火源能量的物體和物質,根據其性能、用途、使用和存放狀態、變化特征等,采用直觀判定、模擬實驗和技術鑒定等方式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或是什么原因造成火災。 (1)根據各種引火物的物品特征分析其來源;(2)根據供電線路的短路點、過負荷現象分析短路和過負荷的原因;(3)根據用電設備過熱現象及內部故障,分析過熱和故障原因;(4)根據機械設備的摩擦痕跡,分析摩擦原因;(5)根據油品泄漏的裝置,分析泄漏的原因。
2.3 汽車火災調查“三項整理工作”
2.3.1 整理相關資料
車輛基本信息。車輛購置日期、首次登記日期、汽車銷售店、購置價格,確認零部件更換、拆解、調整、修理情況,確認車輛改造、改裝情況。
車輛保養情況。確認車輛有無保險,保險種類、金額及理賠情況,是否超過保險期限等。
車輛運行情況。汽車行駛時間、距離、路線和道路狀況,最后一次維保時間、項目以及加油的時間及油量,汽車內個人物品存放、貨物裝運情況。
火災發生前、運行過程中以及火災發生后車輛情況。當事人、發現人等看到汽車的情況,火災發生的時間、地點、周圍環境和氣象條件,車輛位置、車速和當時的路面狀況,發動機處于何種工作狀況。首先出現異味、煙霧或火焰的位置,發生火災時煙霧或火焰的顏色,有無爆炸或異響。發生火災時發動機、車身以及其他部位有無異常,儀表板上各種警示燈工況等。駕駛員有無吸煙,打火機的使用以及位置,有無調節座椅,升降車窗,是否檢查車輛,加油、換油、更換蓄電池或充電,有無使用播放機、導航裝置、空調、暖風和車高調節裝置等,有無使用大燈、警示燈、雨刮器。
2.3.2 制作視聽資料
通過拍照和記錄應能夠反映火災現場的全貌,包括周圍的建筑物、植被情況、路面坡度彎度、路面平整程度、公路設施、輪胎留下的痕跡和腳印、以及物體的燒損情況、汽車零部件的掉落狀況和燃料的流淌痕跡等。
多角度、多方位對汽車外部進行拍攝與記錄,包括汽車前后左右、頂部和車下的地面,整體反映出汽車燃燒殘留痕跡特征。將汽車拖走后,再次對汽車下的地面進行拍照,即使被汽車遮蓋住的地面或路面沒有明顯的火災燒損痕跡也應當對該部分進行拍照。如果有條件,應當記錄汽車被拖走以及汽車在拖動的過程中受損的情況。
從不同的角度對汽車內部、外部的燒損和未燒損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拍攝和記錄,汽車地板上的火災殘留物包括車內的物品、汽車鑰匙和點火開關等。汽車內部、外部或不屬于汽車車廂的,但能夠反映火災蔓延方向的所有痕跡,都應當拍攝照片。儲物區域也應當拍攝照片,應當明確受到火災熱作用的貨物種類和數量,以及其他卷入火災的物品的燒損程度。
2.3.3 物證技術鑒定
通過現場勘驗和走訪調查,確定了起火部位和起火點,在重點部位提取到了直接證明起火原因的痕跡物證,同時有依據排除了外來火源,當事人不存在糾紛和賠償等問題,一般可以根據排除法和可能性推理現場認定火災原因。
如果現場未發現能夠直接證明起火原因的痕跡物證,或對發現的痕跡物證無法直接認定的,應當對提取的痕跡物證通過相關的儀器設備進行分析鑒定,委托鑒定的痕跡物證必須在確定的起火點或起火部位,并且應當全面系統。在提取痕跡物證的時候應當照相或攝像,可能的情況應當邀請保險、當事人、維修人員或廠家的技術人員現場見證。
對疑難的汽車火災調查,有必要的話可以邀請廠家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進行會商確診。
2.4 汽車火災調查的“一份火災事故認定書”
2.4.1 電氣系統火災原因
(1)電氣線路短路引起火災。(2)接觸不良松動打火、接觸電阻過大發熱起火。(3)電氣線路過負荷引起火災。(4)電氣設備自身故障引起火災。
2.4.2 供油系統火災原因
(1)供油系統連接松動或破裂(損)漏油,遇電火災或高溫排氣管起火。(2)油管安裝或設計不合理,油管松動或變形,造成漏油導致火災。(3)油管質量不合格,出現開裂或先天性沙眼造成漏油,導致火災。(4)化油器故障回火引燃泄漏油料,或混合氣過濃,燃燒不充分排出的火星引燃可燃物起火。
2.4.3 機械故障火災原因
(1)制動系統故障,劇烈摩擦產生高溫引燃可燃物。(2)潤滑系統缺油,因摩擦產生高溫引燃可燃物。(3)油箱固定不牢固或油箱固定帶受振斷裂,漏油遇電火花或其它火種起火。(4)分電器蓋破裂,使高壓接觸刷松動跳火,導致電氣絕緣或外側油管著火。(5)排氣管斷裂躥火,導致油泵外的漏油及附近油管著火。(6)輪胎充氣不足造成摩擦起火。
2.4.4 人為引起火災原因
(1)清洗、檢修等違章作業或動火引起火災。(2)偷油時用明火照明引起火災。(3)向汽化氣直接供油,汽化氣回火放炮引起火災。(4)汽車停放靠近火爐、火墻等熱源引起火災。 (5)吸煙不慎引起火災。(6)擅自改裝油、電、氣設備,與原設計不匹配引起火災。(7)違反安全規定運輸化學危險品造成火災或爆炸。(8)騙保、焚尸滅跡、情仇等放火。(9)小孩或精神病人玩火引起火災。
2.4.5 交通事故或者其它
(1)撞車起火。(2)駛入易燃易爆區域引起燃燒爆炸。(3)可燃物纏繞在傳動軸上摩擦發熱起火或排氣管噴火引燃地面可燃物起火。(4)氣體打火機爆炸起火。(5)外來火災卷入車箱內引燃可燃物起火。(6)物品摩擦產生的熱或火星引燃可燃物起火。
3 結語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進步,汽車火災調查技術也將不斷改進和增強,作為火災調查員,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汽車的構造和原理,不斷研究先進的調查技術,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錯綜復雜的亂象中找出蛛絲馬跡,查明火災真相,確保汽車火災原因認定有據,否定有理,正面能認定,反面推不倒。
參與文獻
[1] 劉義祥.火災調查[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 耿惠明.火災原因調查案例集[M].天津:天津科技技術出版社,2009.
[3] 劉振剛,汽車火災原因調查[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 金河龍.火災痕跡物證與原因認定[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