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摘 要: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深入應用,面向地名提供云服務將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本文運用云計算、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以地名信息一體化為出發點,整合各種空間信息和技術資源,建立地名大數據中心,構建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提供完整的地名公共流程化服務產品和各類空間數據支持,創新地名公共信息服務運營方式,打造“云+端”地名公共服務生態圈。
關鍵字:云計算 地名公共服務 云服務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a)-0000-00
0 引言
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相關信息80%以上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而地名信息作為與地理空間密不可分的支撐數據,不但是各層次應用系統開發的重要基礎,而且是聯接空間、法人、市民和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的紐帶,成為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的“軟”基礎設施建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1]。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改變地名普查實施、地名公共服務運營、智慧城市實施等企業傳統低效率的作業、管理和服務方式,給地名公共服務帶來了新的解決思路。
1 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是一種商業計算模型,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用戶能夠按需獲取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2]。云計算具有虛擬化,按需服務、即用即付,動態可擴展性,高可用性等特征。
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地名公共服務,可以將零散資源整合成極大規模的地名公共服務云,既可輕松實現無限存儲、超級運算、高效快速傳輸、資源共享等傳統技術無法實現的功能,又可以實現多種資源的便捷獲取和全面共享。
2 總體結構
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通過Web Service將信息資源包裝成統一的形式,通過GML等作為空間數據傳輸和存儲的標準格式,實現了分布式異構環境下空間信息資源標準化、同構化,以及跨平臺、跨系統、跨硬件設施的異構整合。平臺采用虛擬化技術,來實現大范圍內的地名信息資源的集成,具有高性能、高吞吐能力,可以完成海量空間數據的處理。平臺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共包括四層,自下而上分別為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服務平臺層、業務應用層,以及橫跨多個層次的服務組合、服務監控、虛擬資源管理、任務調度及計量、計費等。
3 地名大數據中心設計
地名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將以電子地圖數據為主,結合遙感影像數據、地名普查數據、地名地址數據、地理實體數據等;同時建立起地名大數據中心的管理、維護、更新和使用的長效管理機制,使大數據中心能夠不斷的擴展、完善,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鮮活性和準確性。
地名大數據中心,將面向地名普查實施企業、地名公共服務運營企業、智慧城市實施企業等專業用戶,提供電子地圖數據產品、遙感影像數據產品、地名空間參考數據產品、地名調查目錄清單產品、地名普查質量檢測產品、地名地址空間位置智能解析服務等系列地名空間數據集產品和服務。遙感影像數據產品如圖2所示。
4 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設計
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基于云計算技術,整合各種空間信息和技術資源,通過互聯網以按需共享的方式,提供地名普查外業服務、地名普查內業服務、地名數據統計分析服務、地名數據質量分析服務、地名公共服務等系列化的地名公共云服務,幫助普查實施和地名公共服務的企業根據作業需求,按需定制,靈活組裝,打造“云+端”地名公共服務生態圈。其中,地名數據質量分析服務如圖3所示。
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采用托管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跨地域管理和服務能力。在基礎較好的地區和行業,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采用分布式,重點提供數據資源和基礎應用許可等服務;在具有特殊要求的地區,將采取工程建設方式,建設集中式地名公共服務云平臺。
5 結束語
面向地名普查實施企業、地名公共服務運營企業、智慧城市實施企業提供系列化的數據產品、軟件產品等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實現地名信息資源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并將地名公共云服務的產能,轉換為普查成果轉化服務、區劃地名數據庫云服務,培育新型業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信息服務促進地名公共服務的信息消費。通過托管式、分布式、集中式等服務方式,有效解決不同企業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參考文獻
[1] 童麗閨,基于云GIS與大數據的區劃地名云服務平臺設計[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7):80-81.
[2] 馮軍,基于云計算的政務GIS 平臺研究[J].測繪,2013(4):80-84.
[3]童麗閨,云計算在區劃地名信息化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3(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