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張雨薇※ 仲麗麗 蔡文輝 王曉慧 代巧妹 楊婧 王蔚 賈彥
摘要: 醫學院校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全方位合格醫生的關鍵,但目前國內醫學院校人文教育比較匱乏。本文對目前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應采取的辦法和主要措施。包括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模式的改革等。
關鍵詞: 醫學;人文;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a)-0000-00
目前,中國醫患關系矛盾和沖突相當尖銳,破壞了人們就醫環境,甚至影響到了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據原衛生部統計,2010 年的全國醫鬧事件五年同比新增 7000 件,總數達到 17243 件【1】。而國家衛生部關于醫患關系的調查研究顯示,盡管大部分是由于醫療體制、看病難、看病貴等原因引起,但由于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直接引起的亦不占少數。醫患之間缺乏理解、缺乏信任、溝通不良是醫患矛盾日趨激烈的重要原因。鐘南山院士在2011年“做人文醫師,促醫患和諧”論壇上,疾呼提高醫生的人文修養分外重要【2】。
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是是通過學習人文社會學科尤其是醫學人文社會學科課程、臨床實踐、教師的言傳身教、校園文化的熏陶,使醫學生成為既掌握醫學技術又有醫學人文素質、人文修養、人文精神的完整的醫務工作者,其核心是“人性教育”與“仁術教育”的統一【3】。一句話, 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就是醫學生如何做“醫學人”的教育。
1 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及教育現狀
總體上看,目前多數醫學生的人
文素養是符合社會規范的【4】。但是 ,部分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重專業輕人文,人文知識匾乏、人文能力弱化
信仰的缺乏以及就業壓力的影響,使一些大學生看不到人文教育對人生的潛在影響,所以從認識上輕視人文學科,導致人文知識匱乏【6】。
由于人文知識匱乏,影響到人文能力,學生普遍人文能力較差,體現在:一是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社會交往能力較差。據調查,在公眾場合里,能用語言清晰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僅占26.7%,不能完整表達的占7.3%。醫學生這種人際交往能力的弱化,在臨床實踐中常表現出與患者的溝通障礙,影響醫患關系【7】。二是缺少心理調試本領。遇到挫折情緒異常低落,不會自我調整情緒。遇到較難處理的人際關系時感到緊張、不知所措。
1.2 人文修養欠佳,人文精神迷失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使得一些大學生重物質輕精神,對集體利益置若罔聞,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愛心與同情心。甚至有些學生道德觀模糊、是非、美丑難辨。在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往往表現為醫德低下,不敬業愛崗。
價值取向上對金錢和物質享受過分追求;喪失了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少義務感、責任感、奉獻意識和協作精神等人文素養,而這些正是其將來所從事的救死扶傷的醫生職業所必須的。
2 對醫學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2.1 在教育理念上,重視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首先,我們必須從思想觀念上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在醫學生培養中的重要性,在教育理念上端正態度,不是“應試教育”,亦不是“應業教育”,而是要培養有理想、有節操、有社會公德心和愛心的白衣天使。
2.2 在教學模式上,構建全面系統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格局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工程,需要不斷的滲透給學生,非一蹴而就之事。
首先,和理論知識教學一樣,人文教育的關鍵環節在課堂教學上。在醫學院校應增設人文課程。并且,在醫學專業課上,也應不斷滲透人文知識。如在講到惡性腫瘤時,讓學生在課堂討論 “如果你現在面對一個惡行腫瘤患者,你如何對他交代病情?”讓學生重視思考這些問題,將對他走向工作崗位后的發展大有裨益。
第二,實踐體驗。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臨床見習、實習等活動,并將其納入醫學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身臨其境、耳聞目睹中感受人文精神,提高醫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技巧,培養人道主義精神。
第三,環境浸染。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人文素質的構建來說,環境的熏陶尤為重要。因此,醫學院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建設。創造一個濃郁的、優質的積極向上的、健康的校園人文氛圍,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生活其中,耳濡目染,他們的人生追求、價值取向、思想品德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改善。
物質文化環境包括校園景觀、綠地、場館、設施等等,要能體現審美、體現學校特色和校園的歷史文化。讓學生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學校的美和對學校的敬重。人文景觀可以設置著名醫學家肖像、格言、以及本校培養的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的雕像等。可以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培育著他們為祖國、為母校爭光和為醫療事業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精神文化環境包括校風、學風、校園人際關系,以及教職員工的思維方式等。良好的校風是塑造人才的無形土壤。加強校風建設,要從校領導隊伍到教師隊伍到學生隊伍,整體上形成和諧、上進、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領導要以身作則,事業心強,責任心強,作風民主,關心教師,關愛學生。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處處做學生的楷模。學風建設要努力形成奮發向上、誠實守信、敢于創新的學習風氣。另外,要精心設計、認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應從學生的視角和需要出發,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人文講座、讀書活動、社團活動等。這樣長期營造,使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人文知識。
今天的醫學生,是將來的白衣天使和社會公民,他們將來的所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應當是培養有正確價值觀、積極進取、有愛心、有責任感、有醫德、有水平的全面發展的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央電視臺.新 聞1+1:醫院里,別鬧![EB/OL]. 央視網,http://news.cntv.cn/china/ 20120502/ 114890.shtml.
[2]孫鵬.醫學生人文素質體系構建研究[D]. 四川:第三軍醫大學,2012.
[3]葉娟.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有效性研究[J].遼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2):37-39.
[4]王貴勤.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 四川:西南大學,2009.
[5]黃學勇.醫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調查閉.洛陽師范學院學報[J].2000,19(6):103.
[6]李宇陽.關于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6):10.
[7]付菊;王紅梅.護理教育課程的設置中增加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作用思考[J].重慶醫學,2011,40(11):1134-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