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然
[摘要]圍產期是婦女一生中的重要時期,這段時期的女性會出現各種心理狀況,例如焦慮、抑郁、疲乏等,從而產生負性情緒或心理障礙。本文通過文獻檢索的方法,總結出女性的常見心理及相應的護理干預,進而有效穩定女性的情緒,使其在各方面更加適應環境,保持身心、家庭的和諧及寶寶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圍產期;心理狀況;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 ( a)-0000-00
圍產期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即包括產前、產時及產后的一段時期,具體界定為從妊娠28周至產后7天。隨著社會的進步、婦女知識水平的提高、計劃生育政策的推廣普及, 婦女群體越來越重視這一特殊階段。產前及產時階段婦女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由于缺乏對妊娠和分娩的認識,產后很容易緊張,產生負性情緒[1]。產后階段又因為不滿意身體恢復情況、家庭及工作等因素引起產后心理障礙。因此,探討圍產期婦女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1 圍產期孕產婦的心理狀況
1.1 產前心理狀況
1.1.1 焦慮和抑郁情緒 文翔等[2]調查顯示孕婦焦慮、 抑郁群體標準均分明顯高于正常人群(P<0.05)。產前有抑郁表現的占44.5%,有焦慮表現的占27.1%。陳起燕等[3]研究發現就產后抑郁癥發生率來講,情緒不穩者是情緒穩定者的2.2倍。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大,身體負擔加重,孕婦心理上的顧慮隨之增多,焦慮抑郁水平增加。焦慮和抑郁是兩種相伴隨的情緒障礙,有人認為二者很可能是同一種疾病結構的兩種不同名稱。兩者之間的正相關提示我們,對于焦慮癥狀明顯的孕婦也要注意觀察是否存在抑郁情況。過度緊張不但使分娩時愈加疼痛,同時會引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起作用,使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導致子宮收縮乏力、產程相繼延長[4]。
1.1.2 矛盾心理 產婦一方面對即將見面的孩子抱有期待及喜悅之情, 另一方面又對分娩過程產生恐懼,擔心分娩是否順利、胎兒是否畸形、會不會難產、胎兒性別是否理想、自己能否勝任母親角色等,越臨近分娩, 恐懼、煩惱越加重[5] 。
1.1.3 依賴心理 產婦住院后期望經驗豐富的的醫護人員給她們接生和手術, 渴望得到更好的住院環境;分娩過程中, 依賴有技術好的醫生、助產士為其助產[6] 。有些產婦通過各渠道了解到剖宮產及術后鎮痛術會減輕生產痛苦, 致使其僅依賴剖宮產。
1.2 產時心理狀況
1.2.1 恐懼心理 有資料表明,98%的孕婦害怕產程中的疼痛,臨產前易產生恐懼等不良情緒,過度恐懼可減少去甲腎上腺素分泌,繼而引起宮縮乏力,致使產程延長,增加剖宮產機率[7]。因此,產婦的心理是否健康,與能否正常順利分娩是息息相關的。不良情緒可使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分娩就不能按照正常過程進行,從而引起難產、滯產、手術產等。
1.2.2 悲傷情緒 有些母親患有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剝或胎死宮內必須引產時, 在此過程中產婦會產生悲傷情緒。有相當數量的產婦不愿接受失去胎兒這一事實,出現失眠、哭泣、食欲不振等。這時產婦和家人可能會對醫務人員感到憤怒怨恨。經過很長時間她們才會接受失去胎兒的事實,嘗試新的生活。
1.3 產后心理狀況
產后婦女最常出現的心理障礙就是產后抑郁。分娩后,婦女由于一系列生理、心理應激和壓力以及角色轉換引起心理和情感危機,易產生抑郁等問題[8]。這可能與分娩后產婦體內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還未適應母親角色等有關。此外,孕期經歷較多的不良事件,過度憂慮將來生活狀況等也可引起產后抑郁,同時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2 護理干預現狀
2.1 產前護理干預
2.1.1 產前健康教育 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集中知識講座、播放視頻等形式對產婦進行培訓,幫助產婦了解正常分娩過程、順產的好處、產前各種肌肉功能的鍛煉、呼吸方法、產時如何配合、母乳喂養的優點、母乳喂養前的準備和喂養后的注意事項等,減少產婦的恐懼和焦慮,坦然面對分娩[9]。
2.1.2 個體化服務 因人施護, 據產婦不同生理、心理狀況、社會背景、文化水平等, 對其細致、耐心地心理疏導,指導其進行正確的心理應對。部分家庭重男輕女嚴重,產婦擔心家人不滿孩子性別,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護士發現后對其家人進行思想工作,糾正其家屬重男輕女思想,改變其認知評價,并指導家屬安慰、鼓勵產婦, 從根本上消除“壓力源”, 進而緩解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
2.2 產時護理干預
2.2.1 第一產程護理干預 這一時期應認真觀察產程進展、勤聽胎心、記錄宮縮期及間歇期時間,并觀察產婦大小便情況和精神狀態。若遇緊急情況及時上報醫生。產婦對宮縮所致的疼痛易緊張引起產程延長,應利用子宮放松的時候按摩產婦子宮協助產程進展,并多和產婦溝通,安撫其緊張情緒,緩解焦慮。同時在宮縮間歇期協助產婦適當進食巧克力等產能物質以利于保存體力,還應多喝水補充大量出汗損失的體液。此外,還有自我效能理論、激勵法、呼吸控制法、松弛療法等。
2.2.2 第二產程護理干預 此階段產婦主要運用子宮收縮力和腹膈肌力量生產,容易體力透支,應教給產婦正確使用這些力量,同時還要不斷按摩子宮促進宮縮。對疼痛比較敏感的產婦,不能配合時,除了進行心理干預外, 根據情況使用麻醉劑減輕疼痛感。實施導樂分娩,在整個產程中給予產婦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支持, 使產婦在輕松、舒適安全的環境中順利分娩。導樂分娩對減少會陰側切、縮短產程,減少剖宮產及胎兒窘迫等有積極作用,確切證實了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分娩結局的影響[10]。
2.2.3 第三產程護理干預 胎兒娩出后,少數產婦表現為沮喪,可能與孩子性別背離家庭期望有關,護士此時應同時做好產婦及家人的思想工作。接產時若新生兒有少許畸形,也要等分娩徹底結束,選擇合適時機及時間地點告知產婦及家人。
2.3 產后護理干預 產后因體內雌孕激素迅速降低,產婦易發生情緒不穩定甚至產生抑郁。此時家人尤其是丈夫應給與安慰和理解,穩定產婦情緒,與產婦一起參與到養育新生兒的過程中,幫助產婦盡快適應母親角色的轉變。護理人員在產婦出院后,也要定期到產婦家中訪視,指導產婦怎樣進行母乳喂養,如何照料新生兒,觀察產婦身體恢復情況,增強產婦的信心。
3 小結 隨著現代醫療模式轉變, 圍產期婦女的護理已經不再僅僅是完成分娩這一過程, 而是同時要保護且支持促進產婦對分娩的理想期望。在圍產期這一特殊時期,由于各種原因,婦女易出現各種心理狀況。這就要求家人和護理人員對其干預應該從產前就要開始進行,使其充分意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母親,擁有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同時使其在認知、態度和情緒等各方面更加適應周圍環境,保持個人身心及整個家庭的健康和諧。
參考文獻
[1] Dimidjian S,Goodman S.Non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J].Clin Obstet Gynecol,2009,52( 3) : 498 -515.
[2]文翔,陳靜,郭慧明等.孕婦焦慮和抑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5028
[3]孕晚期身心健康問題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0,15(4):203 [4]姜梅.產科服務模式的轉變對助產士工作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47.
[5]藍俊芝.初產婦50例分娩過程中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2):89.
[6]習改梅,魏桂枝.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4):8546.
[7]趙玉芳.影響無剖宮產指征孕婦選擇分娩方式因素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1):35-36.
[8]夏海鷗.婦產科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
[9]來存環,李延華.臨產婦925例心理護理體會[J] .齊魯護理雜志, 2005, 11(7):962。
[10]蘇琴.導樂分娩對促進經陰分娩的意義[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9,30( 12) : 96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