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當天,汪精衛出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內政部長。此時,日本大舉進攻上海,并威脅到南京的安全。于是,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洛陽。也就是在行都洛陽,汪精衛發表了其著名的國是主張,謂“軍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冀不失領土,不喪主權”。
7月19日,日軍侵犯熱河。22日,汪精衛電令張學良出兵抵抗,但張學良拒不執行命令,還回電暗示汪無權指揮華北軍事。汪精衛無奈,請蔣介石回南京共商對策,但蔣介石對張學良持包庇態度,也不表態。汪精衛一氣之下,于8月6日提出辭職,蔣介石急忙“懇切挽勸”。不料其后,東北軍將領和宋哲元等北方將領57人公開發表宣言,誓與張少帥共進退,更是將汪精衛逼入絕境。
此事對汪精衛影響甚大,在遭遇一次次主政挫折之后,曾經主張積極抗戰的汪精衛終于完全改變了立場,日益轉向消極妥協,最后竟走上了叛國投敵的不歸路。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