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老娘的忌日,每到這天,我就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到老娘墳前跪拜祭奠。至此,老娘的生前往事如泉涌般涌上心頭。
老娘生于1914年,去世時98歲,耳不聾、眼不花,仍然是一個干凈利索的老太太。
老娘一生平凡,與同時代婦女一樣,經歷過萬惡的舊社會,受過封建社會的壓迫。她纏過小腳,經歷了殘酷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老娘一生善良、熱情。在村里,無論左鄰右舍誰家有困難,只要她知道了,都會主動幫忙;就連要飯的到我家門口,她也會拿出窩頭或地瓜給他們吃。有一年解放軍路過我們村,要住我家,老娘二話沒說,趕快騰出小西屋讓解放軍住,還主動讓出廚房讓解放軍做飯。解放軍也和藹可親,主動幫助打水、掃庭院,做好了餅子也趁熱拿給年幼的哥哥吃,大家親如一家人。
老娘一生勇敢、智慧。抗戰時期,鬼子進村見什么搶什么。有一次到我家,非要把父親干木活用的鋸子搶走。老娘不怕他們,硬是奪了回來。還有一次,鬼子到我們村找花姑娘,當時大姐正在家睡覺,老娘就趕快叫醒大姐,讓大姐從夾皮墻里跑到東鄰桂奶奶家,臉上抹上灰,穿上一件破大褂,坐到病床上,才算躲過一劫。
老娘一生剛強、勤勞。我父親1959年去世,當時老娘才45歲,大姐已出嫁,哥哥遠在天津工作,家中9口人,只有老娘、嫂子、二姐是勞動力,能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我和兩個弟弟兩個妹妹與一個侄女都還小,又趕上三年困難時期,缺衣少食,但老娘從不在孩子們面前掉眼淚。老娘除了和其他人一樣,白天參加生產隊勞動,回到家后還要計劃著把9口人僅有的每天3斤9兩的糧食分成3頓,摻上野菜蒸成窩窩頭,煮成稀飯,讓孩子吃飽。到了晚上,老娘還得在微弱的煤油燈下紡線、織布,為孩子們做衣、做鞋、做襪子,經常到半夜才能入睡。
就這樣,老娘精打細算,還在我們院子里交替著種上各種蔬菜。
老娘去世時,頭歪在弟弟的懷里,慈祥地駕鶴西去。
本刊讀者:李俊峰山東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