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李錦春 李運生
摘 要:以妊娠不同月份母羊為實驗動物,通過課前布置學生分組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學生自主制訂不同因素造成的山羊流產造模方案—教師參與討論敲定造模方案、學生自主開展山羊妊娠診斷與先兆性流產診療方案—教師全程參與小組討論、各造模小組集中匯報實驗過程并進行病例分析、指導教師進行點評等環節,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家畜妊娠診斷、先兆性流產的診斷、治療及早產母畜與仔畜的護理等相關理論知識,訓練相應的實踐技能。實踐證明,該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獸醫產科學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了對相關技能的掌握。
關鍵詞:獸醫產科學;綜合性實驗;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7-0167-03
Abstract:Here we reported a teaching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duced goat abortion, a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 in veterient obstrics. About 2 or 3 weeks before carring out the experiment, students were grouped and assigned to review related documents. Under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each group made an experiment schem. Then, every group carried out their experimental schem independently. Meanwhile, teacher attended group disscussions everyday. When experiment accomplished, every group reported their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teachers gave commention to every group. It was proved that this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 excited students' interests and improve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Veterinary obstetrics;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research
獸醫產科學是獸醫(動物醫學)專業6大臨床課程之一[1]。從整體上看,其內容主要包括2大部分內容:一是產科基礎理論部分,包括動物生殖內分泌和生殖生理(母畜生殖生理、泌乳生理和仔畜生理)方面的基本知識;二是產科臨床技術,包括妊娠診斷技術和產科疾病(懷孕期、分娩期和產后期疾病)、母畜科疾病(不孕癥、乳腺炎等)及新生仔畜疾病的診療技術[2]。由于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實踐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這門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和實際應用[3]。但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臨床教學分離,造成學生理解困難[4],而實驗課課程設置又不夠合理,缺乏綜合性和連貫性[5],致使學生實驗興趣不高,實驗效果較差。因此,有必要改進目前“教師講解與示范,學生觀察與操作”的實驗課模式[6],變學生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自2010年以來,我們開設了以“山羊流產造模及診斷治療”為主題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將妊娠診斷、流產病因分析、先兆性流產的診療及預后、早產/流產產母畜及新生仔畜護理、產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與治療等獸醫產科學主要理論與實踐內容串聯起來,歷經5a的不斷探索、實踐與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我們的改革思路及教學組織方法總結介紹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1 實驗內容的選擇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的選擇首先要根據本課程的基本要求,選擇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基本理論難點和實驗重點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知識去闡述剖析和解決問題,做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同時地方性農業院校還要根據自身地區農業發展特點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要求有所側重[4]。基于這一原則,我們決定給學生開設“山羊流產模型制造及先兆性流產的診斷治療”這一綜合性、設計實驗。這主要是考慮到流產是家畜常見產科疾病,且病因復雜,表現形式多樣,診斷治療方法及預后因病因和表現形式不同而各不相同,因此在診療過程中對產科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要求,能夠充分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安徽省是我國肉羊主產區之一,而安徽肉羊養殖又以山羊為主;同時,相較于牛、豬等其他家畜,山羊具有體型適中、環境污染小、飼養方便等特點,因此選擇山羊作為實驗動物。
2 實驗課的組織
該實驗的開設一般是在《獸醫產科學》理論教學全部結束之后進行。在實驗開始前2~3周,將學生分成6組,每組5~6人,布置他們查閱相關文獻,制訂完整的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妊娠母羊的診斷,即如何從一群母羊中把懷孕的母羊挑選出來,要求學生根據母羊所處妊娠階段不同選擇合適的妊娠診斷方法,并列出所需要的儀器、試劑和器械及具體操作方法;(2)誘發流產方案,即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選擇一種可以引起母畜流產的因素去人為誘發母羊流產,要求學生寫出誘導原理、具體方法,所需藥物、試劑或器械的種類與數量;(3)流產預兆的觀察與先兆性流產的治療,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列出不同妊娠時期、不同原因所誘發的流產可能出現的癥狀,制訂詳細的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案,并列出可能需要的儀器、試劑及藥物的品種和數量;(4)可能的繼發病及其處置,即母羊誘發先兆性流產后,若經治療后未能保住胎,可能會出現小產、早產等結果,要求學生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制訂出相應的處置方案,包括母羊及早產羔羊的護理、胎衣不下的防治等方案,并列出所需要物品、器械及藥物的清單及大概數量。
在實驗開始前1周,實驗指導教師組織各小組集中討論實驗方案。方法是由各小組派出1名成員介紹該小組的實驗思路與方案,教師和其他各組學生對其實驗方案提出質疑與建議。最后由實驗指導教師協調各組選擇不同的造模方案,并按學生所制訂方案準備實驗動物與相關器械和藥品。
在疾病造模及診療過程中,要求各小組長組織成員輪流值班,每日集中討論治療方案,做好實驗觀察和診療記錄。在整個實驗期間,指導教師全程旁聽各小組診療方案的討論,必要時給予相應指導。
該實驗從開始造模到完全結束(流產母羊病情基本穩定),一般持續6~8d。實驗結束后,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診療記錄制作PPT,集中匯報本小組病例的診療過程,并進行病例分析,總結實驗得失。指導教師根據各小組匯報內容進行質詢、提問和點評,并進行現場答疑。
3 實驗內容的設計
根據5a來的教學實踐,我們固化了4種誘發山羊流產的方案,分別為:(1)過飼淀粉,模擬酸中毒誘發的先兆性流產;(2)注射地塞米松,模擬醫療失誤造成的先兆性流產;(3)注射已烯雌酚,模擬內分泌紊亂或過食雌物性雌激素造成的先兆性流產;(4)注射氯前列烯醇,模擬黃體退化造成的先兆性流產。這4種造模方案所制造的先兆性流產模型,由于誘發流產的因素的原理各不相同,治療方案、病程和預后也各異,最大限度加深了學生對流產病因、癥狀、診療及預后的認識。
4 實驗成績的考核
由于該實驗持續時間長,教師不可能考查到每個同學的實驗表現及其對本組實驗的貢獻,所以對學生實驗成績的公平評定存在一定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探索了一種新的學生成績評定方法,即:根據各組的實驗記錄、實驗匯報情況對各小組組長打分,小組成員的成績則由各小組長根據其表現和對本組實驗的貢獻進行打分,組員的成績最高不能超過組長的成績。由此,充分調動組長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調動了學生爭當組長的積極性。
5 教學效果分析
5a來,我們共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164份,85.4%的同學在實驗開始前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了復習或查閱,100%的同學在實驗期間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了復習或查閱了相關資料,100%的同學認為該實驗的開設加深了他們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80.5%的同學可以通過腹部觸診法對妊娠中后期母羊妊進行妊娠診斷,75%的同學認為應增加這種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量。根據課堂匯報、問答及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們也發現該綜合性、設計性試驗開設以來,學生對有關妊娠診斷原理與方法、流產的病因與診療、產后母畜及新生仔畜的護理、產后胎衣不下的病因與診療等方面的理解與掌握明顯高于對其他產科學內容的掌握。
6 小結
實驗教學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卓越獸醫師”的重要環節。但目前大多數高校實驗課學時數較少,實驗內容大多偏重于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留給學生分析思考的余地很少,對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是遠遠不夠的[7]。
本研究針對當前獸醫產學科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嘗試開設了“山羊流產模型制造及及先兆性流產的診斷治療”這一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該實驗中,教師只負責布置任務、組織實施及提供后勤保障,而實驗的實施方案制訂及具體實施完全由學生自主進行,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查詢,激發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同時,由于該實驗的實驗結果會受到母羊的體況及實驗方案的影響,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做到適時調整實驗方案來應對。這對鍛煉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該實驗持續時間長,傳統的實驗課無法開展這種實驗,所以實驗的安排還需要與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改革配套進行,排出專門的時間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參考文獻
[1]芮榮,薛立群.在新形勢下我國獸醫產科學發展的幾點思考[J].畜牧與獸醫,2008,40(2):96-98.
[2]章孝榮.獸醫產科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
[3]楊篤寶,葛利江,王振勇,等.《獸醫產科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2):124-126.
[4]安志興,葛亞明,劉俊偉,等.實驗示教改革提高獸醫產科學課程教學效果[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10,(24):248-250.
[5]劉賢俠,王建梅.獸醫產科學臨床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3(12):124-126.
[6]劉平,胡國良,郭小權,等.獸醫產科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15(6):248-250.
[7]田運生,劉維華,王景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126-12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