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強 王盛
摘 要:網絡學習空間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學校教育向網絡學習個性化發展的新趨勢。該文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分析了學校教學信息化的現狀,提出了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常態教學建設方案,闡述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常態教學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對網絡學習空間背景下的教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 常態教學 教學模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c)-0082-02
網絡學習空間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學校教育向網絡學習個性化發展的新趨勢。隨著WEB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個性化服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互聯網從社會化向個人網絡化逐漸轉變,建設和應用個人網絡學習空間已成為網絡教學個性化的一種必然趨勢。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充分發揮網絡空間教學的優勢,創新教學觀念、教學模式,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建設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互動教學,將給教育教學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革。
1 學校教學信息化現狀
為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2013年學校搭建“得實數字化學習門戶”,推進數字化網絡課程的建設。已利用平臺建設網絡課程多門并上線運行,教學效果良好。學校與東西部聯盟智慧網及超星爾雅公司合作,使用在線課程近20門,部分教師參與在線輔助教學,對在線課程的使用有很好的基礎,與兩個公司的良好合作,也為該校在線課程教學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得實平臺是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學習,形成開放、高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廣該校教學改革成果的重要平臺。它既是學生的學習中心,也是教師的教學中心,更是課程的數字化資源中心。學校為教學信息化配備了高配置的網絡服務器15臺,2015年新增核心交換機2臺,新增匯聚和接入交換機172臺,校園網帶寬1.2 G,具備建設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設備基礎。
2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常態教學的建設內容
依托得實數字化學習平臺,與智慧樹網與超星爾雅公司合作,擴展網絡平臺及設備,搭建學校自己的網絡學習空間平臺。積極推進學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使用個性化的網絡空間教學,建立一種以網絡學習空間為支撐的常態教學模式,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實現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有效互動,提升教風、學風,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全面推廣網絡空間教學在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應用,做到師生人人有空間、課課用空間。通過網絡空間的建設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師生之間一種良性互動的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新型教學模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1 完善網絡資源建設
利用已有資源,建設網絡學習空間,通過網絡學習空間共建共享特點,搭建學校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資源庫,實現資源管理的方便性、快捷性、全面性與及時性。優秀課程資源得到全面保存和共享,實現課后繼續學習和永久學習。
2.2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
在全校范圍推動師生建設網絡學習空間,提升師生教育信息化能力,建立立體化的學習模式,提升學生自助學習、終身學習能力。通過建設網絡學習空間,改變傳統的“粉筆+黑板”和PPT教學單一模式,建立以網絡學習空間支撐的常態教學為主的多元化新模式。使得老師所教的課程變得形象化、生動化、動態化、互動化、深入化,使得課程資源得到全面延伸。
2.3 相關考核評價機制建設
制訂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準入機制、監控機制、考核與評估辦法和評價標準,按評價標準進行網絡學習空間的培訓與技術指導。定期對教師、學生網絡教學空間的應用情況進行抽查,評定使用情況, 規范網絡學空間建設與應用,積極推進網絡學習空間的使用。
2.4 推進網絡學習空間的使用效果
加強與兄弟院校教師和學生的交流,邀請空間建設優秀教師開展學術研討,引入、推廣最新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總結網絡空間教學和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不斷提升網絡學習空間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做到人人有空間、課課有空間、時時用空間。
3 技術路線圖
如圖1所示。
4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常態教學的工作機制
以“應用驅動,協調創新”為指導思想,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重點支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按照“企業參與、學校應用、服務驅動”的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主動開展多方合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數字化學習門戶”等應用平臺,提高試點應用的推進速度和可靠性。具體實施過程中,堅持“統一規劃、逐步實施、重在應用、整合資源、校企共管”的指導思想。
4.1 統一規劃
學校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全校師生的空間建設、機構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建設之前必須從全校全局出發,做好項目分析和規劃設計工作,整體考慮、統一規劃。
4.2 逐步實施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包括到需求分析、方案論證、任務部署、技術培訓、學習推廣、使用反饋、完善提升等多個過程,因此整個建設方案的實施必須統籌安排、逐步實施,確保項目執行的進度和質量。
4.3 重在應用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應用服務”,實現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實現更簡捷的溝通和數據共享與交換,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個性化的現代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4.4 整合資源
學校已積累了大量的教學信息資源,必須保護原有的投資,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信息資源,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對已有資源的整合、開發并建設新的資源,推進信息資源管理機制的改革。
4.5 校企共管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保證建設工作順利平穩開展,學校將采取“校企共管”的模式,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
5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常態教學的保障措施
5.1 提高認識,統一行動
要加強學習、宣傳,提高全校各部門對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根據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的規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切實執行好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實施方案。
5.2 加強領導,創新機制
全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工作由學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推進,各相關單位要建立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工作組,形成自上而下的領導和管理體制。同時,各院部處室必須大膽改革創新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工作的體制和機制,實現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高效優質。
5.3 技術引領,科學發展
為確保網絡學習空間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充分利用行業專家智慧,成立“技術工作小組”,完善技術專家咨詢機制,保障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項目決策的科學性。
5.4 經費單列,專款專用
按照費用預算做到嚴格審批專款專用。
5.5 績效導向,提高效能
以績效考核為導向,評選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優秀案例和典型個人,以點帶面發揮輻射作用與引導作用;將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納入單位考核、個人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的重要內容,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子石,金義富,吳濤.網絡學習空間平臺的規劃與設計——以未來教育空間站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4):47-53.
[2] 彭雪莊,覃健誠,張新懷,等.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未來[J].教育信息技術,2013(10):3-8.
[3] 祝智庭,管玨琪.“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1-7.
[4] 王任.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管理方法研究[J].軟件導刊,2013(5):164-166.
[5] 賀斌,薛耀鋒.網絡學習空間的建構——教育信息化思維與實踐的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13(4):84-95.
[6] 劉海韜,喻姣.高校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與思考[J].軟件導刊,2010(1):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