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桃 孔德宏 曹風
一、教學設計思路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九年級上冊《圓》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它既是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延續與提高,又是學習切線的判定定理、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 本節課重點:掌握直線和圓三種位置的判定和性質;難點:引導學生發現隱含在圖形中的兩個數量d 和r并加以比較.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 通過引導學生類比、探究、發現、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同時本節課以問題為驅動,一環扣一環. 教師提出問題,把問題、時間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走上課堂的舞臺,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教學設計
(一)復習回顧,引入課題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 點和圓有哪種位置關系?(PPT: 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生答: (PPT) 點在圓外、 點在圓上、 點在圓內.
師:如果圓的半徑為 r , 點到圓心的距離為 d , 這三種位置關系如何用數量來表示呢?
點在圓外 ?圳 d > r;
點在圓上 ?圳 d = r;
點在圓內 ?圳 d < r.
師:在進入今天學習之前呢,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海上日出》.
(播放視頻)
師:同學們剛剛在看《海上日出》,如果我們把太陽看作一個圓,海平面看作一條直線,那么海上日出這個過程,反映了直線和圓怎樣的位置關系呢?
導入課題: 2 4. 2. 2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一) (板書)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提取已有的知識,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通過欣賞視頻的形式,很自然地導出本節課的研究內容: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二)做一做,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圓, 取一把直尺, 把直尺的邊緣看成一條直線, 將直尺平放在圓上, 然后移動直尺, 你發現直線和圓可能有幾個公共點? ( 在同學們自主探討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好三個圓備用) 通過剛才的操作, 你發現直線和圓可能有幾個公共點?
生答:有三種;有兩種.
師:哪些同學的回答是對的呢,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
(教師準備教具:直線和圓,演示給同學們看)開始的時候:直線在圓的下方,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接著當直線和圓恰好接觸,直線和圓只有一個公共點;再走直線和圓有2個公共點,再走直線和圓又只有一個公共點;再走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了. 那么直線和圓公共點個數情況有幾種?(三種:沒有,一個,兩個)請一名同學上黑板畫一下對應圖形,寫上:無公共點,一個公共點,兩個公共點. 那么同學們,我們來試著它們下個定義,好嗎?先讓同學們說,師生再總結:(1)當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時, 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圓相離. (2)當直線和圓只有一個公共點時, 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圓相切, 這條直線叫作圓的切線, 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作切點.(3)當直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時, 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圓相交, 這條直線叫作圓的割線.
師:老師在這里收集了幾幅生活中的圖片,請同學們來分析一下每幅圖片體現了直線和圓的哪些位置關系?
學生1:如圖1,把水平方向的鋼管看成直線,就表示直線和圓相離.
學生2:如圖2,這個標志,表示直線和圓相交.
學生3:如圖3,把地面看作直線,輪胎看作圓,就表示直線和圓相切.
師: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結合的,同學們都學會了正確分析其中的數學原理. 現在請同學們完成一下練習:
前面三幅圖,同學們根據剛剛所學知識可以很快判斷出. 而第四幅圖,有的同學說是相切,還有的同學說是相離,甚至有同學說是相交. 正當同學們爭論的時候,老師趕緊拋出問題.
師:當直線和圓的公共點個數不好判斷,該怎么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第四幅圖,讓學生產生知識的沖突,處于“憤”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難點學習. 設計問題“當直線和圓的公共點個數不好判斷,如何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感受到通過數量關系判斷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必要性.
(三)合作探究,定量刻畫
師:前面在判斷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們用了兩個量來進行大小比較,還記得嗎?
生:圓心到點的距離d和半徑r.
師:對,那么在這里,我們能否利用某個量與半徑的大小來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呢?在這里我們可以利用哪一個量呢?
學生4:過圓心作直線的垂線,找垂線段的長.
師:垂線段的長,也就是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在這里,我們把圓心到直線距離設為d,圓的半徑為r.請同學比較d和r的大小關系,能否得到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呢?如果能得到,你解釋一下你們小組得到的結果.
學生5:當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大于半徑的時候,直線和圓相離;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的時候,直線和圓相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小于半徑時,直線和圓相交.
請一名同學上臺畫圖,并說說做法. ( 對應板書: 相離 d > r ,相切 d = r ,相交 d < r )
重點提示: 當直線與圓相交時, 為什么是 d < r 呢? ( 可以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于任一直角邊來解釋. ) 然后利用幾何畫板中的具體數值驗證三種數量關系. ( 見課件演示)
通過觀察和驗證知道了由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能推出 d 與 r 的數量關系, 反過來由兩者的數量關系可以確定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交流、 探索發現新知、 自主歸納,得出結論,激發學生興趣 )
(四)鞏固聯系
例1 給出一些圖形,根據公共點個數判斷直線和圓位置關系.
例2 已知圓的直徑為13 cm,設直線和圓心的距離為d:
(1)若d = 4.5 cm ,則直線與圓 , 直線與圓有 個公共點;(2)若d = 6.5 cm,則直線與圓 , 直線與圓有 個公共點;(3)若d = 8 cm ,則直線與圓 , 直線與圓有 個公共點.
例3 如圖,點A是一個半徑為300 m的圓形森林公園的中心,在森林公園的附近有B、C兩個村莊,先要在B、C兩村之間修一條長為100 m的筆直公路將兩村連通,現測得∠ABC = 45°,∠ACB = 30°,問此公路是否會穿過森林公園?請經過計算說明.
設計意圖 斯金納教學原則中的強化原則是要求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強化訓練. 例1設計了“由公共點個數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例2設計了“由d和r的關系判斷直線和圓位置關系”,能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例3是直線和圓位置關系一道實際應用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三、回顧及作業布置
(1)本節課我們學習到了什么?
(2)本節課我們經歷了什么?
……
作業:課后習題1.
設計意圖 復習鞏固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判斷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兩種方法,同時又讓學生反思這些知識是如何獲取來的,既關注學習的結果,也關注學習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封濤.《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設計與反思 [J].中學教學參考,2015(17):19.
[2]張清霞.“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設計 [J].中國校外教育,201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