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2010年,江西于都人,開國少將】
從參加紅軍時給毛澤東站第一班崗,到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都是在毛澤東身邊度過的。他曾長時間負責安排毛澤東的安全保衛,并有機會近距離見證一代偉人的喜怒哀樂。
第一班崗就在主席辦公室門口
1933年7月,入伍才兩個月的張耀祠被調往江西瑞金縣沙洲壩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警衛連,擔任保衛毛澤東和中央政府機關的任務。
中央政府警衛連成立后的第一天,班長就安排張耀祠上崗。這是他當兵以來的第一班崗,他萬萬沒想到這第一班哨就站在了毛澤東的門口。那一天,張耀祠手持著槍,筆直地站在那里,當看到從房門里走出一位高個子的人時,他既緊張又激動,這不正是毛主席嗎?
“毛主席那時候在黨和軍隊內的職務已被剝奪,只擔任著中央政府主席兼人民委員會主席,雖是受中央保護的首腦人物,但卻是挨整受排擠的對象。”張耀祠回憶道,“那時他細長的個子,面骨突出,身體很弱。當時中央領導每人每天有12兩糧食,5分錢菜金,40歲的毛主席顯然是營養跟不上,面容顯得很疲倦。散了一圈步,他又順原路返回。好不容易等到下哨,我就興奮地跑回宿舍,向全班戰友炫耀:今天我見到毛主席啦!”那時候張耀祠未曾想到,他的一生從此與這位偉人結緣了。
1934年4月,中央決定從中央政府警衛連抽調一部分同志到紅八軍團,張耀祠便被分配到軍團保衛局偵查科任科員,并隨軍參加了長征。剛出發一個月,一場搶渡湘江的戰役便將紅八軍團永遠地留在被血染紅的湘江邊。10922人的紅八軍團打得只剩下1000余人,因形成不了建制,他們便被分散到其他部隊,張耀祠被分到國家保衛局偵查科。
貼身警衛隨中央一次次“大搬家”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各機關和軍委總部從保安移至延安,張耀祠也隨同中央機關到了延安。“到1947年撤離,在陜北整整生活、工作、戰斗了10年有余。”
這期間,歷經抗日戰爭和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的國內戰爭,他的職務也不斷變化著,歷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導大隊第三中隊隊長、組織干事,延安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保衛干事、參謀、組織股副股長,供給處副主任、營政治教導員,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主任等職。
1948年5月27日,毛澤東來到平山縣西柏坡。此后,黨中央便在此指揮全國戰局,部署與國民黨軍的戰略決戰,張耀祠一直負責中央的保衛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11輛吉普車、10輛大卡車組成車隊,向北平開進。路上,毛澤東興致很高,對衛士們說:‘1947年3月18日,我們撤離延安。1948年3月22日,由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出發,向華北進軍。今天是1949年3月23日,與1948年3月22日只差1天,我們又向北平前進了。3年3次大的行動都是在3月份,明年的3月份應該是解放全中國了。等全國解放了,我們再也不搬家了。”
首任中央警衛團團長
1953年5月的一天,時任中央警衛師副政委的張耀祠接到政委張廷楨的通知:“汪東興同志有事找你,你上午去中南海。”
到了中南海,時任中央警衛局局長的汪東興對張耀祠說:“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警衛團,負責保衛黨中央領導核心,包括住中南海內的政治局委員,住在中南海內黨、政、軍領導機關及住玉泉山、新六所中央領導和機關的安全任務。現在調你來中央公安部九局任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表示:“這項任務很艱巨,責任重大,我恐怕完不成任務,不能勝任這項工作,最好另選別的同志來吧。”汪東興當即強調“上級已決定了,不能變了”,并說:“你快點來組建中央警衛團吧。”
5月上旬,中央警衛團以中央警衛師一團機關、部隊為基礎組建起來了。按編制序列,代號為“8341”部隊,建制歸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領導,警衛任務歸中央公安部九局領導。“‘8341只是我們這支部隊的一個代號,名義上叫團,實際上的編制是師的編制,待遇也是按照師的級別給的。”
這年6月9日,張耀祠在中南海團部會議室召集排以上干部會議,正式宣布中央警衛團的成立。根據上級決定,張耀祠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兼任中央警衛團團長,楊德中任中央警衛團政治委員,張宏任中央警衛團副團長兼團司令部參謀長,王化宇為中央警衛團副政治委員兼團政治部主任。張耀祠在會上宣布了團的編制,傳達了汪東興對中央警衛團保衛黨中央和毛澤東安全任務的指示和要求。
見證偉人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作為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大部分時間都在毛澤東身邊。他說:“內衛是‘8341部隊一中隊,無論是毛主席在中南海,還是外出到各省市巡視工作都緊跟不離。”“我的職責是保衛毛主席,保衛中共中央,負責安排毛澤東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澤東臥室咫尺之遙的更衣室,與毛澤東朝夕相處。
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3月初,毛澤東帶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起草小組來到杭州。“毛主席住在劉莊,起草小組住在北山,我帶領一支警衛部隊分駐兩地擔任安全保衛工作。”
起草首部憲法,一切工作都要從頭開始,工作量很大,非常緊張和勞累。在此期間,毛澤東風雨無阻地堅持爬山鍛煉。張耀祠說,毛澤東工作之余的一大樂事便是爬山。
當年,張耀祠隨同毛澤東一起爬山,并安排警衛保障他的安全。可是毛澤東外出爬山時,全憑興之所至,事先并沒有計劃———這給警衛工作帶來困難,無法事先偵察道路、沿途警戒。“要爬哪座山,什么時候去,他首先就定好了,直到臨走的時候才告訴你。他反感興師動眾,提前清場警衛。我們只好跟著他走,一說好了方向,我們馬上就趕過去。就像打沖鋒,部隊肯定走在前面,在前面搜索。有的山還有樹木,還有草,你得檢查一下樹林里、草地里有人沒有。保障安全的各方面都要想到,他走的路線要檢查,要去山頂,我們都跑到上面先去檢查。這個工作是很艱苦的也很繁重,責任也很重大,絲毫不能馬虎。”
除了爬山之外,毛澤東喜愛游泳。張耀祠記得,毛澤東游過北戴河、長江、珠江、贛江、錢塘江等等。
毛澤東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他讀書的范圍十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古代到近代,從國內到國外,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軍事、歷史、地理、文學、外語等。毛澤東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沒有書就沒有我毛澤東。”每次毛澤東外出視察,張耀祠都要為他帶上兩三箱書。除此之外,還根據毛澤東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書,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圖書館都留下了張耀祠為毛澤東借書的記錄。
一生只為保衛毛主席
2010年10月30日,張耀祠因突發心臟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歲。有人說張耀祠“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衛毛主席”。77年前,他的第一班崗就站在了毛主席的門口,從此他的一生,再也無法與毛主席分開。他是中央警衛團首任團長,生活在毛主席身邊40年,負責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衛工作。
曾任毛主席警衛員的王明富回憶說,1955年他和張耀祠相識,當時張耀祠已是中央警衛團團長,但他還是習慣于陪伴在毛主席身邊,有時候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主席的門前。1964年,張耀祠晉升為少將軍銜。
王明富說,張耀祠一生節儉,他曾想送給老人一個小藥杯,老人都搖頭堅持不肯收下。離休后的張耀祠身體挺好,每天出門散步、買菜,最大的樂趣就是和以前的老同事敘舊。
2010年10月,95歲的張耀祠告訴兒女說,想回江西老家看看,這是他最大的心愿。于是,10月底,張耀祠老人先回到了江西南昌,準備待上幾日再回400公里以外的老家于都。張耀祠在南昌見到了朝思暮想的老戰友們,“他高興得像個孩子,可沒想到,卻突發心臟病,被送入醫院急救,沒幾天,就離開了人世。”
(摘自《黨史縱覽》2013年第8期,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