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2006,山西神池人,曾任中央警衛團副團長、中央警衛局副局長】
鄔吉成,1938年2月參加革命。曾擔任毛澤東的隨身警衛,中央警衛處副處長兼中央警衛團副團長、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兼司令部副參謀長、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并長期從事外賓警衛工作,曾多次為來華訪問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擔任衛士長。
初見領袖不相識
1945年的春天,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中央保衛部門決定從晉綏軍區各部隊抽調一批軍事過硬、政治可靠的人員,補充和加強會議的警衛力量。我(即本文作者鄔吉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延安的。
我們來到了中央警備團團部所在地———侯家溝。當時中央警備團的團長兼政委是吳烈,副團長是王金,參謀長是劉輝山,張廷楨是政治部主任。在招待所住了兩三天之后,政治部副主任張耀祠來給我們講話。隨后,我和其他幾位同志被分配到一營一連(手槍連)。
來到一連后,我被分配在二排。我的第一班哨,就是在周恩來家院外當警衛。在延安時期,大家都尊稱周恩來為周副主席。而我由于之前一直是在前方基層工作,當時也只是知道黨中央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很少聽說有關周副主席的事,更別說親眼見到他了。
周副主席家的院子外面有一口水井,井臺上裝有轆轤。我第一次站崗時,站了一陣兒,感覺有些困意,就靠在了轆轤旁。這時候,周副主席回來了。他當時并沒有像其他首長一樣穿粗布制服,而是穿了件根據地不多見的皮夾克。他步子走得很快,后面跟著兩個挎手槍的衛士。我當時很猶豫,不知道要不要攔住他。按規定不認識的人應該先攔住詢問一下,可萬一他就是住在這里的周副主席呢?最終,我還是沒有攔住他。這使得我心里一直犯嘀咕。
下崗后,我立即把這一情況告訴了班長石玉璽。石玉璽說:“那就是周副主席,你怎么連周副主席都不認識?”他隨后又講了一些關于周副主席的故事。從那以后,我就認識了周副主席,并因為第一次站崗就犯了迷糊,提心吊膽了半天,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我萬萬沒有料到,幾十年之后,在周副主席最后彌留之際,他提出想見的一個人,竟然會是我。
中共七大召開期間,我作為一名普通的警衛人員,只知道這次會議是一個重要會議。至于會議的有關內容,也是后來才知道的。具體到我們個人身上的感覺,就是警衛任務量增加了,既要為會議會場做保衛工作,又要繼續承擔原來在首長家門口站崗的任務。
我們連隊主要是負責大會會場和各種晚會的核心警衛任務。此外,還承擔了大禮堂各大門的入場證件檢驗、防空洞的檢查維護、楊家嶺和延河橋的警衛任務等。
一天上午,我正在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外面值勤。這時,一輛首長乘坐的小車從棗園那邊經延河大橋開了過來。那種小車樣子比較特殊,有點像現在的工具車。后來我才得知它是抗戰期間由海外華僑捐贈的。車子兩邊的門下面有踏板,警衛人員站在踏板上,威風凜凜。在以往我還沒見過這種陣勢,所以當時覺得很新鮮,并由此判斷是首長來了。
之前我雖然從得過的獎章上看到過毛主席的像,但那只是個很小的頭像,和真人有很大差別,并且看不出個頭高低。那輛車子在我面前不遠處停下后,一位身材高大的人從車子里面走了出來,警衛人員護衛在他身邊。班長告訴我,他就是毛主席。
撤離延安
1947年2月,毛主席搬到了王家坪,朱總司令則搬到了距警備團團部不遠的侯家溝。侯家溝目標小,比較安全,我所在的班被派到這里擔任朱老總的警衛。3月10日,朱總司令離開延安奔赴瓦窯堡,我們班沒有跟著走,仍住在原地等待命令。同一天前往瓦窯堡的,還有劉少奇、任弼時、葉劍英等首長。
第二天早晨,我們正在吃早飯,突然響起空襲警報。很多人都跑到窯洞外面去看。過了一陣子,在東南方向的上空出現了一隊隊的飛機,隨后又傳來一陣陣的爆炸聲。接著,我們團里的重機槍也開始對空射擊。
那天的轟炸,從早晨7時到下午4時,斷斷續續持續了9個小時。敵機對延安飛機場、延安舊城、邊區政府、八路軍大禮堂、中央黨校、中央醫院等處,實施了比較密集的轟炸,投下了數以千計的重磅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看著四處揚起的硝煙,人們都感到:國民黨挑起的戰爭,開始降臨到延安了,這里馬上就要成為前線,已經沒有什么后方了。
從3月11日到18日,敵機對延安的狂轟濫炸接連不斷。后來人們才知道,蔣介石把他空軍2/3的轟炸機都投入到對延安的轟炸中來了。
1947年3月18日傍晚,延安已成一座空城。中央各機關、邊區政府、駐防部隊、后勤機關人員及家屬,包括幼兒園的保育人員和孩子,都已經撤走了。可毛主席還沒撤,因為他曾經說過,他要最后一個離開延安。后來,他又突發奇想,說是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什么樣子。據說經彭總一再催促,這才硬把毛主席推上了車。
4月中旬,我們隨前委到了王家灣。連里抽調了身體條件好、作戰經驗豐富的十幾個人組成一個班,從毛主席的警衛班接過六七支蘇造小轉盤沖鋒槍,又配備了4支德式手提式沖鋒槍,擔負跟隨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時的警衛任務。我被選中了,班長由杜林森擔任。
護送總司令去華野
1948年3月23日,中央前委機關和部隊從吳堡縣川口村南的螅蜊峪渡過黃河。毛主席等首長過了河,進入原后委駐地后,就乘車先走了,跟隨警衛的任務改由騎兵連擔負。我們連以每天80華里的速度徒步行軍,在后面跟著。
從神池繼續東行,經寧武、陽方口入雁門關,走代縣、五臺,毛主席一行前往河北省阜平縣,我們則直奔河北省的西柏坡,和毛主席等前委首長暫時分離。在毛主席等前委首長尚未到達西柏坡期間,一連又挑選了七八名精干的警衛戰士,組成了一個小分隊,護衛朱老總去華東野戰軍,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朱老總、秘書、機要人員和我們加在一起十二三人,分乘3輛美式吉普,外帶一輛拉輜重的四輪大卡車,途經石家莊、邯鄲等城鎮。到達華東野戰軍一兵團的司令部所在地后,朱老總就不斷地與華東野戰軍的首長們交談,并連續召開了幾個范圍不同的會議。為了防止敵人襲擾,會議都是在夜晚掌燈舉行的。在這里,朱老總作了著名的《目前形勢和軍隊建設問題》的報告。
在西柏坡,警衛班子進行了新的調整,并成立了警衛處,由汪東興任處長。中央的5位書記,每人都配一個警衛班,合稱警衛排,排長由閻長林擔任。我被調到了毛主席的警衛班,班里有十五六個人。班長是張瑞岐、武象廷,現在還能記得名字的有楊占竟、李鳳華、金悟森、孫勇、王振海、王全喜、張保金、安科興、張希真,還有一位只記得姓卜。除了我們這些武裝警衛外,毛主席身邊還有幾個生活衛士,如李銀橋、馬武義等,負責毛主席的飲食起居。
警衛生涯未了情
隨著全國戰場形勢的有利發展,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已成定局。如何提高干部戰士的文化水平,以利于政權的接管工作,便提上了日程。中央直屬機關成立了業余文化學校,并專門從各部門抽調了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員擔任語文、數學教員。學員分高、中、低3個班,每周上3次課,學習語文、數學和一些自然地理常識。
1949年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議一結束,中共中央各機關部門就開始了進京的準備。在這之前,我離開了毛主席的警衛班,調到中央警備團團部工作。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央機關由西柏坡向北平進發,毛主席住香山雙清別墅。4月初,在研究北平布防的“西郊治安會議”上,我被任命為副連長。新擴編的五團被調到北平地區擔任警衛任務,我所在的二營則主要負責玉泉路到石景山一線的警衛。開國大典后不久,我到師教導隊學習,結業后領導征求我的意見,問我是到地方還是留部隊,我表示愿意留部隊。
就這樣,我從參加革命到離休,在部隊和公安系統干了大半生的警衛工作。
回顧自己的大半生,不論是當司號員還是當戰斗員,不論是從延安的核心警衛還是到北京的中央警衛團,我覺得我都沒有辜負黨和歷史賦予的使命,也沒有什么抱憾和戚怨,只感到幸福和驕傲。
(摘自《紅色警衛: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鄔吉成回憶錄》,鄔吉成、王凡著,當代中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