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文娟
廣東省從最初實施新課標高考的2007年至2015年,高考數學命題工作一直實行自主命題的方式,這對推動全省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2016年的廣東省數學高考,為了順應全國教育改革的大勢,首次使用了面向基礎教育水平較高地區的全國高考數學新課標1卷,與廣東自主命題的高考數學試卷相比較,1卷無論在題型配置、考察重點,以及命題風格等方面均有明顯的不同。因此,面對這種新的情況,很有必要對今年1卷作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1.題型保持不變、難度相對穩定
縱觀2013-2016這四年的1卷,從題型結構上保持了相對穩定,即無論文科卷還是理科卷,其題型結構均是選擇題12道、填空題4道、解答題6道,總題量22道題。保持題型結構的穩定,有利于平日的高中數學教學,有利于考生的正常發揮。
從2013-2016年,在新課標高考《考試大綱》幾乎沒有變化。同時,由于題型結構保持了穩定,所考的知識點也變化甚微。1卷在這4年間,試卷的難度系數保持了相對穩定。當然,今年1卷比去年1卷,無論是文科卷還是理科卷,難度系數都要大。尤其是文科卷,與去年相比,難度系數要大的多。
與廣東卷相比,1卷的難度明顯要更大。究其原因在于,1卷試題有明顯的綜合性,試卷中沒有特別容易的送分題。而在每年的廣東卷中,試卷中則可發現有為數不少的送分題。
除此之外,1卷與廣東卷相比,不但題型不變,難度穩定,而且大題順序穩定、函數的主體地位凸顯、明顯減低了數列的難度。
2.試題源于教材、問題陳述明了
1卷的試題具有試題源自教材、問題陳述明了的特點。1卷的大部分試題,無論是考察的知識點或者問題的情境,似乎都可以在各種版本的教材中,找到它的類似例題或習題,使得考生面對考題,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高考試題源自教材對高中數學教學有一種良好的導向作用,促使在日常的教學中,重視教材研究教材,避免舍本逐末,從而陷入題海。同時,試題陳述明了,可以讓考生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解題的思維路徑上,避免在理解題意上周折費時,出現本末倒置的尷尬局面,也算是彰顯了一種人文關懷。
3.突出考察主干、注重綜合交匯
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是考生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的基礎,考察考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是數學高考的重要目標。1卷突出數學知識主干的考察,以重點知識構建試題的主干。
在每年的1卷中,突出考察了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主干,今年的1卷也不例外。其中包含了以下必考的主干知識點:在選擇題與填空題中的必考知識點有:集合、復數、算法流程圖、三視圖、球、二項式定理、向量、三角函數圖像性質、線性規劃、雙曲線、拋物線、概率;在解答題中的必考知識點有:解斜三角(或數列)、立體幾何、統計概率、解析幾何、函數、平面幾何選講、極坐標與參數方式、不等式選講。
與1卷相比,每年的廣東卷中,上述必考點鐘,球屬于不考的知識點,解斜三角形換為三角函數恒等變換,平面幾何選講與極坐標參數方程,是作為二選一的填空題的形式出現,不等式選講作為必考的填空題出現。
1卷除加強對主干知識的考察外,注重體現在主干知識間的綜合方面。為實現對基礎知識的綜合,無論是選擇、填空,還是解答題都注重在知識的交匯處設計試題,強調知識之間的交叉、滲透和綜合,以知識網絡的交匯點作為設計試題的起點與著力點,借以實現全面考察數學基礎和數學素質的目標,同時也增加了試題的區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