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鳳
【摘要】初中學生升入高中后總感到高中語文難學,沒有什么規律可循,很難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銜接規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搞好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對于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全面增強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高中語文 教學銜接
引言:
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就是要積極探索建立高中語文教與學的新機制,這種新機制不是對初中語文教與學的全盤否定,是一種揚長避短式的銜接。即初中教育中已經建立的好的語文學習方法、習慣、做法,高中階段仍然可以繼續推行。初中沒有建立,那就需要培養。因此,要做好教學銜接,從高中教與學的角度來看,保持、強化學生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進一步發展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律的學習機制。
1.初高中語文區別
總體說來,初中階段是解決語文能力的基本過關問題,即讓每個初中畢業生基本上掌握:
聽、說、讀、寫能力,使其具有自學能力和一定的組織能力(首先是組織自學的能力)及初步的社會活動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要培養學生較高的認識能力和基本的鑒賞能力,形成初步的治
學能力,為他們日后的深造與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形成獨立的工作能力。換句話說,高中
語文教育側重于文學鑒賞和更高級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
2.語文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由于語文考試的功利性影響,許多教師把語文課教成考試訓練課,拋棄了語文的人文性的特征。學生剛進入高一就學,面對陌生的環境、集體、學習任務及教師,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不習慣,甚至焦慮。處于新舊交界點的他們,非常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寬容,幫他們消除心理階礙,有經驗的教師十分重視高一語文教學“第一次”,設計師生第一次見面,講好第一節課,把握好學生第一次提出,做好第一次練習,評講好第一次作文,出好第一次測試卷……以滿足學生情感需要,培養學習興趣。“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學好了語文,可以提高人的品位。
3.語文教學銜接對策
3.1.完成基礎知識的銜接
高中教師應熟悉初中語文教材,并與高中教材比較,找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較高的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往往是高初中教學銜接的難點。如,初中對詞語分類、短語類型、句子構成等只學不考,這就造成教師學生重視不足甚至完全拋開,而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就離不開這些知識。針對初中學得較弱而高中又必備的知識點,高一階段應相機補充、夯實。
3.2.課堂教學方法的銜接
學生之所以覺得高中語文難學,實際上是對由初中向高中轉換后的學習不適應。初中階段的課文篇幅短、教時長,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朗讀。有老師掰開揉碎的具體細致的分析。可以說學生對每篇課文都非常熟悉。但到了高中卻不同了,課文篇幅較長,課時相對減少,往往是篇幅很長的課文講兩課時就結束了。課堂上需要掌握的內容較多,再加上課下沒有及時的復習,幾篇課文講過之后心中便沒底了。針對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學生課前自學方法指導與督促,同時在高一起始階段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宣過多。力爭一課一得,用語不宜太高深。要適當照顧學生的接受與理解能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熟悉的感覺,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再逐步放開、提高。
3.3.及時跟進學法與指導
學生覺得高中語文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高中語文考試內容不適應。在初中階段,語文考試內容有具體的范圍,所以要獲得一個好成績對學生來講并不難。甚至一些學生平時不努力。中考前的復習階段臨陣磨槍也能基本應付。但一到高中就不同了,考的盡是課外的,這樣一來,平時不努力的成績自然不會好,而一些平時很努力、初中時成績較好的學生,到了高中也會出現成績不理想的情況。根本原因在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下復習時只一味地去記去背字詞的解釋、課文的段意、中心和文言文的譯文,這些在初中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高中階段不靈驗了。這就要給他們以實際有效的學法指導。比如從“學會”到“會學”。比如從點到面。從個別到規律,從零散到體系等,這些都是要迅速教會學生的基本學法。到學生基本熟悉高中語文的學法后也就真正感受到高中語義的魅力了,自然也會收益頗多。
4.溫故知新,加強語文內容的對接
教學中要溫故而知新,高中教師應熟悉初高中課本每篇課文,掌握課文內容,對個別關鍵字、詞、句要理解透徹,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感情、文章脈絡、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和表現手法等,都要反復鉆研、熟讀、深思、理解、分析、力求準確掌握,對整篇課文力求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對課文的內容和形式要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貫通。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余,教師依照教材的一定順序,隨著教學思路拓寬、點撥重要知識,層層深入地挖掘問題的本質,使學生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外向內、由簡到繁、從已知到未知、由現象到本質的順序或螺旋式或階梯式或遞進式地進行探究性學習。
如教《(吶喊)自序》,不妨先復習一下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對魯迅有個全面深刻地認識。如在課文《祝福》可這樣展開:講析祥林嫂被婆婆逼賣給賀老六時,借用衛老婆子的話說,:“可是祥林嫂真出格,聽說那時實在鬧得利害,大家還都說大約因為在念書人家做過事,所以與眾不同”可見眾人什么心理狀態?
如在講析《荷塘月色》時,溫習初中時學過的《春》、《觀滄海》、《小石潭記》,以及高中的《沁園春·長沙》等詩句,啟發學生歸納出寫景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要把握作者對景物賦予的情感。并讓學生運用歸納出的結論來寫作,又如在教授《燭之武退秦師》時,結合初中學過的《曹劌論戰》進行《左傳》知識的講解,將兩篇課文進行比較教學,以舊帶新,這樣給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教學環境,在知識銜接的同時,知識的深度廣度也得到發展。
結語:
課改下的知識系是螺旋式上升的,高中語文知識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觸過,只不過到高中更深更廣更復雜而已。因此,初高中語文銜接工作要貫穿高中教學的全過程,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只要我們能深入課標,深入學生,深入教材,一定可以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工作體系中找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案,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不斷提高語文水平,進而深化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徐軍.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3
[2]胡海鷗.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J].湖南師范大學,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