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遠
一
我的詩,更多的時刻是一種心靈的傾訴和表達。
創作對我而言,是對生命本身形而上的思索,是心靈的噴薄與慰藉。我注定是以生命或為生命寫作的人。
二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獨木可以觀森林。
詩的文字,應該是雷霆、閃電、火焰,或一滴清澈的水;更深的思想與寓意,就在字和詞間燃燒或抵達過后的一頁紙上……
三
傾聽是有方向的。
一個詩人首先是內心里傾聽到了什么,才會去用自己的文字方式去傾訴什么!傾聽與傾訴,是浣洗心靈的一泓清泉,是生命里的一盞燈,是心靈走向心靈的一條路……
四
文字是有顏色的,
文字是有氣味的,
文字是有情緒的……
一個好詩人執握的應該是一支畫筆。
五
唯美,是我對文字的指向。
任何藝術都是愉悅內心、撫慰心靈、沐浴生命、引領精神攀援的一條路或一條河流。
美,是一種力量。
六
有翅膀的內心,他的天空將是飛翔的。
我喜歡靜中有動的人生,文字的內斂會使思想更深刻。一個人的存在精神是方向,一首詩被傳誦,不是文字組成的詞與句,而是詩的內核……
詩如人,品質的魅力將會永恒。
七
肉體已是廢墟,未達成的愿望,思想的羽翼已經蒞臨。
詩人活在千年以后奢望的岸上,但他的歌唱依然是夢。
精神的世界已經是柳暗花明,現實中或許依舊是衣帶漸寬,楊柳岸,曉風殘月……
八
或許一首好詩永存于詩人的內心;所有的語言和文字無法將它描述。它存在著,在詩人的骨骼和血液里燃燒;它存在著,在詩人的心域里流淌、跌蕩。梳理那些越生越多的浮躁,讓心低下來,矚望到那些高出大地的青草、那些花蕾上晶瑩剔透的露珠……
此刻一個人的內心,將傾聽到萬物真實的性靈和窸窸窣窣的聲音。
九
詩人的悲憤是他永遠無法抵達他想抵達的理想現實。
面對美好他顫栗、面對丑陋他憤慨、面對善良他流淚……
詩人的悲憫情懷不僅僅是一種人文素質的呈現,更重要的是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存在的現實的逼視和追問、對圣潔理想的堅持和歌唱……
十
一花一世界。
以小做到無限大,往往小是一種核的東西。
心靈不在場的詩不是好詩。
沒有思想參與的詩不是好詩。
精神的介入,詩才會有翅膀。
十一
文字應是靜水深流。
思想應是翱翔的羽翼……
十二
詩是對心靈的救贖,離心靈最近的臺階。
詩是靈魂的火焰,灰燼后的一縷新綠。
十三
疼痛、覺醒、拷問、吶喊……
字與句像似在紙上撒滿了鹽。
語言在蒼茫中亮成了燈盞,憧憬在黑暗的邊緣澄明。
十四
詩又是詩人內心的閃電、雷霆、風暴……
宣泄之后的心岸,宛若平靜的海。
十五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好詩應無局限性,詩的內涵應無限大。
好詩應是愉悅人的生命和靈魂,是心岸上涌動的清泉。
好詩應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引領與回答。
好詩自己會開口說話……
十六
一個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揮手之間又要有英雄豪氣,這就是無句處的一首詩……
十七
我的詩是緣于生命及思想上的積淀,些許文字就是心靈上的溪水,跌跌蕩蕩自然而然折漾而出的浪花……
十八
詩是禪與美的和弦。
好詩猶如茶,又猶如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