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練聲曲是在聲樂教學中真正用于聲音訓練的練聲曲——“發聲練習曲”,此類練聲曲的演唱不僅是為了形成基本發聲狀態,穩定嗓音,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歌唱分句、呼吸,還是為了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解決聲樂作品演唱技術上的困難以及培養音樂表現的能力。本文對練聲曲在聲樂訓練中的種類、作用、訓練方法等進行探索研究,期以拋磚引玉,提高聲樂教學。
關鍵詞:聲樂 練習曲 訓練方法
一、練聲曲的種類
練聲曲的種類一般分為五種,一種本身就是練聲曲,由早期的視唱練習曲發展而來,“唱名”而不使用“元音”的發聲。后來演變為鋼琴伴奏、沒有歌詞但是帶有曲調的練習曲。第二種本身是聲樂作品,而不是單純的練聲為目的進行創作的練聲曲,只是把原有的聲樂作品中歌詞曲調只留下曲調,以此用以練聲。第三種是為和聲或獨唱準備的練習曲,這類練習曲主要是根據演唱分類進行,針對性較強。第四種是獨唱練習曲,主要針對獨唱進行設計的練習曲。第五種是歌唱咬字練習曲,這類練習曲重點的是對咬字的練習。
二、練聲曲的訓練方法
練聲曲的訓練方法,首先要注意氣息,氣息主要需要口、鼻、肺、胸腔以及各器官的協調和平衡,方能將整個表演達到預期的效果。演奏者只有掌握好正確的氣息,調整身體的狀態,讓聲音和氣息的相輔相成,才會產生行云流水般的音樂。
1.面罩共鳴練習
在全面建立口咽腔共鳴效果,后胸腔的訓練中可以加入一個共振運動,可以使用半打哈欠的狀態吸氣,從眉頭發射到臉上高頻聲波的感覺;混聲練習,注意男女生在聲音練習中換聲點的不同,讓學生尋找最舒適的發聲練習,在混聲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中聲區處于穩定狀態的基礎上加以訓練,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要特別注意:鼻腔、咽、喉必須始終保持開放的狀態,在同樣的頻率中,感覺鼻咽腔有一個焦點,咽腔在一個長期的、緊張而深入的力量,它會產生一種氣感,以咽壁、直頂蓋產生明亮、集中、高倉位和穿透共振的聲音效果。
該練聲曲為2/4拍,唱e(鵝)時,口形比“啊”稍小-些,舌的后部稍稍抬起,聲帶 自然閉住。氣、聲注意同時發出,并注意用耳朵監聽聲音音色。用半音、半音升高的方法反復練習。
該練聲曲為2/4拍,唱a母音時,上腭自然地向上打,舌頭平放,唇和兩腮都比較松弛。氣息保持住,唱a時注意氣息要平穩的呼出,使聲音自然富有彈性。同樣用半音、半音升高的方法反復練習。
2.嘆氣哼鳴練習
嘆氣哼鳴是一種聲樂基礎訓練的手段。對于初學者是學習控制方法,有效地鍛煉發音器官。正確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方法,會有不錯的效果。聲樂大師蘭西蒂貝爾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關閉他們的嘴兒,你不能打開唱得好。”筆者覺得這樣做是非常合理的,但收盤嗡嗡的做法是在嘴里唱的。正確的歌唱是最有價值的做法,它可以被引導到正確的聲音。哼著做法,只要適當,聲音負擔是非常小的。所以學習唱歌的人來練習盡可能多的嗡嗡聲。
3.聲帶拉緊練習
聲樂歌唱應該始終保持偏緊狀態,并且覺得有繃緊的封閉聲帶不斷向下,向后用力。隨著規模的增大,力將逐步加強,但一定要注意整個腔體應該保持開放,放松的狀態,使聲音會輕松自如。在低音區,聲帶的壓力相對減弱,但聲音不能放松,但要繼續保持一定的張力,那么你可以用胸腔共鳴,讓聲音充滿統一的狀態。與此同時,以保持聲音的位置不能倒下。聲帶收緊的同時,喉嚨打開,雙方喉部肌肉是向外,向下的力擴大。每個音節是會感到是從里面來了,不要用力壓迫喉。注意呼吸流向均勻,舒適,整個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在嗡嗡作響的膜片和兩個肋支撐條件,吸氣擴張的隆腹感進行保持,從而使整個系統形成一個共振通道。在實踐中開始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同的問題和困難。每個環節必須密切合作,協調,切忌局部用力過大現象。喉一定要自然下降,嘆氣狀態,外部喉頭肌肉不緊張,注意下巴一定不要僵硬,要放松,被動狀態。要小心,不要急于擴大范圍,但在自然聲區的基礎上加強,再延伸至兩側。在實踐中,也應注意在實踐中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 “男孩不要太高,女孩子不要太低”為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擴大。因為大多數在高音的男生是困難的,這種做法不固化不要盲目拉高音,以避免不必要的問題。但女孩不要太低,它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上條練聲曲為2/4拍,在唱U時,口形呈撮口,下頜往上收一些,舌頭仍舊保持后縮位置,就可發出母音“烏”。在唱a的口形和聲音的基礎上,唱時口形稍呈撮口形就可以了。同樣用半音、半音升高的方法反復練習。
上條練聲曲為2/4拍,在唱“烏”音的基礎上,唇收一些,舌頭前伸,舌中部邊緣輕靠 上臼齒,就可以發出“迂”音。氣息要平穩,聲音要圓潤。用半音、半音升高的方法練習。
4.快吸快呼練習
訓練快吸快呼,要求學生及時正確的呼吸空氣吸進肺底部,然后運用小腹的力量,迅速恢復狀態,膜片不斷擴大。在正確的呼吸控制,憋了一口氣,氣不能松動,膜片保持擴張。在練習時,讓學生以半打哈欠狀態,腰部膨脹,體驗歌唱吸氣的感覺,呼吸練習在練習元音或悲傷的感覺吸氣。注意深呼吸練習。嘴唇,鼻子來聞聞花香配合深呼吸的感覺,聞的花朵應該放松不張狂,實踐感覺花“味”與慢輕柔的呼吸動作,呼氣的同時深入到小腹。小腹完全向外擴張的吸入,吸入側邊緣放松,它都在放松,自然的狀態下完成的。胸部舒展流暢,不要緊張,從而解決吸氣誤解。在這個意義上,然后打開你的嘴呼吸,但空氣的部位深,靠近聞聞花香。注意一定不要放在開放的胸部。
5.起音練習
軟起音。在聲樂學習“打個哈欠,嘆氣”是解決呼吸方法的誤差的有效途徑。首先,模仿“打哈欠”行動,使“開嗓”的準備,行動意識這是一個有意識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在呼吸支持初始聲音和更高的位置。相反,“軟啟動打哈欠,嘆氣”動作,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氣息觸摸聲帶,呼吸下壓力,這有助于提高人聲沉重的聲樂歌唱狀態。硬起音。在語音訓練,聲帶功能差學生練習硬啟動。發音之前封閉喉部聲門上下,然后是彈性支撐,呼吸爆聲帶的聲門振動,引起使聲音清晰聚焦的力量,并繼續在歌唱,通過生活“打噴嚏”自然體驗的狀態,這是潛意識的氣體,聲音良好的匹配效果。在與動作要領腔開放,呼吸急促片刻吸氣狀態。斷音練習。斷音練習快,主要是培養迅速吸口呼,要求及時正確的呼吸吸進肺底部,然后小腹的力量收縮,迅速恢復了狀態,膜片不斷擴大。在正確的呼吸控制,憋了一口氣,也就是說氣體不能松動,隔膜還需要擴大。聲樂學習過程中都要進行起音的練習。
6.歌唱時怎樣收音
收音是完成一個字音的最后過程。除了“庚青”等韻的鼻音稍長以外,一般地說,“收音”的時間比“歸韻”短得多。
收音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音可收的字,一種是無音可收的字。有音可收的字,多數為復合韻母構成的字,要通過一定的口腔動作去完成。無音可收的字,是指單韻母構成的字音。這種字音,也要通過一定的口腔的動作去完成。“收音”可以使字音“越到結束之處,越有精神,越有頓挫。則不但本字清真,即下字之頭,亦得另起峰巒。”只有這樣歌唱,才會口齒清爽、字字清晰,聽起來感到動聽、親切,增強歌曲的藝術的感染力。
只要認識和掌握了“收音”的規律,收音并不難做到。要進行收音方面的訓練,只有采用歸類的辦法。
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將“收音”歸納為i、u、n、鼻音四種類別。
(1)收i(衣)音
凡遇到下述韻母時,要收i音作為結束。
(漢拼) ai ei ie
(譯) (哀) (欸) (耶)
(2)收u(烏)音
凡遇到下述韻母時,要收u音作為結束。
(漢拼) ao ou
(譯) (敖) (歐)
(3)收n(訥)音
凡遇到下述韻母時,要收n音作為結束。
(漢拼) an en
(譯) (安) (恩)
n這個聲母是無具體音響的,只是做到舌舔上腭將音收住即可。
(4)收鼻音
收鼻音的動作是:舌根與小舌(懸雍垂)相觸,字韻的余間從鼻腔發出。
收鼻音分快收和慢收兩種。
快收鼻音的韻母有:
(漢拼) geng qing
(譯) (庚) (青)
緩收鼻音的韻母有:
(漢拼) ang eng
(譯) (昂) (衡的韻母)
結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學和藝術實踐,將演唱中有關咬字吐詞歸納為:出聲——歸韻——收音這樣一個模式。
我們可以運用這個模式,進行中文歌曲演唱方面咬字吐詞的訓練;也可以運用這個模式判斷中文演唱咬字吐詞方面的錯誤,力求找出解決癥結的辦法。
把聲樂訓練與目前存在的問題聯系起來看,在漢語語言基礎上進行聲樂訓練,既要解決認識問題,也要解決技術訓練問題。
三、結語
在聲樂學習中,了解聲樂學習中的練習曲的不同種類及其各自練習種類的作用非常重要,針對聲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同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選擇不同的練聲曲,有針對性練習,一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聲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梅.論練聲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百家,2007.
[2]喻宜萱.有關聲樂教學的幾個原則[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社,1981.
[3]陳建彬.淺談聲樂教學中練聲曲的合理選用[J].中國音樂教育,2009.
[4]李首明.關于聲樂練聲曲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音樂,2006.
[5]王躍萍.聲樂教學中練聲曲的重要性[J].音樂創作,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