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鴦鴦
【摘要】身為一線老師,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在課堂教學這一“舞臺”上,演一場好戲,然而老師當“主角”的戲碼往往變成門庭冷落的"獨角戲",如何把"舞臺"留給學生.讓"教育獨白"走向"教育對話".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以語言為依托,在學生已有的水平下,引領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思想、情感、內涵等內容作出的多方面、多層面的自主理解與感悟呢?本文闡述了如何做到課堂對話的平等性,分享了一些對話的誤區和偏差,并淺談了些許建議。
【關鍵詞】平等的課堂對話 充分的閱讀
教學提倡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強調學生與學生在互相交往中展開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
一、教育獨白的過去
在很長一段歷史中,中國的傳統教育,便是教師授,學生學。教師把教參對課文的分析和教師自己的理解,演成了一場費勁的“獨角戲”。并期待將自己的理解生硬地灌輸給學生,這種灌輸帶有強制色彩:學生的閱探討讀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須按照教參和老師的規定、按照標準答案進行,其結果是造成了老師的“戲碼”吸引不了學生,學生對課文內涵把握變得千篇一律,甚至僵化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
二、教育對話的趨勢
新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建構起動態的互動課堂。
新課標中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只有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 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并與教師的經驗、知識進行碰撞,進而對自己的感悟進行調整。這種新舊知識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相互對話,才是語文文本學習最有效的方式。
三、對話需要平等
1、師生地位的平等。
課堂中教師只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設法把自己當作“孩子”,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學習伙伴”努力營造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環境。師生間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心靈、價值平等,使課堂成為充滿人性、富有個性的對話平臺。
2、文本體驗的平等
每篇文本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見解,老師可以主動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身的觀點看法,設法創設盡可能多的機會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思考、疑惑,讓學生之間彼此思想碰撞,言語爭辯,從而達到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讓每一個學生在生動的語文課堂上錘煉言語,展示內心,張揚個性,體悟真情,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四、實現有效的語文對話教學的策略
1、善于創設對話情境 。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欲望和熱情。
(1)創設課文情境。我在教《林海》時,播放幾段關于大興安嶺風光的錄像,學生情緒立即被調動起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既為他們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對話的欲望。
(2)創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比如我在教《晏子使楚》伊始,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紛紛質疑:晏子出使出國遇到哪些刁難?他是怎么應變的呢?這些問題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之間對話的渴望。
(3)創設活動情境。不是簡單的匯報學習結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辯一辯”等活動形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2、圍繞一個開放的中心話題。教學一篇新課文前,我總喜歡捧著課文默默地讀、品。實踐中我有體會:如果課前閱讀文本時沒什么感覺,上課也就常常語言僵硬,與學生對話不是失去方向,就是缺乏引導的靈感。而閱讀時每有心動,常常意味著一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話題即將產生。一個優秀話題的產生常常是“眾里尋他千百度”后的“驀然回首”。它應具有如下三個特征:一是課堂支撐力,對話得以深入展開,形成穩定的教學板塊;二是思維激發力。以情趣或者挑戰性撞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三是文本穿透力,與文本的內涵緊密相關,具有吸引學生探究文本主旨的方向性。
3、建立真誠、平等的對話環境。“對話教學,是指師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而進行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方式。各方內心世界的敞開是對對方真誠的傾聽和接納,在相互接受與傾吐的過程中實現精神的相遇相通。”教師擁有真誠、平等的對話意向是激活學生對話期盼的重要前提。學生是否有對話的愿望,能否積極地參與對話,關鍵在于教師的態度。在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們都有對話的期盼,有傾訴的愿望。教師應懂得傾聽,為尊重他們而傾聽,為體諒他們而傾聽,走近他們。只有建立真誠、平等的對話環境,學生才敢暢所欲言,智慧的源泉才會充分噴涌。
4、教師掌握一些引導“對話教學“的技巧 。
(1)“頭腦風暴法”。在對話互動中,教師對學生的觀點暫緩判斷,在一定的時間內要讓盡可能多的觀點呈現出來,就像“風暴”刮過大腦一樣,這樣就能激活對話年者的思維。
(2)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討論,研究有爭議的問題。在處理爭議時,教師應持中立原則,使課堂成為學生論壇。
(3)探究有爭議的問題主要方法是討論,而不是灌輸式的講授,教師應尊重參與者的不同觀點,保證學習質量。作為一種優秀的教學方式,對話代表了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有效的教學策略。它“以人為本”,必將給“萬馬齊暗”的語文課堂注入勃勃生機。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熱鬧的課堂不一定會有有效的對話,但有效的對話卻往往駐足于熱鬧的課堂。讓我們處理好師本對話、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讓有效對話代替老師的獨白真正走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