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慧
【摘要】隨著泰國和中國交往的日益密切,泰國漢語學習也蓬勃發展起來,但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本文就泰國中小學生漢語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給出了針對問題有效的解決策略,對以后泰國中小學生漢語學習具有參考性意義。
【關鍵詞】泰國中小學生 漢語學習 問題 對策
前言
近幾年,隨著泰中兩國各方面的密切往來,泰國出現了空前的“漢語熱”現象,尤其是自2003年泰國教育部和中國國家漢辦簽訂泰國漢語教師志愿者項目以來,漢語學習的課程成為了很多學校的重要課程。盡管泰國政府對于漢語的推廣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很多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師資設備并不完善,漢語教學受到一定的制約。在實際的漢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將逐一進行論述。
一、泰國中小學生漢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主觀問題
1、動機不明確
在泰國,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漢語課程,但是在開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很多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將漢語作為一門必修外語,強制要求學生學習,因為不是自愿選擇學習,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漢語是任務式地學習,這就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漢語學習沒有目標,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漢語。
2、興趣不足
“興趣可以吸引學生對學習對象的注意,保持課堂教學的良好狀態,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興趣是學習一門知識的最好的老師,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比如:漢語難學主觀意識的影響、教學資源短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設備不足等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慢慢地,泰國中小學生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熱情也降低了。
3、知識無法運用。
泰國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尤其是非專業班的學生,由于對學過的知識無法運用,甚至遺忘,知識不成系統,哪怕是學過三四年漢語的專業班學生,依然無法用漢語跟老師進行正常交流,學習不能達到學以自用的效果。
(二)客觀問題
1、師資不足
師資問題是泰國漢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缺口大和教師結構復雜,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兩個方面。首先是漢語教師出現“供不應求”的場面,據泰國教育部統計,截止2011年3月,泰國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達到了70萬人,參與漢語水平等級測試人數更是超過了26萬人次,而漢語教師的人數遠遠不能滿足漢語教學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漢語教師非常短缺。其次就是教師結構復雜、漢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2、教材不一、短缺
教材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種類繁多和數量短缺。目前,泰國學校使用的漢語教材五花八門,如漢辦提供的《體驗漢語》、《漢語教程》以及漢語教師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自己編寫的教材等等。由于各個學校之間使用的教材版本繁多、內容不一,導致了漢語學習沒有連貫性和系統性,使得學校的漢語教學沒有形成統一嚴謹的系統,教學混亂,也容易導致學生重復學習,從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3、教學方法單一
我們知道,第二語言教學法很多,每一種教學法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教學原則、教學過程以及不同的優缺點。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引進這些教學法時,須立足于漢語本身的特點,有選擇地使用這些教學法指導具體的教學活動。但是由于泰國的漢語教學大多為非學歷教學,課時較少,所以很多漢語教師出于教學進度的考慮,往往選擇側重于漢語書寫方面的教學,而忽略聽說方面的能力訓練。
二、改善泰國中小學生漢語學習現狀的對策
(一)學生課堂漢語學習改善對策
1、漢語教師提高自身中國文化修養。
向孩子普及中國文化,應該是多元化的、有趣的。在學生看來,漢語老師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漢語老師表現出多少中國文化,學生就了解多少中國文化。所以,作為漢語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中國文化修養,學習中國文化、才藝,向學生展示更多中國文化,滿足學生更多學習需求。
2、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第二語言教學流派不少,主要有以下幾個: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自覺實踐法,交際法等,每個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視聽法利用廣播、電視等現代化設備,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所學內容,適用于漢語聽說。自覺實踐法與交際法通過使用第二語言交際,培養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和運用習慣。
3、根據學生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漢語教材奇缺,這在泰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出能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人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必須以學生的‘學為基礎。”雖然學校有漢語教材,但是教材往往沒有針對性、實用性,因此漢語老師在給學生制作漢語資料時需要根據該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二)學生課外漢語學習改善對策
1、增加學校漢語活動
為了讓漢語學習的重要性真正深入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真正了解中國文化,開展漢語活動無疑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提高學生參與度,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學校本身多舉辦校際漢語比賽等,讓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2、開辟中國文化展示區。
“讓學生多了解中國文化,將文化教學滲透、融化在語言教學之中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終南捷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是聞名于世的,比如剪紙、書法、太極、京劇,等等。漢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辟中國文化展示區,內容可以包括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書法,繪畫,戲曲,武術等等,還可介紹中國的山河美景,更可展示中國美食,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節日活動。
【參考文獻】
[1]趙瑩.以泰國甲米府阿瑪眾成公立中學為例淺析對泰國中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D].鄭州大學,2013,05.
[2]陳翠英.試論泰國中學生漢語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以穆達汗中學為例[D].云南大學,2012,05.
[3]楊杰.泰國公立學校中學生漢語學習動機類型及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