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
那天下午,診室里來了一對母子倆。男孩約摸一米七的個頭,修長的身材,清秀的面龐上兩只大眼睛,算得上一個帥小伙。進了門兒,卻不看我一眼,自顧自地在診室里走來走去,嘴里還念念有詞,一會兒忽然就咧嘴笑了。
陪小伙子來的母親嘆了口氣,開始跟我介紹病情。
面前的這個小伙子叫小滿(化名),今年16歲了,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不愛和小伙伴玩,只有一個兩個小伙伴時還可以在一起玩玩,人一多,他就不參加了,就喜歡一個人在家里看書。小滿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在班上數一數二的,要是哪次沒有考好,不用老師家長說,小滿肯定會加倍努力地學習,下次肯定不會讓人失望。平時,也不像其他男孩子總是在外面打打鬧鬧惹是生非的,小滿非常聽老師和家長的話,一直都是好學生和好孩子的典型。
上初中后,課程一多,小滿放在學習上的時間就更多了。在家里,他也很少跟父母說話,每天除了吃飯,小滿就在自己的房間里,幾乎不出來。開始,父母以為小滿是在學習,可接連兩次考試,一向成績優異的小滿居然只考了六七十分,父母覺得有點奇怪,但又一想,孩子從小到大都特別懂事,從來沒讓父母操過心,可能是上初中后學習壓力大,考試緊張,偶爾沒有考好而已,就安慰小滿放輕松些,不要有壓力,而小滿面對父母的安慰,只是點了點頭。
直到有一天,母親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電話。電話中,班主任說,小滿連續幾次平時測驗成績都是倒數,并且好幾位任課老師都反映小滿課上雖然安靜地坐著,但好像完全沒有聽進去老師講課的內容,總是在走神兒。有幾次老師故意讓小滿回答問題,小滿完全不知道老師在問什么。他的作業也總是拖拖拉拉的,常常忘記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對。以前的小滿雖然比較內向,但平時也懂禮貌,主動跟老師同學打招呼。可現在,他總是一個人悶悶的,不再主動跟老師同學打招呼,走路總是低著頭,下課也坐在座位上不動彈。
接下來,老師和父母都找小滿談,問他是不是不開心,是不是學習壓力大,還是受同學欺負了,等等,小滿對于這樣的問題,似乎很茫然,總是用無辜的眼神看著老師和家長,然后搖搖頭。
面對這樣一個靜靜的差生,老師和家長也不知該怎么辦。考慮到小滿每天都低著頭不說話,成績也下降很多,父母和老師覺得小滿可能是不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學習壓力太大,又因為內向不善于表達,就商量著為小滿辦了休學半年的手續,在家里休息調整一陣子。
小滿對于休學并沒有參與什么意見,似乎不關自己的事情一樣。休學后的小滿,一天到晚坐在自己的房間里,幾乎不出房門,像是關禁閉似的。有時,父母偷偷從門縫看小滿,小滿都是背對著房門,靜靜地坐在書桌前。父母想帶小滿出門散散心,小滿一口拒絕,有時還表現得很煩躁,甚至把父母推出自己的房間。父母很著急,覺得小滿是不是患上自閉癥或抑郁癥了,想帶他去看看心理咨詢師,但因為小滿拒絕,又擔心硬帶他去,讓小滿心情更不好,只能由著他,期待著他能自己好起來。
然而,大半年過去了,小滿的“自閉”卻沒有絲毫改善。小滿開始不出來與父母一起吃飯,母親只好把飯送進小滿的房間里。以前總是愛干凈整潔的小滿,逐漸變得不疊被子、不整理房間,甚至換衣服洗澡剃胡須都懶得弄,整個人邋里邋遢的。有些行為讓父母匪夷所思,有幾次,小滿把飯菜倒到了衣柜里,母親問為什么,小滿支支吾吾,講不出個道理來。有好幾次,母親發現小滿嘴巴在動,似乎在與誰講話,但母親問他,小滿卻否認。小滿對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樣關心了,有一次,母親給小滿端湯,沒有拿好,滾燙的湯灑在母親的腳背上,一下子燙起了一個大水泡,疼得母親“哎喲”了幾聲,小滿只是看了母親一眼,一句話也沒有說就繼續在桌子前坐著。用母親的話說,這孩子有點不近人情了。
再到后來,小滿把自己房門關得嚴嚴實實的,白天也拉著窗簾,24小時開著燈,父母問他原因,小滿稱會有射線從窗外照自己,所以要拉著窗簾遮擋射線,用燈光抵消那些射線。沒讀過多少書的父母對小滿的這些說法將信將疑。有時小滿深夜在屋里不停地走動,口中念念有詞,“我是阿南轉世,孫悟空的封條是我親自貼上去的……”有時忽然又哈哈大笑起來,搞得父母挺害怕的,懷疑小滿是不是“撞到”什么了,于是托人請“大仙”幫小滿“驅魔”。驅了幾次魔,小滿半夜倒是不再起床念叨了,可其他時間還是在屋里走來走去,嘰里咕嚕地說話,有時是很生氣的樣子,有時又哈哈大笑,父母問他干嗎呢,小滿也不愛搭理父母,有時還做出讓父母安靜的手勢。房間被小滿搞得亂七八糟,卻不允許父母幫他收拾。父母進房間,什么時間可以進來,進門后怎么走,走到哪里要按小滿的指示,否則會踩到“者行”(只有小滿的詞匯里才有的一個概念),如果父母走錯了,小滿就會大發脾氣,小滿甚至有時還在房間大小便。小滿說的話,父母越來越難以理解,小滿的行為父母也越來越難以捉摸。不得已,父母只好狠下心,硬拖著小滿到當地醫院去看病。
小滿被縣城的醫生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父母聽到這個消息,難以接受,他們不相信一個從小聽話乖巧的兒子竟得上了這個病。父母不甘心,又帶小滿去了市里的幾家精神專科醫院,找了好幾位專家,但專家們也都給出了同樣的診斷。父母還是不大相信,一面給小滿吃了醫生開的抗精神病藥,一面又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省精神專科醫院,希望我能給小滿一個不一樣的診斷,比如抑郁癥。然而,小滿的診斷幾乎是毫無懸念的。
● 精神分裂癥有一組癥狀統稱為“陰性癥狀”,與大家所熟悉的“幻覺”“妄想”這些比較容易辨識的“陽性癥狀”相反,陰性癥狀主要是正常功能的降低或缺失,如言語減少,談話內容空洞,自主活動減少,對周圍漠不關心,不注意個人衛生,不修邊幅,社交活動減少,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頭疼,等等。在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像小滿一樣,是以陰性癥狀為首發癥狀而緩慢起病的。起病以后,病情會持續發展。就像小滿一樣,如果性格本來就偏內向,陰性癥狀就很容易被忽略,直到患者發展出“胡言亂語”“自哭自笑”等更加明顯的“陽性癥狀”,周圍親人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才會去就醫。追溯病程,可能患者早在一年甚至多年前就有所謂的“不求上進”“親情冷漠”“難以交流”“情緒不好”等情況,從而貽誤了治療時機。
● 陰性癥狀與抑郁癥有時也不容易區分,甚至有人擔心抑郁癥的患者會轉變成精神分裂癥。其實兩者是兩類不同的疾病,可能有一小部分以陰性癥狀起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病初期去就醫,醫生根據患者當時的情況,確實曾被診斷為抑郁癥,但隨著病程進展,患者表現出更多的癥狀,無法繼續用抑郁癥來解釋,而是更多的支持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時,回顧患者的病史,前期的“抑郁癥”可能就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而不是真正的抑郁癥。
一般而言,抑郁癥患者存在明顯的情緒低落,他們對外界環境和人物中對自己不利的因素選擇性地過度關心,而不是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表現出的漠不關心。抑郁癥患者的活動減少、回避社交也是在心情不好、精力不足的基礎上產生的。隨著病程進展,抑郁情緒和其他癥狀也會出現波動性的變化,而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一般是持續進展的,并且也很有可能發展出其他的幻覺、妄想之類的陽性癥狀。但有些重度抑郁癥患者因大腦處于高度抑制狀態,也會出現對外界環境變化沒有反應的狀態,二者的鑒別除了既往精神病史,還要靠精神專科醫生與知情家屬詳細了解情況,以及對患者的觀察和交流溝通方能區分清楚。
所以,如果發現周圍的人可能出現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時,應盡早到專科醫院就診,防止其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