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伍倪燕 廖璘志 付秋林
摘 要:國家高職教育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揮企業辦學的主體作用,目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已經是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以我院機電專業為例,對校企合作的專業運行機制下實踐“校企雙主體、工學雙循環”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一定的研究,為地方性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專業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校企雙主體;工學雙循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根據國家高職教育十三五規劃綱要精神,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揮企業辦學的主體作用,以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生產實踐對接,已經是目前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但作為西部地區的地市級高職院校,目前校企合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地方性企業少,多為學校主動尋求合作,企業方在參與校企合作時經常流于形式,合作程度不深,合作效能低下,因此探索如何發揮地方少有企業在專業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專業運行機制,真正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落實是建好地方性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重要基石。
一、“校企雙主體、工學雙循環”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為解決企業方參與專業建設流于形式,機電作為我院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在學院校企合作“三聯機制”的保障下,按照互惠共贏的原則,充分調動了企業參與專業建設的積極性,與五糧液普什集團等企業建立起了緊密的、穩固的校企合作關系,形成了“校企共同驅動、共建共育共管”的專業運行機制,在該專業運行機制的保障下,專業實踐形成 “校企雙主體,工學雙循環”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踐,提升了專業學生的培養成效(如圖1)。
1)校企雙主體共建專業。專業依托五糧液集團裝備制造產業鏈,與五糧液集團下屬普什集團緊密合作,組建了“機電專業教學中心”,成立了專業教學中心管委會和專業指導委員會,機電專業教學中心實行管委會雙主任負責制,使得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中都能發揮各自優勢,如企業方主導專業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和教學資源整合,參與教學過程;校方負責專業建設和日常教學管理,真正達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2)工學雙循環實施教學過程,提升了學生培養成效。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崗位標準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并將企業典型產品或任務融入課程教學,廠校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現校企專家技術人員進課堂、進企業,校企全程參與“校內教學和實驗實訓—校外企業生產和實踐教學—校內教學和生產實踐—校外企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第一學年:在校內完成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及認知實習,其中企業認知實習在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共同負責。第二學年: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和企業生產實際,一期在企業工作,一期在校內學習,工學交替,完成專業核心課程學習,使學生在生產過程中強化專業知識、積累工作經驗、體驗企業文化;在企業工作期間,以兼職教師為主,專任教師為輔。第三學年:上期在學校完成專業綜合實訓,下期在企業頂崗實習和完成畢業設計,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全面提升職業綜合能力。
二、改革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按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求,專業探索形成了“項目引團隊學”的教學模式。專業課程教學按照教師編組,學生組隊,以項目為載體,按照“任務確定→工作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質量控制與檢測→評估反饋”過程,實施“教、學、做”三步驟小循環,實現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術技能及職業素質的逐步提高,職業能力同步增長。學生身份隨著項目的實施的不同階段,在學生身份與企業員工身份之間轉換。如學生在《數控機床裝調、維護及維修》課程的學習中,前4個項目在學院以學生身份和教師共同學習數控機床的基本安裝與調試技能,后3個項目學生分為6個小組,由企業教師帶進企業,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加企業的真實數控機床的安裝調試工作,完成企業生產任務。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更高了,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也更強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課程的合格率。
三、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為更好地保障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順利實施,專業進行了質量監控機制及評價制度建設,制定了機電專業教學中心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建立了機電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建立了機電專業教學督導,完善了“一考雙控三有”的人才培養質量內部評價機制及“基于多元評價”的人才培養質量外部評價機制。“一考”是指課程考試(核)制度改革,建立起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檢測制度;“雙控”是指通過學分制和素質積分制,管控人才培養質量;“三有”是建立在雙控基礎上,學生學業學分合格、職業技能合格和素質積分合格,方能達到畢業條件。“多元評價”的主體是企業行業、用人單位、社會(家長、學生等)和第三方機構。機電專業每年開展專業市場調查,對企業行業、用人單位、學生及家長進行訪談或問卷調查,同時與麥可思公司合作進行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跟蹤調查,將調查分析結論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重要依據,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評價體系促進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化并逐步成型。
四、結語
我院機電專業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抓手,創新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機制,通過深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了專業與企業的先進技術融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融合、專業生產實訓基地融合、專業師生員工身份融合,極大的提升了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為高職院校工科專業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索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黃河,王志剛.地市級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研究——以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2015(19).
[2]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 號)[Z].2006,11,03.
作者簡介:陳琪(1975-),女, 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機電與檢測技術、CAD/CAM/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