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佳偉
探索漁港經濟發展路子,著力提升浙北漁港發展地位,打造建設現代化新型漁港經濟區,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天津濱海新區中心漁港和上海長興橫沙漁港進行了實地考察,看到了許多漁港經濟區發展的好的做法和模式,有的可以作為參考,有的可以直接予以借鑒。為我縣漁港經濟區的建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一、天津濱海新區中心漁港建設現狀
天津濱海中心漁港項目北靠津漢快速路,西臨中央大道,海濱大道穿港而過。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規劃為“一港一城”。海域作業港區規劃泊位14個,年吞吐能力1700萬噸;休閑港灣區可容納大小游艇1000艘。 中心漁港項目于2007年7月正式開工。開工伊始,就確立了“一年圍海、二年造陸、三年成港、八年初具規?!钡慕ㄔO目標。今年為成港年,將完成航道疏浚、建成6個5000噸級碼頭、全部3.5平方公里的軟基加固、完成主干路總長約21.7公里,排水管網總長55.2公里,填土900萬方。打通海陸域交通后,中心漁港將按照規劃初現雛形。
二、上海長興橫沙漁港現狀
長興島位于長江入??谔?,與浦東外高橋相距僅7.5公里,長江隧橋建成通車使長興島成為連接上海和江蘇的重要樞紐。根據《長興島島域總體規劃》,長興島將建成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島、上海的生態水源島和獨具特色的景觀旅游島。同時,圍繞國家一級漁港開發,長興島還將大力發展以漁業為核心的生態特色旅游,集漁業文化、漁品交易、餐飲娛樂、濱江景觀為一體。未來將建設大型綜合性公共休閑項目 “長江第一灘”,包括800米岸線的國家一級漁港、1000米濱江旅游岸線和1.5平方公里的腹地以及3.5平方公里的漁港小鎮,成為集餐飲休閑、旅游觀光、海洋文化展示為一體、零距離親近長江的空間平臺和綜合性公共休閑項目,橫沙漁港將于明年十月份正式運行。
三、嵊泗中心漁港現狀
1 水產品交易無場所,加工企業能力低。
2 水產品投售價格低,漁船補給成本高。
3 水產品運輸成本高,競爭優勢減弱。
4 運輸通道單一,水產品外運能力受制約。
為了彌補這些缺陷,嵊泗縣委縣政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落實了浙北最大的國家級中心漁港。近年來,“興港富漁”是嵊泗縣政府提出的發展漁業的新戰略,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是實施“興港富漁”戰略的有效途徑。為此,通過借鑒天津中心漁港和上海長興橫沙漁港的經驗,特對我縣中心漁港經濟區的建設提出如下觀點:
(一)針對目前我縣中心漁港現狀,要解決的是如何進行漁港功能定位的問題。漁港功能定位首先要與我縣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結合。開展原中心漁港圍墾前期準備工作,加快中心漁港菜園地區岸線整理。其次要與我縣西城區建設規劃相結合,中心漁港二期工程要盡快跟上,與西城區整體規劃有機結合,要考慮到道路如何貫通,船廠如何搬遷等具體的細節問題。
(二)漁港功能定位后,要解決如何實施陸域地塊建設的問題。首先是集約制(長興島的建港理念),就是以政府為主導,統一建造,統一管理,統一出租,分散經營為原則,與老漁港圍墾項目相銜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造好五大區(水產品交易區、冷藏加工區、綜合物流區、生產及生活設施補給區、魚貨處理保鮮及加工區)。其次與青沙、大魚岙等村級規劃實施連體發展,打通青沙村通往中心漁港的二條道路,改造青沙老街區的整體布局,讓漁港經濟輻射到周邊漁民群眾。
(三)要解決如何運作漁港經濟發展模式問題,做到漁港經濟可持續發展。首先我們要建立水產品交易平臺,讓最新鮮的魚貨交易到我縣中心漁港。其次,我們要建造中等冷藏加工區,以緩解惡劣天氣不能外運的矛盾。再次要建立水產品價格信息平臺,使漁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四、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的總體思路
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的總體思路是:按照“政府牽頭、統籌規劃;市場運作、綜合開發;以港養港、多業發展”的原則,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積極籌措漁港建設資金,力爭在“十五”末完成嵊泗中心漁港一期工程,“十六”期間完成中心漁港二期工程。建成“結構合理、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的漁港經濟區。
為此我們要加快推進嵊泗中心漁港一期工程的建設,積極籌備二期工程的前期程序,盡快形成漁港樞紐中心,對漁港經濟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上海、寧波、沈家門等城市進行有效對接,充當這些城市的后花園,承擔活鮮水產品的代購點,最大程度地服務于當地漁民群眾,形成自己的漁港特色。重點是規劃五大區域。(水產品交易區、冷藏加工區、綜合物流區、生產及生活設施補給區、魚貨處理保鮮及加工區、)
五、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的幾點建議和想法
(一)爭取早日啟動中心漁港二期工程建設。
嵊泗中心漁港一期建設工程根據目前的建設進度,2015年可以完成全部項目,屆時,漁港建成了,而無任何的配套設施,不但漁船不會來錨泊、投售,而且在漁民中會產生不良反響,降低政府形象,達不到漁港經濟區的效能。因此,早日啟動二期工程迫在眉睫。
(二)爭取盡快做好陸域部分的總體規劃。
規劃是漁港經濟區建設的靈魂,在土地面積有限的陸域地帶,要按照嵊泗實踐出發,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陸域地帶的最大作用,為此,盡快做好陸域部分的總體規劃刻不容緩。
(三)加快集鎮建設步伐。
以經營眼光打造漁港經濟區,在原有青沙社區的基礎上,開辟二條通往中心漁港的公路,使城區的漁需物資和港區的人員、海鮮能暢通無阻,自由出入。
(四)建立水產品交易平臺。
我縣有眾多的捕撈漁船,有豐富的水產品資源,這是形成漁港經濟區的首要條件,我縣的區位優勢也體現在這里。我們要樹立“走出去,引進來”的理念,多渠道橫向聯通。為此,建立我縣特色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為大中型城市提供優質水產品,創建我縣漁港經濟區的最佳品牌。
(五)全方位服務漁民群眾。
以前,嵊泗作為漁業大縣,卻始終形不成水產品交易市場,漁船的魚貨投售、沖冰加油、漁需配件等都要去寧波、沈家門等漁港,這樣,既浪費了漁民的作業時間,也增加了漁民的費用支出。因此,建立水產品交易信息平臺,同價收購各類海鮮產品,會吸引更多的漁船來我縣中心漁港交易,增加漁港經濟區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