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云
小鏈接: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的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癥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并伴有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嘟……嘟……”我接起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媽媽焦慮急促的聲音:“王老師,幫幫我,我要崩潰了?!蔽艺f,不著急,慢慢說。媽媽說道,我的兒子現在已經是初三上學期了,一年后就面臨中考,可是他至今每天起床都要我叫很多遍才行,經常遲到;做作業也是不斷地拖延,吃完飯就開始做,一直做到凌晨1點還做不完。老師總是請家長,我已經被老師批評成厚臉皮、沒有自尊了?,F在最要命的是,老師要求我們另外聯系其他學校辦轉學,我真的急糊涂了,不知該怎么辦,幫幫我吧。我和這位媽媽商量好,去和兒子溝通,周末約好時間爸媽帶著孩子一起來當面咨詢。
周六下午三點我見到了這一家三口。15歲的兒子小華感覺很疲憊,眼神迷茫,臉色很差。媽媽很急躁,爸爸很慌張。經過和父母的溝通,了解到兒子從小干什么都很拖延,父母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從起床,到吃早點、做作業,甚至換衣服、洗澡都是沒完沒了地叫他、催他、逼他,但完全沒有效果。一直到小學畢業前,每天早上起床都是爸爸幫他穿衣服褲子。無論怎么說,他就發火說不上學了,為了讓他上學,爸媽只有妥協,什么都依著他。小華的小學成績還勉強過得去,現在沒有一門功課是及格的,難怪老師要讓他轉學分流了。
孩子很內向,什么也不說,只是坐著發呆。我率先開口對他說,小華,老師其實很理解你,相信這個現狀一定讓你不開心、不舒服,你也不想這樣,你也希望老師喜歡你,同學尊重你,不是嗎?小華使勁地點點頭。我繼續說,老師不會批評你、笑話你的,只是很想幫你開心起來,你能否可以告訴老師,你每一科的成績是多少嗎?小華告訴我,最差的數學14分,最好的歷史39分。我問小華,你想轉到更差的學校去嗎?想自己連初中畢業證都拿不到嗎?小華回答,不愿意轉學,他很害怕新環境,也不想拿不到初中畢業證。我說,如果老師有一個辦法,并非很難,只要你稍加努力一點就可以做到,不用轉學,還可以在這個學校畢業,你是否愿意嘗試呢?小華的眼光亮了一下,說愿意聽聽老師的辦法。
我提出了一個具體的目標:針對每一科的成績,以每一次小測驗為考核目標,30分以下的科目,每次小測驗進步5~6分;30分以上的科目,每次小測驗進步8~10分,就是一種“盯人戰術”。問小華能否做到,小華一下放松了很多,堅定地回答,老師,這個要求我可以的!我很高興地握住小華手,說,那我們一言為定,為小華愿意努力鼓掌。
之后我讓小華的爸媽理解并明白如何幫助小華實施這個計劃,做好監督和引導,而并非過度干預。幫助爸媽和小華達成了共識,心理師作為見證人:
● 每天起床,爸媽只叫一次,給小華一個星期的過渡期,之后自己用鬧鐘起床;
● 關于寫作業的時間,每一個小時休息10分鐘,晚上12點睡覺;
● 勞逸結合,每天散步或運動半小時;
● 每個月抽一天周末時間,一家三口出去接觸大自然;
● 小華三天自己洗一次澡,換衣服;
● 合理安排家教的補課,回去根據具體情況商定。除此之外,關鍵還在于心理師的見證督導作用,每周由小華本人給我打個電話簡單交流本周的執行情況,如有問題立即解決,直到小華及爸媽可以自行管理和有效控制其行為為止。
小華的情況已經出現了抑郁焦慮情緒,消極自卑、厭學、恐懼與人交流、恐懼學校等嚴重心理問題,進行心理救治是爸媽最好的選擇。這個過程,爸媽也意識到兒子的拖延癥是爸媽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錯誤造成的,從小沒有培養兒子的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而是爸媽過度的替代參與。而小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承擔自己應該承擔、可以承擔的責任,心理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成長。
對于父母擔心學校不會同意孩子不轉學一事,我給了他們一個建議,去和班主任交流,告知班主任,孩子正在進行心理輔導,學習上也在請家教,請老師給他一個機會,如果下學期依然沒有轉變,我們一定自己主動轉學,不會對老師和學校產生任何影響。通過這個建議也讓爸媽明白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上,辦法永遠比困難多,就看我們能不能主動地去想、去客觀合理地解決問題。
一切如愿以償,學校給了小華機會,小華爸媽和小華本人、心理師我還有家教老師一起努力,小華的拖延癥有了很大的改善,心情也開朗了很多,順利地拿到了初中畢業證。小華對讀書本身不是很喜歡,有自己的想法,喜歡電腦設計,初中畢業后去技校學了裝飾設計專業,有了一門立足社會的技能,畢業后在裝飾公司做了自己喜歡的室內裝飾設計工作,為此,我為小華感到高興和欣慰。
”產生拖延癥的原因有多方面:從小的家庭教育方式、自身能力和目標任務的過大差距、對目標任務的厭惡程度、非理性的觀念、自卑、激勵方式等。本案例的拖延癥,在心理學上采取的治療方式主要為焦點解決、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首先幫助當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可行的解決方法,激發當事人的正面動力,調整改變對問題的認知方式,增強自我效能感,鼓勵當事人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并評估預期;同時發揮家庭及專業人士的協同作用,有具體的計劃和監督,有尊重、親情和溫暖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