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意
盧氏縣是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河南省“三山一灘”扶貧工作重點縣??h委、縣政府在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的原則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戰略和“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突破眼前和短期利益的局限,統籌好當前和未來、短期和長遠、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在適度開發減少貧困的同時,為貧困地區留足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本,走出了一條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優化環境的新路子。
2016年11月7日,河南省省長陳潤兒第二次走進盧氏縣。看到一個個蓬勃發展的產業帶動項目,陳省長高興地表示:山區資源豐富,脫貧途徑很多,關鍵是村黨支部要帶領群眾開動腦筋、找準路子,敢于向貧困宣戰。要將中藥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結合起來,為將來拉長產業鏈條和發展生態旅游奠定基礎。
就地取材 發揮山地資源優勢
素有“山大溝深”之稱的盧氏縣有63134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18.9%,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作為河南省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盧氏縣就地取材,以發展綠色產業為抓手,因村制宜選產業,因戶施策定項目,全力助推果、牧、煙、菌、藥等優勢產業,推廣綠色種養、無公害生態栽培等生態農業技術,走出了一條綠色扶貧之路。
2016年4月10日,剛剛履新河南的陳潤兒就趕赴他的脫貧攻堅聯系點盧氏縣調研。他先后深入鄉村、企業、園區、基地,看望慰問貧困群眾,調研易地搬遷、轉移就業扶貧情況,考察特色產業扶貧項目。使盧氏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贏得勝利,陳潤兒充滿信心。
省長的關心,讓盧氏全縣上下鼓起了干勁。放眼盧氏縣的山地,多是煙葉地和食用菌棚子,這是盧氏縣實施的“短平快”項目。為在2019年實現全縣脫貧,盧氏縣緊盯年度目標和群眾的現實困難,按照投資少、風險小、帶動強、發展快的原則,大力發展煙葉、食用菌、特色畜牧等產業。通過發展以上特色產業,盧氏縣將帶動今年計劃脫貧人口中的2303戶8419人,實現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盧氏縣中藥材資源豐富,還是著名的“中國核桃之鄉”。為了重點做大做強核桃和連翹種植產業,盧氏縣采取免費發放苗木、以獎代補、撫育管理等形式,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產業發展技術服務體系,引導貧困戶人均至少種植1畝核桃或連翹,全縣兩項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計劃3年后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
盧氏縣核桃產量在全國縣級排名第四,位居河南第一,全縣從事核桃產業6.8萬戶27.1萬人,核桃產業使農民人均收入2450元。目前,全縣19個鄉鎮,地邊、坡邊、河邊、路邊核桃隨處可見,大到萬畝,小到幾百畝、幾十畝的園林很多。經過近幾年大力發展,盧氏縣已建起了范里大原、范里里鋪、東明黑馬渠三大萬畝核桃基地,以及范里村、文峪村、吳家溝村、南窯村、北蘇村、螞蟻嶺村、留書嶺村、豐太村、北關村、嶺南村10個千畝核桃基地。2016年,全縣新發展核桃7萬余畝,其中1.4萬余戶貧困戶種植2.5萬余畝。今年,縣政府集中采購優良核桃苗木240萬株,可滿足今冬明春栽植需求。計劃到2020年,全縣新發展核桃18萬畝,面積由現在的42萬畝增加到60萬畝。
盧氏縣連翹野生資源保護面積達30萬畝,人工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量300萬公斤,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5%。2016年,全縣種植連翹3萬畝,種植戶中,貧困戶有3422戶??h政府組織扦插育苗2200萬株,可滿足明年種植需求,并采取清坡、修剪、補栽、補植等措施,讓7000余畝野生連翹增產增效,計劃今冬再撫育10萬畝。
重振品牌 壯大產業規模
盧氏雞是河南的三大知名品牌之一,為了讓這只“金鳳凰”舞起來,盧氏縣引進河南昊豫公司,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該公司計劃投資2億元發展200萬只盧氏雞飼養項目和3萬余畝連翹種植項目,帶動貧困戶1500余戶脫貧。目前,盧氏雞飼養項目正在全縣6個鄉鎮24個村順利推進。
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長楊文明不久前帶隊到位于盧氏縣的深山區調研畜牧產業扶貧情況,計劃從飼養技術層面和畜牧政策上給予幫扶。沿著雙龍灣鎮官木村的水泥路一直向深山里行進,不時有牛群、羊群出現在山坡和溝旁,這里空氣新鮮,山地面積大,適宜畜牧業的發展。雞舍沿著山溝而建,環保能過關嗎?這個疑問,可以在10號發酵床飼養雞舍里找到答案。在由鋸末與稻糠皮做成的養雞發酵床上,幾千只盧氏雞正歡快地啄食,這里干燥衛生,不存在雞糞外泄引起的環境污染。
河南昊豫公司在這里新建了10棟無污染、零排放的發酵床+放養式標準化生態飼養盧氏雞舍。公司負責統一建設雞舍、統一提供雞苗、統一提供飼料、統一提供服務,并通過政府引導扶持、企業主體經營、合作社組織帶動的合作幫扶模式,組織全村貧困戶作為合作社社員,利用貼息貸款和到戶增收項目資金量化入股,實現保底分紅。預計全村71戶群眾(其中貧困戶38戶)戶均年增收1萬元,目前這一模式正在全縣推廣。
河南昊豫公司通過盧氏雞飼養產業與盧氏縣10個鄉鎮29個村級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并通過連翹種植產業與8個鄉鎮35個村級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形成土地租金、崗位就業和產業發展三項收入來源。據悉,僅盧氏雞飼養產業一項就可以將8500戶、2.6萬人吸納進合作社脫貧致富,占全縣貧困人口的41%。同時,盧氏縣通過三產融合,以及生產、加工、銷售與旅游等相結合,實現農民脫貧致富與地區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確保產業扶貧的可持續性,達到社會進步與生態效益的統一。
保護生態 引進新型畜牧產業
沙河鄉河南信念集團葉氏生態豬飼養單元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立體無害化飼養場,這里地下養豬,地上種菜。
豬不接受陽光照射能健康生長嗎?面對這樣的疑問,信念集團董事長葉傳林從飼料的配比、豬生長的適宜溫度以及豬肉的營養成分等方面,一一進行解釋。這種地下恒溫飼養模式,不但能節約成本,避免豬病發生,還能保證豬肉的品質。看著飼養場里2000頭快出欄的商品豬個個膘肥體壯,在此調研的省畜牧局副局長楊文明贊不絕口。
引進河南信念集團生態養豬項目,是盧氏縣又一個注重環保的項目,這個項目計劃帶動500戶群眾增收。在農村建設現代化豬場,可帶動土壤的改良、農副產品品質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農業生態旅游品質的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增收目標的實現。目前,已建成的張家村葉氏生態豬場項目可直接解決40戶貧困戶增收。同時,每個養豬場每年可產66萬公斤有機肥,可改良土壤600余畝,為每個貧困戶節約化肥500余元,貧困戶的煙葉和核桃樹可提產增效20%,戶均增收8000余元。下一步,盧氏縣計劃再發展5個年出欄2000頭的標準化養豬場,每個養豬場可帶動40~6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同時,盧氏縣還引進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食用菌產業園,目前已開工建設,可帶動1000戶群眾增收;引進南陽科爾沁農牧集團養牛項目,年產肉牛2萬頭,可帶動5000戶群眾增收;引進北京德青源農科公司,年產240萬只蛋雞,可帶動1000戶群眾增收。目前,盧氏縣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40家、專業合作社165家、家庭農場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11855戶,實現產值1.78億元,帶動2130戶貧困群眾實現增收;建成36個特色農業基地和10個生態觀光園,吸納貧困戶2477戶。
陳潤兒說:“企業和貧困戶通過合作社結成產業聯盟是根本的扶貧之舉?!痹谶@場脫貧攻堅戰中,盧氏縣依托良好的土地資源、難得的溫光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通過抓好農業資源轉化脫貧。從產業扶貧帶動到環保生態,盧氏縣的扶貧戰略有條不紊、有規劃、有底線,不破壞生態環境,將更多“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特色產品推向市場,將更多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走出了一條依托當地資源、切合盧氏實際的穩定脫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