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總干C3標施工為例,針對工程項目所含專業技術復雜、工程戰線長、管理范圍寬等特點,介紹了本標段施工組織規劃過程、采取的措施、經驗總結等,為今后類似項目的管理規劃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總干C3標 施工組織規劃
1、工程概況
1.1 工程簡介
黔中水利樞紐C3標位于貴州中部黔中地區、云貴高原苗嶺寬緩山脊、兩江分水嶺河源地帶、巖溶峽谷山區,起點為總干20+572,終點為總干30+685,兩段組成,第一段4.98km;第二段4.09km;中間間隔了河溝頭渡槽,總長9.075km,主要包括11段明渠,半填方渠道、傍山渠道,斷面型式為矩形斷面,共5711m;3條隧洞,隧洞為無壓城門洞型,共2554m;3座渡槽(塘房邊渡槽300m,龍場渡槽330m,祠堂邊渡槽180m)。配套建筑物有:節制閘、泄水堰、支渠分水閘、分水斗門、洪渡槽、人行橋、渠外排水溝。設計流速為1.3m/s ,設計流量為20.092~19.656m3/s。
工程區位于北盤江水系分水嶺地帶北側,地形相對平緩,地表高程為1100-1350m。分布大量碎屑巖、質地不純的碳酸巖,線路通過地貌為弱切割中山溝谷。巖溶發育,有落水洞、洼地、巖溶泉等出露。主要分布二疊系、三疊系下統地層,與巖層走向大角斜交,沿線第四系覆蓋層零星分布。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1.2 工程的總體認識及總體施工方案
1.2.1 工程的總體認識
(1)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是貴州省有史以來首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建成后將有效地解決黔中地區飲水安全問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及經濟效益巨大。
(2)戰線長、建筑物多、施工布置分散,不便施工組織管理。
(3)3座渡槽形式不一樣,其中龍場渡槽為變截面箱型拱式渡槽,為黔中樞紐施工技術難度最大的工程。
(4)進場道路及部分場內施工道路利用現有地方鄉村公路,同時多條地方道路橫穿渠道,施工過程需對現有道路保通、減少本工程施工與當地交通相互干擾。
1.2.2 施工總體規劃
全線分成3個工區,一工區20+572~27+717,二工區 23+340~27+642,三工區27+642~30+685 。
1.2.3 總體施工方案
(1)渠道工程:開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層開挖,石方采用手風鉆淺孔爆破,邊坡及槽身采用光面爆破挖開挖輪廓線;C10砼砌毛石采用人工砌筑,渠道砼分邊墻及底板兩次澆筑,先邊墻后底板,邊墻采用鋼模臺車澆筑。
(2)隧洞工程:隧洞開挖均采用手風鉆全斷面光面爆破開挖,WY-160L扒渣機裝5噸自卸車出渣。洞身襯砌先底板后邊頂拱,邊頂拱采用鋼模臺車澆筑,鋼筋采用鋼筋臺車超前進行綁扎;混凝土采 3m3攪拌車水平運輸,HBT60型混凝土泵輸送入倉。
(3)渡槽
①塘房邊渡槽,采用滿堂支架現澆方案。
②龍場渡槽拱圈、排架及槽殼均采用預制纜索吊裝方案。
③祠堂邊渡槽,拱圈、排架及槽殼均采用現澆方案。
1.3 重點、難點及應對措施
1.3.1 龍場渡槽
龍場渡槽為懸鏈線拱式渡槽,離地面高度大(136m)、跨度大(單跨200m)、吊裝重量大(單件吊重242t),是本標關鍵控制性項目,施工難度大,是本工程的重點及難點。
采取的措施:
①擬定三種以上施工方法進行比較,擇優選用。
②積極考察學習橋梁工程施工項目,借鑒經驗,集成創新。
③咨詢相關橋梁工程專家,并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科技攻關,確保工程方案可行、可靠、順利實施。
1.3.2 爆破控制
建筑物較近,爆破施工時安全問題突出,爆破控制是重點之一:
①石方爆破采用小梯段微差擠壓爆破,降低爆破震動和飛石對建筑物的損害;
②在建筑物附近爆破時,采用單孔爆破、改變炮孔方向、在炮孔上覆蓋炮網、在建筑物門窗等部位設立木板防護等綜合措施;
1.4 安全、質量、進度保證措施
1.4.1 安全保證措施
實行安全生產三級管理,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編制專項實施細則,安全教育培訓。實行“四不放過”原則。
1.4.2 質量保證措施
質量目標為:優良。項目經理負責制和質量終身制,會議制度,作業人員培訓制,三檢制度,獎罰制度.
1.4.3 進度保證措施
施工總工期921天,提前30天完工。超前編制落實好人力、機械設備、材料物資及資金供應,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1)施工組織保證措施
現場項目經理部管理層由豐富經驗、責任心強的工程技術、經營管理等各類專業人員組成。
(2)技術保證措施
以總工程師為核心,用P3軟件編制施工進度,動態跟蹤。
2、施工總體布置
(1)交通條件:公路交通較為方便。鐵路最近六枝站。場內干線共10條公路,長約12.2km,泥結石路面。
(2)施工供水條件:有4個取水點,新橋、龍場、騰家寨、龍潭口。沿線修建150m3、100m3水池,然后用DN100、DN50鋼管從水池引水向各施工點供水。
(3)施工供電:用電接入點為六枝特區龍場鄉及永豐村、祠堂邊村、藤家寨村以及馬場鎮的龍潭村共5 個10kV 施工用電接入點源。
(4)施工營地:設6 個施工營區。
(5)施工布置原則:因地制宜、經濟合理,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6)施工道路布置:場內交通是通過已有鄉村公路,施工臨時道路結合部分渠道完成。規劃的7條干線公路外,還需改建3條主干公路,臨時橋一座。
(7)供風系統布置:采用20m3/min、12m3/min、電動移動空壓機移動供風,另外配備23臺3m3/min柴油移動式空壓機,零星施工供風。
(8)施工供電:用電峰值為2859KVA,分7個施工供電片區, 9臺施工變壓器。
工地試驗室:試驗有水泥、鋼筋、混凝土、砂漿、外加劑、止水材料等。試驗室建筑面積260m2。
(9)混凝土生產系統:砼約37128m3,共設4個拌和站;1#~4#拌和站分別布置在總干14號營地、總干16號營地、總干19號營地、總干20號營地,選用HZS35型拌和站。
3、工程施工順序
3.1 概述
先進行施工道路、風、水、電及臨時設施修建工作。
3.2 渠道施工
渠道共8段,渠道一次開挖完成,渡槽、隧洞附近的C10砌毛石、襯砌混凝土及砂漿抹面在其兩端主要施工項目完成后施工。
3.3 渡槽式渠道
共有3段,施工順序為:開挖、砼澆筑、排架砼澆筑、回填、槽身砼澆筑。
3.4 隧洞施工
3座隧洞,洞徑約4×5m,總長2554m。均位于硬質巖中,洞身段大多為Ⅲ類圍巖, 局部新鮮巖體為Ⅱ類圍巖。
淺埋段及巖溶發育帶為Ⅳ~Ⅴ類圍巖。大水井隧洞從進口向出口開挖,林場隧洞分為進出口兩個工作面平行開挖,沖頭隧洞分為進出口開挖,共5個工作面。每條隧洞投入1套臺車完成全部襯砌。
4、渡槽工程
4.1 概述
本標渡槽共三座:塘房邊渡槽、龍場渡槽和祠堂邊渡槽。
塘房邊渡槽,長300m,為15簡支排架渡槽。過水斷面形式為U型,排架式。
龍場渡槽,長330m,槽身單跨15 m,拱跨200m,過水斷面形式為U型,拱排式。
祠堂邊渡槽,長180m, 槽身單跨15 m,拱跨108m,過水斷面形式為U型,拱排式。
4.2 施工規劃
配備三套獨立資源,三個渡槽實行平行施工。
(1)塘房邊渡槽除槽頂砼欄桿和人行道板采用預制外,其余主要采用管架支撐現澆法; 定型鋼模板,HBT60泵入倉。
(2)祠堂邊渡槽,拱圈采用貝雷鋼拱架支撐現澆,拱上結構采用滿堂架支撐現澆,應從拱肋兩邊向中間對稱進行施工。
(3)龍場渡槽,拱圈拱腳段19m采用貝雷架懸臂支架現澆,其余分26段預制纜索吊裝,排架柱及槽殼均采用預制吊裝法施工。纜索吊設計為兩組固定式纜索,起吊能力300t。
4.3 下部結構施工
渡槽下部結構包括土石方明挖、基礎固結灌漿、地面支護的施工、基礎混凝土、拱肋混凝土及排架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就近提供。
4.4 拱圈混凝土施工
(1)龍場渡槽拱圈,經懸臂現澆、拱架現澆、轉體法、高支墩支架現澆、纜索吊裝等多個方法比較,確定采用纜索吊裝法施工。
(2)祠堂邊渡槽拱圈,經預制吊裝法、拱架現澆法進行比較,確定采用貝雷拱架支撐、現澆法施工。貝雷拱架采用10t纜索吊安裝完成后,進行拱圈砼澆筑。
4.5 槽身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
渡槽槽身現澆混凝土分為采用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架及采用鋼管柱支架現澆法施工。結構形式為U型,薄殼結構。
5、進度計劃
5.1 進度計劃
開工:2011年6月25日,完工:2014年1月30日,龍場渡槽拱肋混凝土結束:2012年9月30日、龍場渡槽排架混凝土結束:2013年1月30日、龍場渡槽槽身混凝土結束:2013年11月30 日。
關鍵線路:設備及人員進場→風水電建設→龍場渡槽→龍場渡槽進出口漸變段→場地清理及竣工驗收。
6、資源配置計劃
6.1 設備配置計劃、勞動力配備計劃
根據工程量及施工進度計劃,合理配置施工設備、勞動力。
6.2、項目管理機構
秉持“精心組織,科學管理,打造精品工程”理念,組成“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總干渠C3標工程項目部”,抽調高素質、高技術業務水平、精通生產經營管理的骨干人員組成項目部的決策層和管理層,同時我們將根據本工程的特點,挑選能打硬仗、業務素質高、吃苦耐勞的職工組成施工隊伍。項目部實行各級首長負責制,其職能層次劃分為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三級。
7、結語
黔中水利樞紐C3標,專業多、戰線長、管理復雜,特別涉及到高大跨渡槽,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為參建各方公認。針對項目,必須事先精心策劃,嚴密組織,不僅從管理層,還要從施工專業考慮,組建一支穩定合適的隊伍,做好工程全面規劃非常重要。同時,采取開創性的思維工作方式,大膽引進專家技術人才、開展校企合作方式為工程服務,最終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作者簡介:李元海(1966年3月),男,高級工程師,貴州遵義余慶人,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市政、礦山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