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鸝
掃一掃餐盒上的二維碼,餐桌上的一份黃瓜片“說話了”:“我的體檢報告”不僅告訴你農藥殘留檢測結果,還公示檢測單位和檢測人;“誰買的我”告訴你采購單位和送貨時間;“誰送的我”告訴你配送人員和配送車輛信息;“我從哪里來”告訴你蔬菜來自哪個批發市場,精確到菜商名字。這是在四川成都麒麟胖哥火鍋食府體驗到的食材全程電子追溯。
3年來,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雙安雙創”)收獲成效。“四川成都、廣東廣州、福建廈門、江蘇南京、吉林長春等地積極探索‘互聯網+食品安全,打造了智慧監管平臺。”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介紹。
“‘十三五期間,將繼續推進智慧監管,強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建設應用,推行主體備案和‘二維碼掃碼交易制度,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體系。”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
建有溯源系統的賣菜平臺
這得益于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建立。該平臺運營商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川江介紹:“納入平臺的食材生產企業和配送企業必須證照齊全,進入平臺時須繳納一定額度的保證金。進入平臺流通的食材必須通過平臺的溯源系統完成來源登記和票據上傳。所銷售的食材必須通過農藥殘檢,合格后才可以出庫,必須定期接受第三方抽檢和不定期的政府風險抽檢。”
在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筆者找到了配送黃瓜的劉剛。不僅他配送的蔬菜有二維碼,他所經營的蔬菜檔位也配有二維碼。食材采購者可以掃描檔位二維碼,查詢其主營品種、身份證號、聯系電話、資質、來貨、檢測等信息,覺得滿意可以快速網上下單,覺得有問題可以點擊投訴建議。
這樣做看似給企業增加了不少麻煩,為什么企業還愿意使用這一平臺呢?
激發買賣雙方積極性,平臺有吸引力才可持續。麒麟胖哥火鍋食府董事長付天寧說:“通過平臺的食材采購更安全、更透明、更便捷,省心又放心。”劉剛認為平臺采購商多了,給他帶來了更多生意。目前,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注冊用戶每日交易額逾1800萬元,交易食材逾3000噸。
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與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等電商交易平臺對接,形成了“智慧食安”智能感知與響應系統的聯動集合體,實現了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檢測、交易、管理、溯源及監管等各環節的全鏈條信息一體化、數據電子化、管理移動化、監管聯動化,做到了“進場全把關,檢測全覆蓋,流出全負責,追溯全過程”。
鏈條延展到農田 生產環節監管網格化
筆者繼續追根溯源生產環節,來到了都江堰市蔬菜質量安全聯盟。該聯盟采用“公司+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機制運行,現有成員44家,蔬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占都江堰市規模種植面積的70%以上,產品已獲綠色食品認證16個。
在都江堰市興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了29年菜的蒯世軍正在蔬菜大棚里察看菜苗。“我們加入了蔬菜質量安全聯盟,定期進行大棚的土壤改良,使用化肥和有機肥的比例都有標準,農藥也是采用生物農藥,這些都有監管員來查,我們種出的蔬菜也都要送去檢測。”
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都江堰市建立了以網格化監管為核心,檢測評價、追溯管理、物聯網控制、標準查詢為支撐的“五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指揮平臺。在都江堰市為農服務中心,登錄該監管指揮平臺,在地圖上可以查找到菜農蒯世軍的合作社所在的網格:點擊藍色坐標點可以顯示企業法人和手機號碼;點擊旁邊紅色或藍色小人圖標,可以顯示監管員或協管員的姓名、手機號碼。
據介紹,都江堰市將轄區劃分為14個屬地網格、112個基礎網格,確定65名縣級監管員、143名鎮(鄉)級監管員以及112名村級協管員,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實施全程化、貼近式的監管。
各種數據能整合 有助提高問題發現率
小到一根黃瓜,在菜園里生長時,監管員要監測記錄數據,送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要產生檢測數據,送到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又開始記錄其買賣、運輸數據。此外,圍繞這根黃瓜的生產主體、運輸主體、采購主體也有數據……這么多數據,記錄在食品藥品監管、農業、衛生計生、工商、質監等多個部門。如何能打破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數據孤島?
成都市建立了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整合全球統一標識系統(GS1)、企業信用、檢驗監測、網絡輿情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數據,匯集了食品安全相關政府部門的信息,實現了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整合。
目前,數據庫已累積7萬條政府部門共享數據、860萬條檢驗檢測數據,接入30萬條生產商基礎數據、7000萬條全球商品數據,并能同步監測多家網媒輿情數據。
成都市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首席專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介紹,可以建立智能監管新機制。經過數據分析,針對高風險食品進行靶向抽檢,監督性抽檢問題發現率從2.36%提升到10.71%。
數據分析還有望主動發現檢測標準的缺陷。以消費者特別關注的注水肉為例,通過分析豬肉、牛肉含水量檢驗數據,發現數據點集中在63%(基準含水率)附近和73%~77%(超過77%判定為注水肉)。“這表明很多商家都是依據檢測標準,精準注水,正好到標準線附近。而實際上,含水率76%的豬肉、牛肉已經是嚴重注水的肉。基于此,我們已經向上級農業主管部門建議調整注水肉含水率標準,并在成都市加強了畜禽屠宰環節的監管。”周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