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偉
摘 要:本文闡述了科技館在未來不斷發展中,對科學教育事業的投入也不斷增長,社會各類人群對科學文化知識的迫切需求,科技館事業不斷向著現代化、產業化、大規模化方向持續發展,群眾的參與從被動到積極主動變化。通過論述科技館在當前形勢下怎樣更好發揮開展科普活動,滿足不同受眾逐漸增長的科學文化需求,特別是在校學生采取不一樣的科普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學習和借鑒外國科技館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科普教育方式,提出科技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新思路,科技館在發展中的過程、現狀和前景。
關鍵詞: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學校;科普;新思路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館發展也應運而生。科技館作為科學普及工作的單位和窗口,其提高民眾科學文化素質的作用逐漸凸顯。
面對觀眾逐漸增長的對科技館的參觀要求,必須要突破科技館向前發展的突破口,就需要發展出特色,不斷的創新科普教育方法方式,去滿足社會民眾對科普教育知識的需求和科普教育場館的創新發展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科技館對民眾的參觀吸引力。
現在如何改變以前老觀念,積極創新思路,探索一條適合現代科技館發展的科普展覽教育教方式,是目前科技館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1 科技館的科普教育的方式應跟上時代發展
科技館想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就要從傳統中的展覽教育模式中突破出來,要突破就必須要有一個質的飛躍和發展。傳統的科技館是給人一種櫥窗式的展覽,對于觀眾者而說,如果是瀏覽這樣的櫥窗式展覽,最終結果多數是走馬觀花,受益太少。
因為都隔著一層玻璃框架,看到的只是一個實物旁邊還放著對實物的說明,或許對于一些年幼的孩子可能有些字還不認識,他們收獲的也許只剩下腦海中出現枯燥乏味的說明性文字。
需要指出的是這并不是對傳統科技館以往發揮的作用作出否定,而是要強調科技館需要與時俱進,要出陳推新,做到“揚棄”,科技館如果還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態勢的話就會很難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勢必將和科技館的終極目標——普惠科學知識,推動社會發展相背道而馳的,而科技館是青少年從認知科普過渡到科學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平臺。
科技館要想有全新的創新,就要向社會化靠近,它不再純粹地作為科普知識宣傳媒介,而是一個面向社會各個層面人群的知識實踐的大工廠。
2 科技館發展科教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2.1 科技館的科教活動應從觀眾類型出發
科技館的誕生既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縮影,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正是因為有了社會化的職能,又脫離不開與社會發展相聯系,科技館的科普展覽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為社會各個行業的人群,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結構有針對性,有區別性地提供科普展覽教育服務,去學校為中小學生提供科學教育活動。因此,科技館在開展,面向青少年及小學生開展各種科教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受教育人的心理等特點,對觀眾的種類加以判斷和分析。以前有專家把科技館比作科學技術知識的大倉庫和大工廠,而這個知識大倉庫、大工廠所適合的人群也是要相匹配的,根據當前的參觀人群主要可以分成五類:學前班兒童,小學學生,中學學生,普通大眾,特殊人群。根據不同的群體,他們的參觀和學習內容也是不一樣的。
2.2 科技館根據不同群體開展科普展覽活動
面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觀眾,科技館的輔導員在根據觀眾興趣愛好,類型的區分調查后,可以根據其觀眾的特點,進行活動安排和設計。
比如,面向學齡前兒童,就可以采用相適應的科學教育活動。因為學齡前兒童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不成熟,所以他們首先應該學習社會交往,以游戲的方式學會分享合作與幫助等,所以科技館在開展學齡前班兒童的科普展覽教育活動中,以開設游戲課程為主,通過游戲活動引入科學文化知識,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館現有的展覽教育資源,如場地、教具、模型、器具等等,又可以寓教于樂,讓年幼的孩子對科普有個初步認識,同時還可以通過游戲,增加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對于大眾群體,科技館的作用是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提升觀眾素質,大力開展民生科普宣傳活動,推進科普讓觀眾最大受益。特殊人群,首先是先天有缺陷的孩子如眼睛有問題等等,他們很少能感知外面的精彩世界,而科技館具有特色的實驗課如“科普小講堂”等,以及獨特的科技設備如球幕電影、4D電影,可以讓他們從其他感官感受社會的奇妙。
對于在校的中小學生,開展科教活動室需要注意與學校的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實現科技館與學校充分合作。作為學校校外的科教第二課堂,學校老師可以先設計課程內容,然后和科技館的工作人員聯手合作,開展一些教育活動。
科技館根據學校的設計方案,進行有方向地的、有目的拓展。這種拓展,既要參照學校老師的設計要求,又要結合科技館科學資源和自身的特色,這樣可以增加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補充學校科學教育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該活動提高科技館的知名度,實現科技館服務大眾,提高廣大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
當然在開展這類活動中,對科技館工作人員,除了要有專業素養外,還要在職業素養以外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有耐心和愛心。需要指出的是,學校的科學教學和科技館是有所區別,有所不同,科技館的科學教育活動,不能照搬書本知識,套用學校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在多樣性、趣味性、拓展性上下功夫,同時通過這類活動讓孩子從書本上解放出來,因此還要增加動手和實踐與體驗環節。
例如,科技館利用多種實物講解,給孩子進行操作演示觀看,親自動手去體驗,然后讓孩子親身實踐,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習科學技術的興趣、增強孩子們的好奇心,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科技館輔導員可以對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等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或者寫總結和感想,雙管齊下,讓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將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可以幫助青少年,理解記憶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構建相應的抽象印象,增強學習信心。
不僅如此,科技館開展面向學校學生的科教活動,還可以增添社會、人文的信息在當中。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學校的學習應該與生活接軌、融合,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象能力最豐富,所以課外知識的拓展是必不可少,而廣泛的了解可以讓他們決定以后發展的領域是什么,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肯定有更大的好處。而鑒于這些,科技館應該要讓員工學習更多的科普知識,當然可以進行專業的培訓,最好能招聘各類專業不同的人才。還要提出的一點是,工作人員不能讓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狀態,不能讓學生想了解什么就解答什么,是讓他們自己先進行摸索、思考,然后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再實施幫助,其目的就是強調動手動腦,而不僅僅是學習結果。
總之,科技館面向學生發揮的作用是有助于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使學生動手動腦全面發展。
3 科技館應與國際接軌
科技館不僅在為公眾職能服務,而且具有社會化趨勢,它還應該具有國際化的新理念,應該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策略,既要不斷改革、還要去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理念和優秀成果,要有胸懷、有集百家之長的氣魄。
放眼國際,國外科技館的發展早于我國的科技館,科技館的結構非常完善與合理,分類的相對比較細致。結合自己的情況,我們可以效仿,我們可以將館分為兩部分:一個可以作為為大眾普及知識的場所,另一個是專業館主要面向學生,供其使用,作為學生課外拓展科學知識良好學習基地。
專業館內又可以設多個類別,比如說語言類,社會人文類,生命科學類等等。科技館不僅是巨大的知識寶庫,同時還可以履行社會幫輔、幫助失業人士等進行知識培訓的職能,適當時可以收取一小部分費用。
國外許多科技館也強調環保理念與環保意識,提倡展品的低損耗和重復利用率,我們可以采取與其他省的科技館相互借用展品,以相互借用資源的措施來降低對展品的購買用。不僅如此,科技館還要及時的了解世界各國的科技信息、科技成果并以最快的速度,以模型等形式展示給觀眾。
當然,我們除了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方式,還是需要政府對科技館發展的予以大力扶持,并幫助其獲得更多社會支持,這是其發展的強有力的后盾,也是科技館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