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
摘 要:近年來,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引發了很多關于著作權法律問題的關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圖書館著作權法律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接著就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的保護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著作權;法律問題
數字圖書館是網絡環境下數字信息資源的加工和傳播中心,是存在于網絡空間的信息集合,擔負著信息樞紐、信息中心的重任。而在當前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數字化圖書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加工與傳播會變得更加高效,也給作者以及數字圖書館著作權的保護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如侵權數量增多,侵權認定困難,侵權行為具有時間和地域上的不確定性等。所以,如何對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法律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就顯得尤為重要。整體而言,目前主要有法律措施和技術措施兩種解決途徑。
一、數字圖書館著作權法律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著作權侵權的便捷性、可能性在上升。在數字環境下,由于圖書文獻等資源的存儲主要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所以具有存儲成本低、檢索方便、易復制等優勢,但也為其在傳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著作權侵權行為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數字圖書館的相關圖書,很容易被相關人員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原文獻作品進行輕松的復制或改變,甚至可以在原作者不知情和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就侵犯他人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完整權等,因此而產生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是非常多見的。
2)著作權侵權在時間和地域上具有不確定性。在我國現有的與著作權相關的法律體系中,一般都會有“地域性”、“時間性”的相關規定。而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字圖書館,由于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網絡來實現的,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跨越國界,突破地域上的限制。而在關于信息資源國際傳輸中著作權法律問題的規制上,國與國之間還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對于該類問題的處理上就容易產生分歧。此外,由于數字作品首次發表的時間難以確定,所以數字化作品有效期的確定要比其他作品更為困難 。
3)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與訴訟存在困難。對于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一般都是按照過錯責任原則,即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作為其責任的必要條件。但是由于網絡環境的虛擬性以及數字信息的不確定性,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侵權行為常常存在較大的隱蔽性,有時甚至難以確定侵權人、侵害損害后果和侵權損失的大小,這就為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與后期訴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二、數字圖書館著作權的保護對策
(一)立法與政策措施
首先,要健全我國現行的法定許可制度。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雖然目前可以對作者授權、征收版稅和分配版稅等著作權相關問題進行約束并發揮作用,但是我國當前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是相對落后的,無法應對網絡環境下著作權被大量使用、重復使用的現實問題。這是因為在網絡環境下,每個人都是讀者,也可以輕松的成為作者,如果讓每個人都與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簽訂授權合同,構建一種默認許可或法定許可機制,那么著作權的私權行使就相當于轉變為社會行使了,可以有效規避數字圖書館的很多著作權法律授權問題。法定許可不代表可以對著作權不受限制的自由使用,可以探索低償使用、有限使用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的保障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其次,要科學使用合同法的保護作用。數字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和數據采集過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原作者的權利,做到對作品本身的合法使用,才能避免自身出現侵權行為,并在后期有效維護自身的著作權。如著作權聲明、合同保護等措施,都可以有效規避著作權相關法律問題的產生。再次,為了有效促進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科學建設和長遠發展,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快數字圖書館技術標準的建立,這樣可以為數字圖書館著作權法律問題進行有效的規制,能夠有效避免著作權法律問題的大量出現。一方面,我國應當盡快建立起數字圖書館標準體系的組織管理機構,細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具體規則和使用標準,實現數字圖書館相關的機構、網站在統一技術標準下建設、運行和發展。另一方面,我國應當根據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需求,制定保護數字圖書館標準體系的知識產權政策,完善各項標準和政策的實施環境,并對其進行深入的貫徹和落實。
(二)技術措施
法律的建設通常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卻是日新月異,所以針對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保護問題,僅僅依靠立法工作和執法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在相關法律制度沒有建立或沒有更新之前,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措施對著作權進行相應的保護。首先,圖像半顯示技術可以讓著作權的所有者對圖像質量和文字權限進行有限的控制,使其處于“半顯示”的狀態,在全部或局部區域對原作品的參考圖像進行處理,避免他人對原作品的任意復制和篡改,如密碼技術與“馬賽克”技術的結合,既可以限制他人的侵權行為,也可以讓相關人利用解碼密鑰進行解碼恢復。其次,密匙配送技術也是信息環境下著作權法律問題的一個安全、可行的技術解決措施,其原理是將信息變為密碼并預先送至用戶,作為與用戶支付費用的交換條件,利用互聯網將鑰匙信息送至用戶,將圖像復原,這樣可以更好的實施對著作權的保護以及著作權價值的實現。再次,數字水印技術在著作權保護領域的應用也開始非常廣泛,該技術主要是預先在圖像、聲音等多媒體數據中埋入某種信息,這會有效限制他人對數字圖書館或原作者作品的復制、刻錄、篡改、傳播等。此外,反復制設備、防火墻技術、安全檢查技術、認證技術等也可以進行相應的應用,形成對數字圖書館著作權的有效保護。
三、結語
總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但是由于法律制度規范在建設上的相對滯后,因此而產生了大量與數字圖書館著作權法律問題相關的現實難題。對此,除了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技術措施進行應對之外,從長遠看必須加快立法進度,從而為數字圖書館著作權法律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讓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盡快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吳慰慈,李華偉.試論數字時代圖書館對著作權權利限制制度的有效運用[J].圖書情報研究,2010,(01).
[2] 秦以平.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中版權保護進路探索[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01).
[3] 肖陸平.我國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著作權保護的立法完善[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9,(01).
[4] 史海建,鐘永恒.適用于圖書館的著作權例外國際性條約問題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