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十三五”時期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河南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實施國家五大戰略規劃的機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新動能,厚植發展新優勢,著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經濟社會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并嚴重影響了全省的改革發展和社會和諧。如何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經濟社會、區域城鄉、人與自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是當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當前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1.宏觀經濟平穩與微觀經濟困難的矛盾。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生產總值增長8.0%,高于去年同期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而微觀經濟隨著近年來生產要素成本、人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等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很多企業經營困難。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85元左右,2015年升至87.52元,同期企業利潤率不足6%。
2.實體經濟不振與虛擬經濟火熱的矛盾。近年來,河南實體經濟長時間低迷,企業盈利下滑。2016年1~8月,河南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2%,集體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2%,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5.4%;全省能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0.6%,采礦業下降33.2%,電子信息行業下降26.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9.5%。而虛擬經濟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我國股票證券市場良好走勢,以及2016年3月以來的股市反彈和期貨市場的火爆,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進入股市。股災后,撤出股市的資金并未返回實體經濟部門,而是通過一些資管計劃、基金等渠道進入了債市,導致了債市的“杠桿牛”。2016年3月以來,我國債券市場也步入了調整,但資金依然沒有回到實體經濟部門,而是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開始大量涌入期貨市場。大量資金紛紛“脫實入虛”到處炒泡沫,致使各類金融資產輪番走高。
3.國有經濟投資大增與民間投資下滑的矛盾。過去河南民間投資增速一直高于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速,到去年底民間投資增速已與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速相當。2015年河南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比上年增長17.1%,民間投資增長16.6%。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開始落后于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速,到2016年8月,全省國有控股投資增長59.8%,民間投資僅增長4.6%,高出民間投資55.2個百分點。而民間投資從2015年四季度以來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2016年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增長4.4%,增幅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8.2個百分點,比全省1985~2015年民間資產投資平均增速(22.81%)低18.4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為78.3%,同比下降6.2個百分點。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的發展,非公有制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至2015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業實繳稅金占地方財政收入的55.7%,非公有制企業進出口占全省對外貿易總額的60%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74.3%,非公經濟吸納了全省80%以上的新增就業,非公有制經濟單位數占全省市場主體總數的99.7%。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對于河南穩增長、增就業、促創新、保民生等帶來了很大影響,如果不穩住民間投資,就很難穩住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4.大城市房價火爆與中小城市庫存嚴重的矛盾。2016年以來,全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暴漲,河南鄭州市房地產呈現空前“火熱”銷售現象。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房價數據顯示,2016年8月份,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鄭州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增長5.6%,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增長4.5%,均居全國第一。但其他省轄市和縣城房地產銷售依然冷清,庫存情況未見好轉,去化周期不減,尤其是縣級城市庫存普遍較高。
5.國內投資萎縮與海外投資激增的矛盾。2016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不景氣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不斷萎縮。2016年上半年,河南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7%),增速比1~5月回落0.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3.9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9%(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1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投資異?;鸨?。近年來,由于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不減,投資機會減少,投資收益下降,加上美聯儲加息預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國內資金為了尋找更好的出路,導致大量資本到海外投資,其中非國有企業是“生力軍”。2011~2015年,中國海外投資年復合增長率為16.9%,而201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約52%,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45.6%,其中,裝備制造業海外投資達120.4億美元,同比增長4.4倍。
6.經濟發展成就與群眾獲得感不足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河南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由于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與人民期待還有較大差距,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較大,霧霾天氣頻發,房價上漲過快,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等,都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幸福感,經濟發展成就與老百姓的獲得感不夠形成了明顯反差。
增強改革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的建議
1.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保持經濟較高速度增長。當前,河南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正處于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到2020年河南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就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保持經濟較高速度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力爭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人均指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競爭優勢大幅提升,力爭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形成現代化建設框架格局。
2.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拓展發展新動能。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必須突出創新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現代創新體系,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一切工作。要加快構建企業主導的創新機制,打破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的界限,建立跨界創新聯盟,促進產學研用貫通,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以開放創新聚資源,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引進更多創新型企業、創新型機構、創新型團隊、創新型項目,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快河南發展。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放寬政策、放開市場、放活主體,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要加快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高地。
3.推進四化同步科學發展,構筑協調發展新格局。要把協調作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更加注重均衡發展和整體效能,以工業化、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以信息化加速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區域、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平衡性,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要加快先進制造業大省、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現代農業大省、網絡經濟大省建設,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
4.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設美麗河南。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搞好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強度雙控制和節能環保等重大工程,加快建成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及交易市場。切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四區三帶”區域生態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河南。
5.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要堅持頂層設計,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改革,提高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推動供給與需求共同發力,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供給,加快動力結構轉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要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及時銜接落實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繼續精簡省本級行政許可事項,對相同、相近或相關聯的審批事項,要一并取消或下放。加快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全面實施企業“三證合一”的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盡快實現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核心的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和服務,加快推動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6.強化開放帶動,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擴大開放是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適應開放新形勢,河南要增強內外聯動發展能力,就必須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航空、鐵路國際國內“雙樞紐”戰略,推動鄭歐班列開辟新線路,打造境外多樞紐。深化與沿線國家農業、資源開發等合作,推動優勢企業到境外開展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開展跨境并購。加快中國河南自貿區建設,推動外貿結構優化升級,突出抓好開放招商,明確招商重點,創新招商方式,增強招商實效,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優化開放環境,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7.堅持共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加強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薄弱環節,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統籌做好人口、就業、養老、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工作,不斷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群眾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采取超常規措施,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大力推進“三山一灘”重點片區和革命老區扶貧攻堅,有針對性地加強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和產業發展,夯實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基礎,提高脫貧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注:本文為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河南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思路與對策研究》(立項編號2016 Z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