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軍
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處于產業鏈高端、發展速度快、創新活力強的特點,在保持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內外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非常重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培育,綜合國內外推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基本經驗,探索構建由選苗、孵化到加速的多級孵化運營服務機制,成為新常態下推動河南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突破口和最優選擇。
培育和發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國內外典型經驗總結
1.以色列孵化器:嚴格篩選深度孵化
以色列孵化器是政府支持的獨立法人實體,屬社會公益性非盈利機構,政府通過首席科學家辦公室來統一管理孵化器的設立、孵化企業篩選和投資等事宜,孵化器管理決策受董事會監督,享有獨立財務權,政府僅僅對其投入到項目公司的資金進行監督。以色列政府承擔天使投資人的角色,極大激發了創業者、社會投資人、孵化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最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2.廣東模式:注重從思路、創意到企業的前孵化器建設
為大力推動從思路到專利、人才到團隊、技術到產品等的多元培育與轉化,廣東省非常注重前孵化器建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民間組織、新型孵化組織等平臺,為科技人才創業提供前期服務指導,引導和幫助潛在的創業者將構想、思路和項目通過注冊企業進行產業化的孵化模式。通過建立完善前孵化器服務體系,鼓勵人才聘用和培養的改革創新,降低前孵化器創業門檻,探索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創新。
3.杭州模式:重視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
浙江杭州通過新一輪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工程的實施,積極運用專項資金扶持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等措施,推動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工程。建立信用激勵機制、風險補償機制、以股權投資為核心的投保貸周轉聯動機制、銀政企中介多方合作機制、分階段連續支持機制、市場選擇聚焦機制,以促進企業技術與資本高效對接,建設初創企業發展良好的融資生態圈,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4.重慶模式:注重運用創新券激勵。
重慶市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稅收等手段助推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重慶特別重視科技型企業創新券的設計和激勵,對于首次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給予2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券;科技型企業在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購買科技服務,每年給予2萬元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創新券;科技型企業首次到新三板、重慶科技創新板掛牌上市,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掛牌成長創新券,鼓勵市級部門、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園區管理機構開展創新券試點,優先支持科技型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使用創新券購買各類科技服務。
構建多級孵化運行新機制,加快河南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的措施
1.要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孵化鏈
一般而言,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成長經歷“-1~0歲”“0~1歲”和“1~10歲”等多個典型發展階段。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就需要緊密結合不同階段特點,構建多級孵化運行機制。
綜合運用現代多媒體傳播工具和平臺,加大對重大創新成果、典型創新人才和領軍企業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勇于創新、尊重成功、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
深入推進以創新人才培育為目標的教育教學制度改革,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學生中加強創新思維培養、實踐技能培訓和獨立思考養成,持續推進創新知識和方法的社會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探索實現全域創新的實施辦法。依托創新活動,著力發現和識別人才。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匯交工作機制和增值服務,支持高校、企業、孵化機構、投資機構等開設創新創業培訓課程,鼓勵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和專家學者等擔任創業導師。
探索創新人才資金“預支”的新途徑,借助于多種層次創新創業大賽資金贊助、擔任評委和創業顧問等形式,為創新創業培訓和選拔人才,篩選有極強市場化的項目。要通過多種合作方式對人才進行“學前”投資,主動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合作共建,為引智、引資推動國外或省外人員回鄉創業創造堅實條件。
要按照發展主體多元化、運作過程企業化、項目篩選機制化、隊伍管理職業化和激勵機制利益化要求,深入推進多級孵化鏈的打造和高效運轉。
2.要著力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實施辦法進行改進,促進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營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良好環境。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統一的科技成果資源網絡,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企業需求有效對接,通過研發合作、技術轉讓、技術許可、作價投資等多種形式,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價值。
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共同開展研究開發、成果應用與推廣、標準研究與制定等。圍繞“互聯網+”戰略開展企業技術難題競標等“研發眾包”模式探索,引導科技人員、高校、科研院所承接企業的項目委托和難題招標,聚眾智推進開放式創新。
圍繞國家重點產業發展戰略以及區域發展戰略部署,發揮行業骨干企業、轉制科研院所主導作用,聯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為聯盟成員企業提供訂單式研發服務。
以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為抓手,提升學會服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和水平,利用學會服務站、技術研發基地等柔性創新載體,組織動員學會智力資源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建立學會聯系企業的長效機制,開展科技信息服務,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
完善技術產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等各類平臺功能,促進科技成果與資本的有效對接,支持有條件的技術轉移機構與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合作建立投資基金,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投資力度。
鼓勵國內機構與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開展深層次合作,鼓勵技術轉移機構探索適應不同用戶需求的科技成果評價方法,推動行業組織制定技術轉移服務標準和規范,建立技術轉移服務評價與信用機制,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3.要構建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
財務支撐。通過研究開發補助、融資與風險性資金提供來支援科技活動的發展。地方財政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撥款,采用部分撥款、部分有償使用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專項用于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啟動期的投入,明確規定對技術服務、軟件產品等的稅收優惠政策。
人力支撐。提供技術輔導,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加強國家實驗室或研究機構的功能,協助技術引進與轉移。積極推進參與著名大公司和科研機構在河南共同建立研發機構,免費或優惠為國內外著名院校提供科技產業基地。要探索加強干部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幫扶政策和考核獎勵辦法。
需求支撐。通過提供委托研究、政府采購等來鼓勵創新,定期發布近期或未來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清單,并制定一些相關標準,引導、推動孵化器健康運營。
環境支撐。通過對知識產權交易、知識或科技成果參與企業分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完善規范,形成以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規體系,切實保護技術創新者與風險投資者權益,完善創新創業法制環境。
4.要加強政策法規整合和域內外合作
加強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法規有效整合。河南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科技孵化器方面雖然出臺了不少政策,涉及面很廣,但從總體上看,政策在整合性、針對性以及集中目標方面還有所欠缺。要積極組織專業力量,對現有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進行整合評估,本著突出政策重心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提高政策法規的效力和效用。
加強域內外各種創新力量的合作。河南正在實施五大發展戰略,大開放的發展格局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要把所有與科技孵化器發展相關的主體聯合起來,定期開展業務交流,實現服務、信息、知識、資金、空間等資源的共享,積極加強外部關聯,勇于與國際接軌,要支持河南中小微企業同國外企業及研究機構交流合作,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謀求競爭發展優勢,推動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
注: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軟科學計劃項目“河南省現代科技服務業發展對策研究”(編號:15240041021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