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勝利
【摘要】開發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對于滿足能源需求,優化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水電站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個特定時期的產物,它為經濟落后地區注入了新的經濟活力,解決本地區生產生活用電困難,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關鍵詞】水能資源;水電站;河流;移民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水利科學的技術進步,人類對于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越來越高,調配水資源,利用水能、開發利用水資源更是受到各級政府重視。從水能的利用角度看,水能利用是一項巨大復雜的工程,是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息息相關的。水資源的利用就是要充分利用江河流域的地上和地下資源,以獲得最高的綜合效益。水能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任務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水資源條件,在河流規劃和電力系統的規劃的基礎上,擬定出最佳方案。而河流規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河流自然條件、流域社會經濟情況的勘測、探測、和分析研究,提出河流的水電開發方案。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水力電力發電在水能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水能資源簡而言之就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的總和。是自由流動的天然河流的出力和能量,稱之為河流潛在的水能資源,或叫水力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 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海流能、潮汐水能、波浪能等能量資源;在自然狀態下,水能資源的能量消耗于克服水流的阻力,沖刷河床、海岸、運送泥沙與漂浮物等。20世紀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類大規模利用的水能資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資源則正在進行開發研究。水能資源最顯著的的特點是可再生、無污染。開發水能對河流的的綜合治理和綜合利用具有積極作用,對促進國民經濟,改善消費結構緩和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資源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今世界各國都把開發水能放在能源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
人類利用水能的歷史悠久,但早期僅將水能轉化為機械能,直到高壓輸電技術發展、水力交流發電機發明后,水能才被大規模開發利用。目前水力發電幾乎為水能利用的唯一方式,故通常把水電作為水能的代名詞。 構成水能資源的最基本條件是水流的速度和落差(水從高處降落到低處時的水位差),流量大,落差大,所包含的能量就大,即蘊藏的水能資源大。比如正安縣的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89.8 MW,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約167.5 MW。截止日前,我縣已開發利用水能資源138.2 MW,占全縣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的82%,水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但和全縣能源需要量相比,水能資源仍很有限,即使把全縣的水能資源全部利用,在“十三五”末也不能滿足全縣其需求量。目前,我縣常規水電站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電開發引爭議
盡管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不存在根本的對立問題,而且從全局的角度考慮,水電建設有利于保護環境,并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但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水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西部水電建設還涉及部分自然保護區等問題。再加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健全,使得水電開發頗受爭議,嚴重影響我縣水電開發進程。
2、水電移民安置工作有待完善
水電工程建設淹沒了耕地,移民安置不夠完善,使一部分移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沒有能很好恢復,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水電工程所在區域基本都是不發達地區,移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使他們能夠接受的安置方式非常有限,并且當前已有的移民安置途徑也非常狹窄,彌補完善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很難。
3、水電建設體制有待完善
當前在水電建設體制方面既存在一條河流基本由一家主體開發的模式,也存在一條河流不同梯級電站由不同投資者開發的局面。為了增強流域水電建設的投資能力,增強流域梯級滾動開發,切實提高水電發展速度,又能使上下梯級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相互協調,需要研究和推行流域開發公司制,按照相關政策,流域開發公司吸納各投資主體參與流域開發和運行管理。
4、進一步落實規范水電供電市場
隨著電力體制得改革和水電的經濟效益被社會認識,投資者開發水電的積極性提高,伴隨著大量的問題就隨之而來。如不能及時落實電力市場和配套建設輸電系統,將不利于能源的開發利用,不能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投入不足、資金籌措困難
水電建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的資金建設資金大,而多年來資金始終是困擾水電發展的制約性因素。近年來,通過征收電力建設資金,實行集資辦電和多種電價政策、電價改革。合理利用外資,部分緩解了水電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但與需要相比,這個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國家應在水電政策上繼續傾斜,進一步擴大融資渠道。
6、經濟上缺少有利于加快水電建設的政策
水電建設周期長,投入大,一些地方、部門著眼于當前的短期效益。目前,對水電建設項目實行的貸款利率偏高,還貸期限短,稅收政策,電價政策以及發供電間的利益分配政策等都不合理。對具有綜合利益的水電工程,如何就經營性部分和社會公益性部分進行費用分攤也尚未制定合理可行的辦法。具體表現為:貸款條件不合理;稅費過重,電價不合理;綜合利用水電工程費用分攤不落實;水電前期工作遠遠落后于建設需要,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前期工作經費不足。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的特殊時段,我們必須轉變現有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加快水能的資源,不斷開創水電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切實轉變水電發展觀念,完善水電開發政策,協調處理好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生態移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西電東送的的關系。建設環境友好型水電工程,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水電開發道路,為實現“建設一座電站,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發展一方經濟”的目標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