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燁柔
“春天的風帶來花的香味和小鳥的歌唱……夏天的風總是帶來雨水……秋天……風常常和落葉一起旋舞……冬天……風是狂暴的,他憤怒地吹啊……”這是嚴文井爺爺寫的《四季的風》中,風的形象。這是則讓人感動,又讓人悲憤的童話故事。
故事中,風是苦孩子唯一的朋友。當苦孩子寂寞時,他會溜進來,陪苦孩子說話;當苦孩子憂愁時,他會想方設法帶來苦孩子心中想念的東西;當苦孩子病情加重,什么都吃不下時,他會感到難過,甚至埋怨自己為什么不早一點弄到一個水果,使苦孩子愉快起來;當苦孩子說冷時,風奔走四處,為苦孩子想辦法……風為了苦孩子竭盡全力,令我感動。
最后,苦孩子還是凍死了。與其說,苦孩子凍死是因為風沒有能夠及時幫他借到取暖的物品,還不如說,苦孩子是被人們的冷漠殺死的。如果在苦孩子的爸爸媽媽去世的時候,人們能關心一下苦孩子,能及時地給他一些食物和衣物,苦孩子就不會因為饑餓和寒冷而生病。如果當苦孩子生病時,人們能及時發現,把他送進醫院治療,苦孩子也就不會因為下不了床,而沒法找到一點吃的和取暖的東西。如果當風到闊人家借木炭時,闊人們能鼎力相助,風也就不需要奔走四處,最后來不及為苦孩子取暖……這么多的如果,只要有一個能夠實現,苦孩子也就不會那么小就離開人世。
我為人們的無情而感到悲憤。尤其是文中的胖子,他們的火爐那么旺,烤得都出汗了,也不愿意分別人一點點。竟然還說出:“什么害病的苦孩子,我們不認得他。他凍死了和我們有什么關系!”那樣無情的說。記得有一次,我乘公交車經過一個紅綠燈路口時,看到一位老奶奶拄著拐杖在路邊行走,不知從哪兒竄出一個小伙子,一下就把老奶奶撞倒在地。可那小伙子不僅沒道歉,還罵罵咧咧地跑開了。更令人寒心的是,老奶奶在路旁掙扎著起不來,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去扶一把。有的繞開了,有的裝作沒看見……我不禁要問:人與人之間真的需要這樣冷漠嗎?你們怕什么?怕老奶奶訛你嗎?
古語有云:助人為快樂之本。不管認不認識對方,當別人需要幫助,而你也有能力提供幫助的情況下,讓我們少一些猶豫,多一些行動。不要讓冷漠沖淡了我們的同情心。
指導老師:施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