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承
【摘要】創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采用原均質土壩除險加固,既可保證灌區耕地的用水要求,使現有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的需要。
【關鍵詞】水庫;除險加固;應用與分析
1、工程概況
某市創業水庫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養殖業,結合旅游業的綜合利用的平原水庫。可滿足下游灌區0.2935萬畝耕地的需水要求。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本工程規模為小(1)型,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為5級,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放水涵洞組成。
創業水庫建成于1989年,屬于無勘察、無設計、無施工檢查及驗收的“三無工程”。水庫建設初期受客觀條件限制,工程建設不配套。水庫由于施工質量較差,運行中險情不斷,現已成為一座病險庫,無法正常運行,使下游灌區的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已成為制約下游灌區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瓶頸”問題。
2、基本資料
2.1 氣象。水庫區域多年平均氣溫為7.8℃、極端最高氣溫為41.8℃,極端最低氣溫為-37.5℃。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15.6℃,屬嚴寒地區,凍融循環次數小于100次,無霜凍日數175天,最大凍土深1.50m。
2.2 水文。創業水庫主要以泉水補給為主,泉水徑流較地表徑流穩定,泉水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小,創業水庫入庫不同保證率設計年徑流量成果,見表1。
2.3 工程地質條件
2.3.1 壩體工程地質。壩體土為低液限粘土,可塑狀態,天然密度(ρ)為1.84g/cm3,干密度(ρd)為1.58g/cm3,含水量(W)為16.7%,孔隙比(e)為0.73,液性指數(IL)為0.03~0.66,塑性指數(Ip)為11.6,凝聚力(C)為19.0kPa,摩擦角(φ)為26.1°,滲透系數為3.1×10-4cm/s,屬中等透水,綜合確定承載力值為100KPa,壓縮模量(Es)為1.6MPa,具高壓縮性。
2.3.2 壩基工程地質條件
(1)壩基土物理力學性質
壩基土均由第四系全新世沖洪積(Q4al+pl)組成,主壩段(0-431~0+363)壩基土為低液限粘土,可塑狀態,天然密度(ρ)為1.92g/cm3,干密度(ρd)為1.57g/cm3,含水量(W)為21.9%,孔隙比(e)為0.73,液性指數(IL)為-0.17~0.41,塑性指數(Ip)為11.9,凝聚力(C)為17.0kPa,滲透系數為4.1×10-4cm/s,屬中等透水,綜合確定承載力值為100KPa,壓縮模量(Es)為2.3MPa,具高壓縮性。
西副壩大部分無壩體。壩基土為低液限粘土,揭露厚度約3.0m,軟塑狀態,天然密度(ρ)為1.77~1.90g/cm3,干密度為(ρd)為1.44~1.52g/cm3,含水率(W)為22.6~25.3%,孔隙比(e)為0.781~0.877,液性指數(IL)為0.25~1.40,塑性指數(Ip)為7.6~21.5,凝聚力(C)為24.0~30.0kPa,摩擦角(φ)為16.4°~26.2°,滲透系數為4.21×10-4~2.2×10-5cm/s,屬微~中等透水,綜合確定承載力值為80KPa,壓縮模量(Es)為3.62~10.68MPa,具高~中等壓縮性。
東副壩大部分無壩體。壩基土為低液限粘土,軟塑狀態,滲透系數為6.23×10-6~9.51×10-5cm/s,屬微透水,綜合確定承載力值為80KPa,壓縮模量(Es)為3.92~3.15MPa,具高壓縮性。
2.3.3 放水涵洞工程地質條件。依據ZK1勘察結果在10.00m深度范圍內閘基土為低液限粘土,可塑狀態。屬微透水,綜合確定承載力標準值(fk)100kPa,壓縮模量(Es)為2.5MPa,屬高壓縮性土。
3、工程設計
3.1 工程總體布置。水庫樞紐建筑主要包括大壩、放水涵洞。創業水庫大壩壩型為均質土壩,整個大壩由主壩和副壩組成,主壩段呈向河谷下游凸出的圓弧型式,左副壩與主壩相交于壩樁號0-431處;右副壩與主壩相交于壩樁號0+333處。放水涵洞與壩軸線正交,放水涵洞由進口段、閘井段、洞身段、消能段組成。
3.2 大壩工程
3.2.1 主壩、左、右副壩輪廓設計。主壩、左副壩、右副壩均為碾壓式均質土壩。最大壩高5.39m,壩頂寬度4.0m。在壩頂上、下游側設置砼路沿石。主壩段壩腳設一道倒梯形阻滑墻。
3.2.2 放水涵洞輪廓設計。放水涵洞與壩軸線正交,側墻、頂板與底板均為鋼筋C20、F200、W4砼;閘井段從上往下依次由啟閉機室、豎井和閘室三部分組成,啟閉機為兩臺5t手電兩用螺桿式啟閉機;洞身斷面型式為城門洞形;消能段由陡坡段、消力池段和扭面段組成。
4、水庫工程除險加固分析
4.1 創業水庫除險加固是灌區經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以農民增收問題為核心的“三農”工作的需要。創業水庫除險加固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經濟保障,以農業為龍頭,帶動加工業,促進工業的發展,實現經濟良性、快速發展,以水利促進農業發展,以點帶面,為某市經濟增長尋求新的亮點,增加其發展后勁,盡快提高當地農民生活水平,為某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可見創業水庫除險加固是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以農民增收問題為核心的“三農”工作的需要。
4.2 創業水庫除險加固是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矛盾,充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需要。創業水庫的徑流特點,一是時間上的不均勻,非灌溉期水量大,二是冬季水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創業水庫除險加固以后,枯水年在此規模下可保證0.2935萬畝耕地足水灌溉。可見創業水庫除險加固不僅可保證灌區耕地的用水要求,使現有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3 創業水庫除險加固是改善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的需要。創業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后,灌區防護林面積將達到480畝。既能直接供給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木材,涵養水源、抗擊自然災害、保障農作物豐收;同時又可調節氣候、改造自然條件、增強人民體質。另外創業水庫除險加固可使該水庫成為青山綠水的風景區,為人們的精神生活帶來無限的樂趣,為發展旅游也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