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陳正華 李培培 吳量



摘 要:科學合理的網架結構是配電網規劃研究的重點內容,也是保證供電可靠性的根本首要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對配電網網架的認識還存在一些盲點和誤區,對規劃方案、項目評審乃至后續專業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擾,需要引起重視。為此在揚州市區范圍內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 kV北掛線、科龍2#線以及湯花1#/2#線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網架結構方面存的在問題和產生原因,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以期為專業人員提供典型案例,提高規程規范的領會應用水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引以為鑒。
關鍵詞:配電網;網架;優化;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2-0080-04
1 概 述
科學合理的網架結構是配電網規劃研究的重點內容,也是保證供電可靠性的根本首要措施。近年來,配電網規劃建設得到重視和加強,各項投入得到充分保證,規則意識不斷增強,網架結構日新月異。
在實際工作中,對配電網網架的認識還存在一些盲點和誤區,對規劃方案、項目評審乃至后續專業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擾,需要我們提高規程規范的領會應用水平,并從實踐中尋求真知,總結其中規律性,以期指導下一步工作。為此,在揚州市區范圍內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 kV北掛線、科龍2#線以及湯花1#/2#線作為研究對象,針對網架結構分析存在問題和產生原因,提出優化策略。
2 10 kV北掛線
2.1 線路現狀
10 kV北掛線由110 kV頭橋變供電,供電區域為D類分區,供電半徑8.94 km,線路總長35.99公里(電纜0.91km,架空線路35.08 km),絕緣化率100%,裝接容量26 010 kVA,線路上接入變壓器122臺(公變91臺,專變31臺),外部聯絡線路數6條(站內聯絡4條,站外聯絡2條),變電站出口電纜型號YJLV22-3*500,主線型號JKLYJ-10-240,2016年最大負荷4 330 kW,負載率61.64%。
2.2 存在的問題
10 kV北掛線為典型的農村D類供電區域[1]架空線路,供電范圍大,支線龐雜,基本為普通負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①聯絡過多,全線共有6個外部聯絡,不符合導則2-3個聯絡[2]的要求,既增加了網架分析規劃的復雜程度,也給調度運行帶來過多的不確定因素,應該有所簡化,比如分段1設置了3個聯絡,其中與新壩2#線聯絡的支線未接任何負荷,分段1設置的聯絡位于線路始端,實際作用均不大,應予取消。
②缺少部分分段開關,比如分段1、分段2之間,缺少分段開關。
③裝接容量過大,全線裝接容量26 010 kVA,不符合線路平均裝接容量在8 000-12 000 kVA[3]的要求,應轉移部分負荷。分段1裝接容量達到11 200 kVA,可以考慮頭橋變新出10 kV線帶供分段1部分負荷。
10 kV北掛線現狀網架結構簡化示意圖,如圖1所示。
2.3 優化思路
按照《江蘇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實施細則》,D類供電區域目標網架要求為“以架空為主,采用多分段適度聯絡、多分段單聯絡結構”,“架空線路的聯絡數量應有效控制,以1~3回聯絡數量為目標,其中1回聯絡數量稱為單聯絡,2~3回聯絡數量稱為適度聯絡”,“應控制聯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線路首端聯絡或同一變電站同一母線間線路的聯絡。對于聯絡數量≥4回的架空線路,應結合配電網建設和改造,刪除冗余聯絡或將聯絡開關鎖死,將有效聯絡數量控制在2~3回范圍內”。
①確定主干線,原則為:始于變電站10kV母線,滿足雙電源、負荷最大、用戶數(或配變數)最多的連續線路段,其首端為變電站的10 kV出線開關,末端為聯絡開關。
②去除多余聯絡,將聯絡按“一主兩輔”控制在3個,其中主干線末端的聯絡為主聯絡,盡可能轉供比較多的負荷;2個較大的分段各具備1個輔聯絡,轉供能力可小于主干線末端聯絡。
③未設置分段開關的兩個分段之間增加分段開關。
2.4 優化方案
①去除分段1與豐裕1#線、新壩2#線的聯絡,去除分段2與頭橋線的1個聯絡,將北掛線聯絡減少到3個。
②在分段1、分段2之間增加1個分段開關。
③由頭橋變新出1回10 kV線路拆分北掛線北掛解放596以下負荷。
④為控制北掛線裝接容量在一流區間,適時對北掛線主干線全線復雙。
10 kV北掛線改造后網架結構簡化示意圖,如圖2所示。
3 10 kV科龍2#線
3.1 線路現狀
10 kV科龍2#線由110 kV汊河變供電,供電區域為B類分區,供電半徑2.22 km,線路總長22.1 km(電纜15.1km,架空線路7 km),絕緣化率100%,裝接容量44 935 kVA,線路上接入配電變壓器79臺(公變58臺,專變21臺)、開關站(配電所)1座、配電室(變電所)21座、戶外環網柜5座,外部聯絡線路數12條(站內聯絡2條,站外聯絡10條),變電站出口電纜型號YJV22-3*400,架空主線型號JKLYJ-10-240,2016年最大負荷
6 928 kW,負載率83%。2016年蔣王變將新出9#線將拆分該線路部分負荷。
3.2 存在的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10 kV科龍2#線前身為農村線路,主干線采用架空形式,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供電范圍內商住項目大量接入,目前供電方式上以小區組團為單元,從架空主干線支接一回線路至中心環網柜(或配電室),再由中心環網柜(或配電室)饋出線路對相鄰幾座環網柜(或配電室)供電,為保證供電可靠性,再就近從外部引入聯絡至小區組團中某個環網柜(或配電室、開關站)。經統計,10 kV科龍2#線共形成4個小區組團,每個小區組團具備2~3個外部聯絡,計及其它聯絡共計達到12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①除主干線具備聯絡外,每個小區組團均有聯絡,但構建比較隨意,能夠就近接入的都建立聯絡,造成網架結構復雜,在負荷轉供能力分析時牽涉線路多,不易形成最優方案;
②聯絡并非多多益善,過多的聯絡方式對調度運行反而造成了干擾,特別是計劃停電、事故處理時需要甄別有效、無效聯絡,不利于最優運行方式安排和縮短停電時間。
③繁冗的一次網架不利于配電自動化的實施,將造成終端設備無序配置、系統動作邏輯復雜,降低了配電自動化的實用性。
10 kV科龍2#線現狀網架結構簡化示意圖,如圖3所示。
3.3 優化思路
按照《江蘇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實施細則》,B類供電區域目標網架要求為“電纜架空混合;電纜采用單環網結構,架空線采用多分段適度聯絡結構”;并且供電區域內住宅小區用電占比較大,按照《新建居住區供配電設施規劃設計導則》[4],居住區一般應采用“電纜+中壓開關站+配電室方式,雙電源或雙回路供電”。
①確定主干線,原則為:始于變電站10 kV母線,滿足雙電源、負荷最大、用戶數(或配變數)最多的連續線路段,其首端為變電站的10 kV出線開關,末端為聯絡開關;
②考慮到城市景觀提升的需要,10 kV科龍2#線架空主干線今后下地改為電纜的可能性較大,并且其支線以電纜網方式對住宅小區供電,按照電纜網方式規劃目標網架;
③由于單環網不能保證每個節點同時具備雙電源,在主干線發生故障情況下需要操作分段開關調電,故目標網架采用適應性更好、可靠性更高的電纜雙環網;
④主干線上設置3~4座開關站,將主干線上的重要支接點改造為開關站,將與科龍2#同桿架設的科龍1#線分段接入各開關站不同母線;
⑤以開關站作為主干線節點,環網柜、配電室作為下一級設備接入開關站,一般由開關站以輻射方式供電,根據供電可靠性要求采用單電源或雙電源供電,彼此間不形成環網;對于開關站間隔不夠接入的情況,可增加一座開關站,由主干線開關站供電。原有的外部聯絡可去除。
3.4 優化方案
①在科龍2#線汊河2#環網柜附近新建1#開關站(2進12出),科龍1#、2#線環入環出,將藍山1#、2#配電室(變電所)改由1#開關站供電,其它外部聯絡可取消。汊河2#環網柜、藍山2#環網柜、科龍2#環網柜可取消或留作備用。
②在科龍2#線13#桿附近新建2#開關站(2進12出),科龍1#、2#線環入環出,在區內新建3#開關站(2進12出),由2#開關站供電,將淮左郡1#、2#、3#,名興花園1#、3#、5#,金湖灣2#、3#,芳庭3#配電室(變電所)改由2#或3#開關站供電,其它外部聯絡可取消。
③在科龍2#線21#桿附近改接4#開關站(金域藍灣配電所,2進12出),科龍1#、2#線環入環出,將金域藍灣1#、2#、3#配電室(變電所),魏西花園配電室(變電所),以及架空大支線改由4#開關站供電,其它外部聯絡可取消。
④在科龍2#線38#桿附近新建5#開關站(2進12出),科龍1#、2#線環入環出,在區內新建6#開關站(2進12出),由5#開關站供電,將紫陽苑3#配電室(變電所),康橋配電室(變電所),康橋1#、2#箱變,金鑫花園配電室,西站箱變,以及架空大支線改由5#或6#開關站供電,其它外部聯絡可取消。順達環網柜、金鑫環網柜可取消或留作備用。
⑤將蔣王變新出9#線、邗城線接入5#開關站,作為科龍1#、2#線的外部聯絡。
10 kV科龍2#線改造后網架結構簡化示意圖,如圖4所示。
4 10 kV湯花1#/2#線
4.1 線路現狀
10 kV湯花1#、2#線由110 kV南郊變供電,供電區域為B類分區,供電半徑分別為3.71、3.61 km,均為全電纜線路,總長分別為7.72、7.87公里,裝接容量均為14 200 kVA,線路上接入配變分別為15、13臺,配電室(變電所)34座、開關站6座、戶外環網柜4座,兩條線相互站內聯絡,主干線電纜型號為YJV22-3*400。2016年最大負荷分別為0、4780 kW,負載率分別為0%、57.25%。
4.2 存在的問題
10 kV湯花1#、2#線供電對象為湯汪花園、聯誼南苑、芙蓉苑、君悅藍庭、名澤園等5個居住小區,屬于典型的通過居配工程構建起來的網架。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①對照《新建居住區供配電設施規劃設計導則》,A、B類供電方式要求通過開關站接入主環網,開關站下一級接入配電室(變電所)或環網柜。但湯花1#、2#線未執行導則要求,通過環網柜接入主環網,環網柜下一級又設置開關站。
②君悅藍庭、名澤園2個小區位于連運路以北,接入10 kV湯花1#、2#線供電,超出10 kV湯花1#、2#線供電范圍。
③10 kV湯花1#、2#線相互聯絡,缺少外部聯絡,在變電站全停情況下,負荷轉移較為繁瑣。
10 kV湯花1#、2#線現狀網架結構簡化示意圖,如圖5所示。
4.3 優化思路
按照《新建居住區供配電設施規劃設計導則》要求,居住區一般應采用“電纜+中壓開關站+配電室方式,雙電源或雙回路供電”。
①對照居配典型供電方式,在條件具備時可取消前置環網柜,將開關站接入主環網,由開關站對配電室(變電所)供電。
②按照10 kV線路供電范圍劃分,調整君悅藍庭、名澤園2個小區供電方案。
③增加10 kV湯花1#、2#線的外部聯絡,滿足變電站全停負荷轉供要求。
4.4 優化方案
①取消湯汪花園1#、2#環網柜,將聯誼南苑3#、4#環網柜改造為聯誼南苑開關站,由湯汪花園開關站備用間隔供電;
②聯誼南苑1#-4#配電室(變電所)改由聯誼南苑開關站各2回線路供電。
③將君悅藍庭、名澤園2個小區調整由10 kV沙口線、修造線供電。
④由110 kV施井變新出10 kV橫溝2#線,并延伸橫溝線,將該2回線路接入聯誼南苑開關站,構建110 kV南郊變與施井變的站間聯絡。
10 kV湯花1#、2#線改造后網架結構簡化示意圖,如圖6所示。
5 結 語
通過以上對揚州市區三類典型的10kV配電線路網架的分析,可為專業人員提供一些借鑒,主要如下:
①《導則》、《細則》對各類供電區域配電網目標網架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一些投運時間長、已建成形且不符合目標網架要求的線路,如供電公司單方面實施改造將有很多限制,難度很大,可以借助政府下地、遷改、居配、用戶接入項目等機會綜合實施。
②聯絡數量的控制有待進一步加強,在規劃源頭應準確分析測算,按照負荷分組方案合理有效選定聯絡線路和確定聯絡點位置,并在每年的滾動規劃工作中,校核聯絡方案,對不合適的及時調整到位。
③要重視變電站站間聯絡,在工程實施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難,但相對站內聯絡,在應對變電站全停時更為有效,應盡可能構建必要的站間聯絡。
④配電網發展過程中新老問題交織,需要不定期開展一些專題性研究,有助于集中精力思考產生原因和解決辦法,為今后工作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 Q/GDW 1738-2012, 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S].
[2] 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實施細則(試行)[Z].中國: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
2013.
[3] 省級“世界一流電網”初步研究成果[Z].中國: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
2015.
[4] 新建居住區供配電設施規劃設計導則[Z].中國: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