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茫茫的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的大陸,終年積雪,科學家們將這種氣候命名為寒帶冰原氣候。南極洲的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一年到頭幾乎都是既寒冷又極干燥的氣候,并且長年刮大風,有“世界風庫”的稱號。
南極大陸內(nèi)部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沒有降水。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89.2℃,積雪、積冰常年不化,因此人們把這里稱為“白色荒漠”。在如此嚴峻的自然條件下,只有極少數(shù)適應能力極強的動物和植物能在那里生存,南極苔蘚就是它們當中的一員。
南極苔蘚是南極大陸最高等的陸地植物,一般生長在南極相對溫暖的沿海區(qū)域或冰雪融化后能提供充沛水源的區(qū)域。苔蘚的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鳥糞和巖石風化物。據(jù)南極生物學家長期研究統(tǒng)計,南極共有370多種苔蘚。它們不但可以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茁壯成長,壽命還特別長。目前已知的最“年長”的南極苔蘚已有5,500多歲的高齡了。
為什么南極苔蘚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呢?相比其他植物,它有哪些優(yōu)勢?
貼近地面生長
南極是世界上風力最強、風最多的地區(qū)。那里平均風速每秒17.8米,沿岸地面風速每秒能達45米,最大風速可達每秒75米以上。南極苔蘚緊貼地面生長,避免了被強風摧毀的危險。
生長速度緩慢
南極苔蘚以每年0.1毫米甚至更慢的速度生長,但是積少成多,幾百年、幾千年過去,就形成了一片壯觀的奇景。
無性繁殖
南極嚴寒的氣候使得南極苔蘚無法制造出有性孢子,也就是種子,所以南極苔蘚是在原來的植物體上通過細胞分裂持續(xù)生長出新的植物體,是一種無性繁殖。
弱光下生長
南極苔蘚早已適應了南極多云的氣候,所以在弱光條件下,它們也能生長得很好。
像動物一樣“冬眠”
冬眠是對付嚴寒最好的辦法。冬天,南極苔蘚會將新陳代謝水平調(diào)至最低,通過休眠來保存能量。所以,在隆冬季節(jié),南極苔蘚往往看起來極其干燥而脆弱,甚至一碰就碎。但只要稍有溫暖的氣流和水分,它會立刻變得柔軟、翠綠,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樣子。
因為有這些特別的優(yōu)勢,南極苔蘚成了南極冰天雪地里的一枝獨秀,也是南極食物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