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小康》:縣域文化實際上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個體類型,在選擇與培育縣域文化“品牌”方面,灌云縣如何考慮的?
左軍:我們深入挖掘灌云的文化底蘊,積極整合資源,打造灌云的縣域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按照“明確一個目標、繪制一張藍圖、樹立一個標桿、打造一個特色、做響一個品牌”的發展思路,突出“伊山伊水伊甸園,真情真意真灌云”這個主題,積極打造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把灌云建成蘇北領先、全省有位的鄉村旅游強縣。
二是加快資源整合。整合縣內旅游資源,整合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體育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資源,并加強與縣外的景區景點的整合,主動對接和融入連云港、淮安以及蘇北旅游經濟圈,形成大的旅游循環線。
三是激活創意營銷。通過創意策劃,全力推介灌云美食突出優勢。綜合運用各類媒介特別是網絡、微信等新媒體擴大宣傳,加強與專業旅游網建立戰略合作,發展“互聯網+旅游”的智慧旅游。
四是創新運作方式。成立旅游業投融資平臺,加快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導、以戰略投資為主體、以民間投資為主力”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小康》:灌云縣是如何破解相對欠發達地區人才難題的?在您看來,縣域發展最需要什么樣的人?
左軍:近年來,灌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調整優化人才結構,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構建創新創業載體。
一是重視培養本土人才。深入實施“三百育才計劃”、“131”產業人才培訓計劃;加大本土人才培訓。
二是重視引進外來人才。大力實施“大伊山英才集聚計劃”,不斷拓寬引才渠道,引進全縣主導產業、新興行業以及重大項目緊缺人才。
三是注重構筑人才高地。引導企業確立“技術為本、人才為本”的發展觀,加大技改和研發投入,鼓勵支持規模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和專家工作室,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等研發機構。
四是鍛造一流干部隊伍。對50歲以下、身體健康的干部和公務人員分批分期組織軍訓。
未來幾年,我們將圍繞全縣產業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重點引進和積極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和重點領域緊缺人才隊伍。
《小康》:在灌云縣的眾多榮譽之中,“全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很引人矚目。灌云縣是如何為百姓打造充分“就業、創業、宜業”的環境的?
左軍:縣委、縣政府把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作為支撐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在全縣上下積極營造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的市場環境、有序的治安環境、優良的服務環境,讓寬松的政策環境助推創業大潮涌動。
一是大力支持創業就業。對城鄉居民創業創新在市場準入、資金扶持、技術培訓、創業指導、稅費減免等多個方面出臺扶持政策,建立了1000萬元的創業引導資金和創業小額擔?;?,進一步打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實業、干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
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并聯+串聯”審批模式、“一證一號”、“多評合一”等制度,積極探索“多規合一”做法,致力打造法治社會、誠信灌云和服務型政府。
三是堅決查處破壞環境行為??h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意見》,對軟環境建設實行“一崗雙責”,嚴厲查處以權謀私、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嚴厲打擊干擾項目投資建設的違法行為,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以鐵的紀律、鐵的手腕打造最優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