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希民
財政部新修訂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日前正式發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新辦法下放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審批權限,把項目的審批、評審、驗收、調整等權限下放到省,也允許適當下放到縣。同時,新辦法強調加快轉變管理職能,強化項目實施單位的自主管理責任,有效減輕企業負擔,釋放市場活力。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改革要求,修訂后的新辦法條款由61條減至52條,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進一步明確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主要任務。新辦法增加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綜合開發兩類項目的含義,簡化了對兩類項目的具體要求。
二是進一步下放行政權力。依照統一組織、分級管理的原則,新辦法合理劃分財政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和省級農業綜合開發機構的權責,將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省級,賦予省級農業綜合開發機構更大的管理自主權。在將權力下放的同時,側重加強屬地化管理和層級監管。
三是進一步完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要求和規定。按照新預算法等有關規定,明確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分別承擔農業綜合開發支出責任;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分配主要采取因素法;歸并兩類項目的資金使用范圍,調整項目管理費提取比例和列支范圍;取消對自然災害損毀工程修復資金予以適當補助的規定。
四是優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管理要求和程序。按照下放權力、簡化程序的原則,新辦法明確由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確定下一年度農業綜合開發扶持政策和重點,地方各級農業綜合開發機構據此并結合本地情況建立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簡化和規范項目申報和批復的流程,明確各環節中地方各級農業綜合開發機構的權責。
五是增加農業綜合開發監督管理內容。新辦法增設“監督管理”一章,明確了信息公開、預算績效管理、監督檢查、內部控制建設、違規違紀問題的處理、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開展有關預算監管等方面的內容。
六是與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規定進行有機銜接。新辦法在附則中明確:“國家對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新辦法增加了農業綜合開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關內容,提出農業綜合開發應當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線,優化開發布局,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能夠永續利用的區域實行重點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有限,但有一定恢復潛力、能夠達到生態平衡和環境再生的區域實行保護性開發,以生態綜合治理和保護為主,適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差、生態比較脆弱的區域實行限制開發,以生態環境恢復為主。強調農業綜合開發應當開發和保護并重,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