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慶宏
【摘要】農業是發展山區經濟的基礎,能夠實現糧食與其他主要農產品的供給,也是維護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保障。怎樣解決我國山區農業用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實現我國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最為緊迫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水資源;利用
水是維系人類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性難題。我國作為全世界水資源最為缺乏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的緊缺已經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及人民群眾的生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勢必將大幅度提升,在總量有限的情況下,農業用水肯定會減少。由此看來,我國農業水資源將出現負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更為突出。所以,合理開發與利用水資源,促進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強化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是做好山區水資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農業水資源利用現狀
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較大,但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從而導致山區農業用水嚴懲短缺,特別是我國部分干旱地區更存在著嚴重的用水矛盾,很大一部分農業區域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干旱情況,由于缺水而導致糧食大幅度的減產。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受到了人類的干擾增加,這樣就導致水資源發生較大的變化,其供、用、耗、排等關系都趨于復雜化,山區農業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存在著超采和污染的情況,農業用水效率較低,而且浪費嚴重,同時我國水資源不僅總量缺乏,而且存在著較大的時空變化,水資源受降水的影響,在空間和時間上呈現極為不均衡的分布,有明顯的旱季和汛期之分,這就導致在旱季時山區水資源呈現嚴重的缺乏,而且汛期時,又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不僅導致大量的水資源被棄用,而且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存在著較大的浪費。目前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大量的污染源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到河流及湖泊當中,這樣就給水體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導致水質下降。地表水存在著過度利用的現象,再加之河水污染的加劇,更是導致水資源供需矛盾的突出。
二、加強水資源利用的方法分析
1 完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
隨著我國立法體系的逐步健全完善,我國的水資源立法體系已初步建立,但是,配套法規與監督協調機制還沒有健全,存在多頭管理與水權不明確等現象。因為水資源系統是一個涉及到水文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十分復雜的系統,應當從水資源合理開發、分配與利用,協調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良性發展來進行考慮。因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綜合性戰略,所以要積極推行集成化的水管理模式,強化農業水資源管理的一體化理論研究,并注重和區域水資源管理的具體實踐相互融合。要強化水資源和水環境、水權和水市場及水源涵養等方面的綜合管理,在進行國內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水資源管理技術。
2 加強山區水利設施建設
隨著工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不斷提高農業水資源供給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山區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提高區域供蓄水能力,對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加以調節。對于農業面源水污染,我們要加強防治工作,指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杜絕嚴重水污染事件。另外,我們也可以結合山區土地流轉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整合農業水利資金進行重點支持,明晰農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和管理責任。
3 快速發展節水農業
節水農業是山區農業合理用水的高度概括,是一項農業、水利技術緊密結合,水、土、作物資源綜合開發的宏大的系統工程。我們提到較多的是灌溉節水,但這僅僅是節水農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它還包括農藝節水措施和農業管理節水(政策、法規與體制)。節水農業要發展,技術是依托,管理是關鍵。因此,只有加強山區農業用水的政策、法規的制定和管理,因地制宜地發展各項節水技術的綜合集成,最大限度地減少農田灌溉各個環節中水的損失,提高水資源的總體利用效率,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節水,而這也正是解決中國水問題的根本途徑所在。
4 提高農業水資源的經濟效益
要根據量水而行和以水定發展之原則,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建立起和水資源相適應的新型經濟結構。要結合農業實際需要,因地制宜,不斷調整作物布局與內部農業產業的布局。在缺水地區,要嚴格限制高耗水農作物的大面積培植,積極鼓勵發展用水效率比較高的高新農業技術,不斷擴大節水型農作物的栽培面積,盡量減少耗水量大及經濟效益低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在飼養業發展上,要增加耗水較少的禽類飼養,同時減少耗水較多的畜類飼養。在農村能源上,應當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及沼氣等各種新能源。在農業生活用水上,要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用水方式與習慣,并使用帶有節水功能的水龍頭與噴頭,從而倡導節約用為水。
5 實施農田灌溉高效用水
由于目前農業用水存在著很大的浪費,使得世界水資源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所以發展高效用水的農業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提高水的利用率,發展節水農業不僅是解決未來農業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須把握住農業灌溉過程中的主要環節,盡可能大地提高農業灌溉各個環節中水的轉化和產出效率,使得農業灌溉過程既節水又高產,實現高效用水的目的。另外,在采用技術措施的同時,還應該重視非技術措施,如完善管理體制和技術服務體系,農業水資源立法,農業供水水價的合理調整等,從而提高農業用水的管理水平,提高田間作物水的生產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山區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隨著我國人口的繼續增加及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加強水資源的利用問題已變得更加緊迫。要解決好山區農業水資源的開發難題,唯有合理配置地水資源,通過充分節約用水與高效用水,方能解決山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進而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苗鑫, 陳改娣, 楊曉雪. 淺析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用評價[J]. 中國科技財富, 2010(22):148-148.
[2]陳凱書. 淺談農業水資源的利用[J]. 吉林農業c版, 2011(3):28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