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呈祥 王潔 余賢美 安淼



摘要:以基砧為君遷子、大別山野柿和DIL-3的6年生細長紡錘形柿樹魯柿1號(分別簡稱君遷子魯柿、野柿魯柿、DIL魯柿)為試材,測定了不同冠層枝類組成、光照分布、產量和品質等指標,以期了解冠層光照分布對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實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同立地條件下,君遷子魯柿、野柿魯柿、DIL魯柿樹體適宜光合區比例分別為56.24%、64.37%和67.01%,平均株產分別為35.20、32.42 kg和41.09 kg,折合666.7m2產量分別為3 410.0、2 921.6 kg和2 172.1 kg。DIL魯柿的果實產量和品質優于君遷子魯柿和野柿魯柿,君遷子魯柿的果實產量和品質優于野柿魯柿。可見,魯柿1號以DIL-3和君遷子為砧木,采用細長紡錘形樹形其樹冠光照好,產量高,品質優,是生產上值得推廣的砧穗組合和樹形。
關鍵詞:砧木;紡錘形;冠層;光照;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5.216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10-0032-04
柿原產中國,2011年我國柿樹收獲面積72×104 hm2(占世界90.13%),產量305×104 t(占世界76.05%)[1-3]。但由于我國柿果品質差,優質果率低,內外銷路不暢,嚴重制約了柿產業的發展。因此,提高果實品質是增強我國柿果市場競爭力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問題。近年來,關于柿樹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已有較多的研究,但不同砧木對柿樹冠層光照分布及產量品質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試驗通過對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柿樹紡錘形樹冠光照分布及樹體枝葉數量和空間分布的測定,以確定紡錘形樹冠光照分布對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從而為采用合理的良種良砧和樹形,提高優質果率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魯柿1號柿樹試驗園設在山東省沂水市高橋鎮鳳凰莊村。當地屬魯中南低山丘陵,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3℃,極端最低氣溫-18.2℃,極端最高氣溫39.2℃,年平均降水量770.3 mm,年日照時數2 420.5 h,無霜期206 d以上,土壤為褐土,pH值6.8,自然條件適宜柿樹生長。
1.2試驗材料
試驗樹品種為魯柿1號,6年生,基砧分別為君遷子、大別山野柿和DIL-3(以下簡稱:君遷子魯柿、野柿魯柿、DIL魯柿)。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株行距2 m×4 m,野柿魯柿株行距2 m×5 m,其樹形均采用細長紡錘形,土、肥、水管理較好。選取樹冠大小基本相同的君遷子魯柿、野柿魯柿、DIL魯柿各5 株,按照魏欽平、曲俊賢等[4,5]的方法,以樹干為中心,從樹冠基部開始,分別向上、向四周每隔50 cm綁一根竹竿,構成不同方位、層次(50 cm×50 cm×50 cm)立方體;把樹冠水平方向分成內膛(距樹干50 cm)、中部(距樹干50~100 cm)和外圍(距樹干大于100 cm),樹冠垂直方向分成下層(距樹冠基部50 cm)、中層(距樹冠基部50~100 cm)和上層(距樹冠基部大于100 cm)。
1.3試驗及測定方法
12月上旬冬剪之前,對不同砧木柿樹樹冠的枝量和枝類組成按照樹冠的分格進行統計。長度<10 cm 的枝條為短枝,10~20 cm 的枝條為中枝,>20 cm 的枝條為長枝[6]。在8 月中下旬和9 月中旬選擇晴天,用3415QM 型手持光量子計測量不同砧木冠層每個方格內的光照強度。
魯柿1號10月中下旬果實采收期,統計不同砧木柿樹樹冠每個方格內果實個數,計算產量。每個方格采5個果實,分別測定外觀和內在品質。采用電子天平測單果重;游標卡尺測果實的縱橫徑,并計算果形指數;果實著色指數=Σ(各級代表數值×果實數量)×100/(果實總數量×最高級代表數值),果實著色指數分5級:1級,著色面<20%;2級,20%≤著色面<40%;3級,40%≤著色面<60%;4級,60%≤著色面<80%;5級,著色面≥80%。果面光潔指數=Σ(各級代表數值×果實數量)×100/(果實總數量×最高級代表數值),果面光潔指數分為5級:1級,果面光潔指數<10%;2級,10%≤果面光潔指數<30%;3級,30%≤果面光潔指數<60%;4級,60%≤果面光潔指數<85%;5級,果面光潔指數≥85%。果銹指數=Σ(各級代表數值×果實數量)×100/(果實總數量×最高級代表數值),果面果銹指數分5級:1級,果面無銹斑;2級,果面銹斑<0.5 cm2;3級,0.5 cm2≤果面銹斑<1.0 cm2;4級,1.0 cm2≤果面銹斑<2.0 cm2;5級,果面銹斑≥2.0 cm2[7]。
采用GY-1型果實硬度計測定去皮果實的果肉硬度;WYT-4型糖量計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
2結果與分析
2.1樹冠結構特點和枝類組成
DIL魯柿干高40~60 cm,干周25~35 cm,冠幅1.8~2.5 m,樹高2.5~3.0 m,中心干上主枝15~20個螺旋狀排列,主枝開張角度90°~115°。君遷子魯柿干高60~80 cm,干周35~45 cm,冠幅2.8~3.2 m,樹高3.2~3.5 m,16~20個主枝螺旋狀排列,主枝開張角度85°~115°。野柿魯柿干高85~115 cm,干周35~45 cm,冠幅3.1~3.5 m,樹高3.0~3.5 m,12~15個主枝螺旋式排列,各主枝開張角度95°~105°。
不同砧木柿樹冠層的枝量和枝類組成的空間分布有一定差異。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總枝量分別1 304條和1 245條,二者差異不大;野柿魯柿枝量較多,為1 505條。從不同冠層枝量分布來看,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的下層枝量最多,中層次之,上層最少,自下而上依次減少;野柿魯柿下層枝量最多,中層和下層枝量相當,也呈自下而上遞減的趨勢。從枝類組成來看,三種柿樹中野柿魯柿長枝比例為22.9%,說明樹勢較旺;DIL魯柿長枝比例最小,為10.4%,短枝比例最高,為68.9%;君遷子魯柿長枝比例居中,為18.3%,短枝比例為59.4 %(表1)。
2.2光照分布
研究發現,不同砧木柿樹冠層的光照強度從下到上、由內到外均為逐漸升高。由表2 可以看出,三種柿樹中,野柿魯柿的無效光合區(相對光照強度<30%)占整個樹冠的比例最高,為33.62%;其次為君遷子魯柿,為24.56%;DIL魯柿最低,為21.41%。適宜光合區(相對光照強度30%~80%)比例以DIL魯柿最高,為67.01%,枝條數量分布相對合理,光照好;君遷子魯柿居中,為64.37%;野柿魯柿最低,為56.24%,枝條數量多密閉,無效光區高。≥80%的相對光強區以DIL魯柿所占比例最高,為11.58%,略高于君遷子魯柿和野柿魯柿。
2.3果實產量及其分布
由表3 可知,不同砧木柿樹以DIL魯柿平均單株產量最高,君遷子魯柿次之,二者分別比產量較低的野柿魯柿提高了26.7%和8.6%。不同砧木柿樹冠層產量的分布也有差異,DIL魯柿下層產量最高,占單株產量的39.1%,中層占33.0%,上層占27.9%。君遷子魯柿下層和中層產量相當,分別占單株產量的36.7%和34.8%,上層占28.4%。野柿魯柿下層產量占單株產量的40.8%,中層和上層產量差異不顯著,分別占31.4%和27.8%。同一砧木柿樹隨著冠層的升高,產量逐漸下降。
2.4果實品質
由表4 可知,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實平均單果重在129.6~216.2 g之間,下層單果重小于中層和上層,可能是該層結果較多的緣故。同一冠層DIL魯柿單果重較大,君遷子魯柿單果重居中,野柿魯柿單果重較小。中層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單果重均極顯著大于野柿魯柿,而上層DIL魯柿單果重極顯著高于君遷子魯柿和野柿魯柿。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形指數在1.04~1.11之間,其中上層的果形指數基本小于下層和中層,中層和上層DIL魯柿果形指數顯著小于野柿魯柿。果實著色以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較好,野柿魯柿稍差。同一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實著色指數上層最高,下層次之,中層最低。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其果實光潔指數在2.96~3.65之間。中層DIL魯柿果實光潔指數顯著大于野柿魯柿,而上層君遷子魯柿光潔指數顯著大于DIL魯柿,下層差異不顯著。
果銹指數越低則果銹面積越小。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銹指數在1.66~2.37之間。下層DIL魯柿果銹指數顯著低于君遷子魯柿和野柿魯柿,中層和上層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果銹指數均極顯著低于野柿魯柿。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實硬度在6.4~8.5 kg/cm2之間。中層和上層,野柿魯柿的果實硬度極顯著高于君遷子魯柿和DIL魯柿,下層DIL魯柿果實硬度顯著低于野柿魯柿,與君遷子魯柿差異不顯著。不同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2%~21.1%之間,三個冠層均以DIL魯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且與君遷子魯柿和野柿魯柿差異極顯著。同一砧木嫁接的魯柿1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隨冠層的升高而升高,上層高于中下層。
3討論與結論
多年來,我國柿樹管理粗放,樹體高大,樹冠大,光照差,成花少,對產量品質影響較大。歐毅等[9]研究了君遷子砧次郎甜柿樹冠內不同部位光能的分布,光照對光合效應、樹體生長結果和果實品質有明顯的影響,相同部位不同高度葉幕層的著果率與相對光照率呈極顯著相關,樹冠內各部位果實品質由于光照分布不同存在明顯的差異。李先明等[10]研究了陽豐甜柿開心形冠層的結構特征以及冠層不同部位葉片的光合作用差異,相同品種采用不同砧木其樹冠的冠層有所不同,柿果產量和品質也有差異。采用合理的樹形,改善樹冠光照分布是提高柿果產量和品質的重要途徑。
本試驗研究了魯柿1號在不同砧木嫁接下,細長紡錘形冠層光照分布、產量和品質等因素,表明細長紡錘形DIL魯柿、君遷子魯柿和野柿魯柿樹冠適宜光合區分別為67.01%、64.37%和56.24%,按單株產量折合每666.7m2產量分別為3 410.0、2 921.6 kg和2 172.1 kg。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的果實產量和品質均優于野柿魯柿。表明不同砧木冠層光照分布主要與樹冠的總枝量、不同枝類的空間分布和枝葉的密閉程度直接相關,且影響樹冠內的通風透光、花芽形成、開花坐果和果實品質。柿樹為喜光樹種,同一品種在不同砧木嫁接下,其光能的利用有所不同,產量和品質也有所差異。目前,我國的柿樹多為君遷子砧喬化栽培,大部分柿樹都是放任生長,幾乎不整形,光能利用差,不利于果實產量和品質的提高,而DIL魯柿和君遷子魯柿采用細長紡錘形使樹冠光能利用率高,果實產量高,品質優良,達到了優質豐產的目的,是生產上優先采用的砧穗組合和樹形。
參考文獻:
[1]
宿福園,張青林,金莉,等.第五屆國際柿學術研討會總結報告[J]. 果樹學報,2013,30(3):500-503.
[2]艾呈祥,秦志華,辛力. 2013年中國柿產業發展報告[J]. 中國果菜,2014,34(2):10-14.
[3]Yu X M, Qin Z H, Ai C X.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of jirou persimmon anthracnose disease from Yishui, Shandong, China[J]. Acta Horticulturae, 2013, 966:271-276.
[4]魏欽平,王麗琴,楊德勛,等. 相對光照度對富士蘋果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氣象,1997,18(5):12-14.
[5]曲俊賢,范崇輝,杜榮,等. 不同栽培方式下蘋果紡錘形冠層光照分布及產量品質效應[J]. 西北農業學報,2009,18(4):213-217.
[6]楊勇. 柿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78-82.
[7]NY/T1309-2007,農作物種質資源鑒定技術規程柿[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8]張俊鳳. 植物生理實驗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歐毅,王進,王玉霞,等. 甜柿樹冠光能分布對光合效應與結實的影響[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1):69-72.
[10]李先明,秦仲麒,涂俊凡,等. 甜柿開心形冠層結構特征及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15,27(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