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新 鄭桂蘭
期中考試過后,多年任教畢業班的王老師調整到了初二年級,恰巧擔任女兒班英語教師。與原來的老師相比,王老師不但“人到中年”,而且還“一臉嚴肅”。面對“如此老師”,同班里其他同學一樣,女兒不太喜歡王老師,進而感覺她學習英語的熱情也不高。
“王老師多年任教畢業班,是大家公認的優秀教師,還擔任著學校年輕教師的指導工作,專業水平很高啊……”為了讓女兒盡快適應新老師,我不斷做她的思想工作,但內心的擔憂依然存在。
沒想到幾天之后,女兒的狀態開始有了奇妙的變化。放學后,先拿出英語課本進行復習和預習,吃飯時總愛談起英語課和王老師:什么王老師的英語口語說得特別好;什么王老師對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非常好,從不批評我們;什么教師節王老師送我們每人一塊巧克力;什么王老師的兒子畢業于復旦大學,在上海外企工作;今天的單元檢測得了個滿分;今天王老師穿了一件花裙子感覺特年輕……
“你們是在上英語課呀?還是在研究王老師啊?連老師的家庭情況都這么清楚?”妻子故意問。
“不明白了吧,告訴你們,我們的王老師有個很大的‘特點,每次布置作業,都要我們自己交給她,除了當面給我們批閱,講解錯誤之外,當然也要閑聊幾句啦,所以我們就知道了很多關于王老師的事情了,現在同學們可喜歡找王老師交作業了……”女兒一臉的興奮。
“這不就是‘面批作業嗎?面批作業需要教師付出很大的時間和精力的,王老師有這么多時間嗎……”妻有些懷疑。
“不信是吧?等開家長會到王老師辦公室看看就知道了。再告訴你們,每次作業王老師還都有詳細的記錄呢,誰錯了哪個題她都標得清清楚楚,在她的辦公桌上滿是這樣的記錄本。王老師說她多年來一直這樣做,這是她最大的收獲,看到記錄本就想到了教過的學生,這樣的記錄本她家里都裝了好幾個抽屜了……”
幾天來,女兒的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我真的好想去看一看、翻一翻王老師的這些記錄本。作為教育同仁,與年長的王老師相比,我感到汗顏,我們真的應該向王老師學習,學習她對教育的熱愛、對職業的執著、對學生的負責……當然,更要學習王老師對學生作業“面批”的做法,重塑我們的“作業觀”。
不由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則消息:美國學者羅西(C·C·Ross)與亨利(L·K·Henry)曾做過一個實驗,把班內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后做練習。對于學生練習的情況,第一組同學每日告知其學習的結果;第二組每周告知其結果;第三組則不告知其結果。如此進行八周后,得到的實驗結論是:每日反饋較每周反饋的同學學習效果要好,而不知道自己學習效果的同學,則很少進步。
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面批”作業的作用,它符合了人們的認知規律。我們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最關心的總是做這件事的對與錯或效果如何,而過一段時間,甚至一天、兩天、三天、五天后這種關心程度便逐漸淡化了。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在學生作業完成后最關心對錯、優差的時候,老師面對面加以肯定或否定,吻合了學生的心理、滿足了學生的需要,給學生帶來了深刻的記憶,及時強化了其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通過師生的談話形式,學生思維活躍,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有效矯正了錯誤,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
為了提高“面批”學生作業的時效性,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簡單的形式:
可以上課時間面批。課堂上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練習題,留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教師可以巡視課堂,對學生完成的題目進行批閱并加以指導。運用這種辦法,學生能及時更正錯誤,教師能及時得到反饋信息,隨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調整。這種方式能真正讓學生起到及時練習所學知識、鞏固所學內容,實現“堂堂清”的作用。如按教師在每個學生平均花費二分鐘的時間計算,五節課的時間就會對所有的學生面批一遍,一周會關注學生一次,其效果可想而知。
可以自習課面批。在自習課上,學生一般是練習為主,多數情況下教師僅起到了檢查學生紀律情況的作用,雖然自習課的時間支配權在學生,但自主學習和面批作業是不沖突的,在自習課上教師的面批可以采取“點名面批”和“主動面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進行“點名面批”,旨在幫助輔導,解決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至于出現“問題積累”終成為“后進生”。而對于學習自覺性較高,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主動面批”,對于他們的作業除了題目的正確與否外,教師更要關注他們方法是否科學簡單,步驟是否清晰合理,書寫是否認真規范……時間允許的話也可以剖析題目的類型特點、歸納解題經驗和做法等,這樣在對他們“拔高”的同時,也利用他們學科素養的提升,如此面批無形中便落實了分層教學,其意義和價值更大。
也可以課外面批。學生上交作業后,教師可全批全改、或有針對性地批改,從中發現問題較大的學生作業,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相關同學進行面批面改,做到錯題不過夜。當然,如果把課外面批與課外輔導結合起來,其實效性會更加突出。
還可以分類面批。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把學習水平相當或相近的同學召集起來進行面批,除了指出他們存在的共性問題外,還可以進行作業對比,肯定作業中的優點,擴大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由于這些同學們的差距不大,更容易激發起他們相互競爭、積極上進的熱情,當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就變得簡單起來。
面批作業,可謂優點多多、意義深遠。既可以讓老師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便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設計,讓課堂變得高效;也可讓作業的布置更有針對性,使學生的練習和學習能緊密銜接,起到及時鞏固新知識的作用,有效解決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更是搭建了一種師生交流的途徑和平臺,增進了師生的彼此了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親其師、信其道”成為可能……
老師們,對待學生的作業問題我們真的應該虛心向王老師學習、看齊,學生作業還是“面批”的好!
(作者單位: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召口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