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大唐集團在川水電站分布于大渡河、嘉陵江、岷江、金湯河等多個流域,分屬于三家的子公司,各家管理模式不一,集約化運行管理水平不足。為踐行現代發電廠無人值守的先進管理理念,提高大唐集團在川電企在防洪、供水、航運,優化調度等方面的綜合效益,大唐集團2016年做出了新一輪戰略部署,在原計劃籌建長河壩、黃金坪成都集控中心的基礎上,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建設大唐四川集控中心,逐步將集團在川電站納入集控,統籌調度集團在川的發電資源。
【關鍵詞】集約化;無人值守;優化調度;流域集控
1、流域概況
長河壩、黃金坪梯級電站所在的大渡河流域,發源于果洛山南麓,地勢北部高,中部隆起,東南部最低,地理位置界于東經99°42′~103°48′,北緯28°15′~33°33′之間。控制流域面積為56648km2,占全流域面積的73.2%,多年平均流量843m3/s。
2、水情系統概況
長河壩、黃金坪梯級水情站網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建設期水情信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獲取,由成勘院提供壩址以上干支流7個水文站、6個雨量站、1個水位站的實時水情信息,另一部分是2016年9月開始在猴子巖至黃金坪區間2906km2的流域面積內新建6個雨量站、6個水位站,另接入上游左岸支流金康公司在金湯河流域建設的8個雨量站,2個水位站和1個水文站水情信息,滿足長河壩、黃金坪的水雨情監測需求,具備接入集控中心的條件。
3、系統架構
水調自動化系統需遵循統一、開放的標準,采用C/S、B/S相結合的三層分布式的網絡架構和高級功能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從數據安全、系統穩定、功能全面、操作便捷四個方面入手進行設計。
根據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要求和集控中心工作需要,水調自動化系統應分為II、III、Ⅳ三個安全分區,各分區間通過正、反向隔離裝置進行物理隔離,保障各分區的安全。
①安全II區。主要布設數據庫、遙測采集、通信程序、應用程序、短信發布等基層數據功能。服務器采用雙網冗余熱備份,從硬件上保障系統的安全性;通信程序設置實時監測和數據中斷補傳機制,保障數據的完整性;應用程序采用分布式結構,均衡系統開銷,保障系統的穩定性。
②安全III區。主要布設對外通信功能,與長江委、省防辦、氣象臺、成勘院等部門通信,原則上均采用2M光纖+防火墻的方式保障通信安全。與大唐國際、大唐集團通信采用VPN+防火墻的方式,實現集團內信息通信暢通。
③安全Ⅳ區。主要布設互聯網公網通信功能,采用防火墻+路由器的模式,通過賬戶權限設定,實現隨時隨地通過公網進行簡單信息查詢。
4、系統要求
4.1 數據庫平臺
基礎數據作為水電生產的立本之源,對水庫調度的決策分析、優化運行至關重要,水調自動化系統的數據庫平臺應從硬件、軟件上進行優化設計,確?;A數據的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
①硬件方面。應采用兩臺及以上的數據庫服務器組建服務器集群,在服務器集群內搭建虛擬操作系統,數據庫運行于虛擬系統。一方面,虛擬的數據庫IP可避免絕大部分的網絡攻擊,另一方面采用集群模式運行,一臺或多臺服務器故障時,也能夠保證數據庫正常運行。
②存儲方面。應采用獨立冗余磁盤陣列的模式進行數據存儲,即可以加快數據存儲速度,又可以通過冗余備份,確保一塊或多塊磁盤損壞時的數據完整性。
③軟件方面。應實現分區間的同步備份、定時備份和定期獨立介質備份。
4.2 數據采集平臺
采集平臺需具備多信道、多種通信協議的解碼能力,能夠實時采集衛星、GSM、GPRS、4G以及串口、光纖、網絡等多種通信類型的數據。
①遙測數據采集。能夠對遙測數據進行糾誤,對錯誤極值進行剔除;能夠對遙測站各類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對故障站點進行報警;能夠對原始來報進行查詢,能夠自動生成暢通率統計報表。
②監控數據采集。能夠實時采集機組負荷、機組流量、閘門開度及泄洪流量信息,并準確運用到水務計算、泄洪預警等功能。
③發電計劃及上網電量采集。能夠通過實時通信方式,實現各電廠每日的上網電量和發電計劃采集,包括流域上游電站的發電計劃,為來水預報提供依據。
4.3 數據處理平臺
數據處理平臺主要實現水情、雨情、實時負荷、發電計劃、出入庫流量、氣象等原始數據的按需整理,生成日、周、旬、月年等各類報表。
4.4 通信監控平臺
①遙測站點監控。能夠實時監控遙測站點的水雨情、遙測站電壓、最近來報情況進行監控,當遙測站點故障時,予以文字、色彩、聲音等方式進行告警。
②通信進程監控。實時監控與監控系統的機組負荷、閘門等信息的通信情況,通訊異常時及時提示故障部位。
③水庫運行監控。實時監控降雨、流量、水位過程,以綜合水情圖,降雨柱狀圖、水位、流量過程線等方式予以顯示,具備越界提醒功能。
4.5 水文預報平臺
水文預報是指根據流域產流特性和匯流規律,利用前期、實時和未來的降雨、氣象信息,進行模型計算,對未來的來水進行預測。具備洪峰預報、洪量預報、過程預報等;要求3~9h預報精度為甲等、12~72h預報精度為乙等以上。
4.6 水庫調度平臺
調度系統需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水庫調度功能設計,要求流程正確,決策靈活,能夠指導生產。具備防洪調度、興利調度、補償調度等多種調度模式
4.7 信息發布平臺
通過短信系統和Web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和查詢功能,實現實時來水、降雨、負荷、氣象等各類信息的發布和查詢。
4.8 值班監控平臺
監控流域實時降雨、水情信息;監視來水的實時預報成果和調度方案;實時監控各類通信狀態,包括遙測站運行狀態、閘門開啟情況、應用程序進程狀態等;實時記錄值班工作內容,來電、傳真記錄、交接班事項等值班工作內容。
5、建議與展望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水文等基礎信息共享具備了技術條件,建議開展流域水情信息共享平臺研究,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 舒凱,李厚俊.電網水調自動化系統中心站與分中心站數據通信方案探析[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測.2008.
作者簡介:楊會剛(1985-),男,河南南陽人,工程師,碩士。從事水庫優化調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