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姝紅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中有動力、有意思、有成就,這樣才能激發、培養并保持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發展潛能。
數學興趣求知欲心理特征體驗生活化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中表現出的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興趣培養出來了,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學,大多數人認為枯燥無味,過于抽象,不好教,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由此可見,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
一、分析課程本身的興趣點所在。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學本身的實用性、規律性等數學本身的特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機制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喚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教師要認真從小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原理,使學生感覺到生活是數學,萌發出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學習“整除”時,就可將能被2、3、5等整除的數的特征做詳細講解,不僅使學生掌握這種規律,還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神奇與魅力所在,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出生活性,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孩子觀察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同時有目的地開展一些課外活動,為孩子提供一些觀察生活的環境和機會。
二、掌握學生心理特征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強,教師要抓住這一心理特征,打破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現象,為學生營造主動學的機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可以把學生帶到籃球場上,先讓學生自由走籃球場一周,弄清什么是籃球場的周長,再讓學生分組用卷尺測量并計算籃球場的周長,最后回到教室匯報計算方法。長+長+寬+寬;長+寬+長+寬;長×2+寬×2;(長+寬)×2;最后通過比較、討論,總結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整個教學過程,解放了學生的大腦和雙手,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的表現欲也很強,課堂教學中要關愛每一個孩子,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成功的機會。注重分層教學,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地給予言語的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牢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必須重視課堂的練習,課堂練習要面向全體,作業設計要有梯度,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游戲。教師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勝。學生在游戲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采用擊鼓傳花、全班口答、雙人搶答比賽、按小組“開火車”,看那列“火車”開的又對又快等等。
三、注重課堂教學設置
(一)巧妙設置導語,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每一節數學課時,都要精心設計導課環節,從而起到先聲奪人,扣人心弦的的作用,使學生渙散游離得心在短時間內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去,好的導語可以讓學生保持整堂的學習動力。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導入、情景導入、問題導入、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實物演示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教學10的加減法時,采用兒歌的方式,小孩子邊拍手邊唱“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孩子在愉快的兒歌中很輕松地掌握了湊十法。再譬如故事導入。這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好形式。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構思相關的故事。課堂上講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學,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而不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故事導入宜短忌長,故事本身要能說明問題,教師有時還需要啟發引導,才不會使學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二)運用多種教學機制,培養興趣。
一是教學生活化。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將數學“生活化”,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應真正地回歸到兒童的生活中去,用生活化的例子來代替枯燥的數學等式,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發現、探究、認知和掌握數學知識。
二是教學新穎性。注重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制作一些有針對性的課件,集文字、圖像、錄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三是教學競爭性。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看誰的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
四是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寬松愉快的環境里往往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有利于個性發展,有的老師為了組織好課堂教學紀律往往要求孩子上課必須坐好,不許說話。實際上,過多的限制,往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只有創造輕松活潑、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的用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給學生創造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學生才能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大膽發言,積極思維。
(三)正確運用評價機制,保持興趣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雙邊互動活動,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之后,如果得不到正確的評價,久而久之也會消退。因此,老師要及時給予正確的評價,以保持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專業鉆研、探討。例如,有的學生用課余時間完成了書上或練習冊上中的思維訓練,老師就要及時在課堂上表揚鼓勵,稱贊他們愛學習,能自覺學習。學習成功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能夠使已產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長久的保持。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中有動力、有意思、有成就,這樣才能激發、培養并保持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發展潛能。
參考文獻:
[1]張西庭.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64.
[2]金先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成功,2013,(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