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微創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和可復制等特點,被認為是改變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狀況的有益探索和嘗試,部分具備創新和創業意識的大學生可積極投身微創業的實踐。據此,對大學生微創業的模式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微創業;大學生;微創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149-03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盵1]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讓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的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2]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到:“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3]教育部 2014 年 12 月 10 日公布了《關于做好2015 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指出,將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其中包括“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4]等內容。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面向世界的高度,對我國新時期的創業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體現了對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和對社會的高度關注,也在全國范圍宣起了創業熱潮。IZP(億贊普)大數據庫給出的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創業團體包括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校大學生和海歸人員三類,作為充滿朝氣、敢想敢拼的大學生已然成為創業主體,然而由于諸多局限,目前大學生的創業形式主要以微創業為主。微創業是指用微小的成本進行創業或者在細微的領域進行創業,網絡微時代環境下,微創業也特指通過微平臺或者網絡平臺進行新項目開發的創業活動。微創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和可復制等特點,被認為是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現狀、促進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有效探索和嘗試。
一、大學生微創業的意義
大學生微創業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微創業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也為市場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據全球創業觀察報告顯示,每新增一個創業者,當年帶動的平均就業人數為2.77人,未來五年帶動的平均就業人數為5.99人[5]。中外歷史經驗證明,小微企業的吸納能力比大企業要強得多。因此,中小企業對緩解就業的貢獻也更為顯著??梢姡髮W生微創業項目數量的增加可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難問題。
大學生微創業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就業乃民生之本,也是關乎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微創業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問題,增加就業人員收入,也是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手段。通過大學生微創業,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生活質量上升之后人們才能安居樂業,引發社會矛盾的各種潛在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社會才會穩定、和諧。
大學生微創業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微創業是大學創業教育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現實需要,結合時代要求將大學生學到的文化知識及創新創造能力運用于創業實踐的產物。大學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帶動學業、促進就業和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始終堅持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立足點[6]。通過微創業實踐,大學生的市場觀察敏銳度、合作溝通能力、責任感、冒險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大大增強。
大學生微創業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微創業不僅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會提供一定數目的就業崗位,從而刺激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大學生微創業可以為社會發展和伴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產生的大量輔助性、配套性和創新型需求服務,從而保持市場的旺盛力,擴大市場的繁榮度。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微創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寬廣的舞臺。
二、大學生微創業的優勢
大學生敢于創新。大學生朝氣蓬勃、敢于創新、思維活躍、勇于挑戰,為了追尋的目標,勇往直前,從不畏懼困難,這是創業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敢于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發出挑戰的創新意識是大學生微創業的動力源泉,成功的堅實基礎。微創業大學生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特別是在關系大學生生活、工作、學習方面他們甚至能引領行業發展的趨勢。比起工作多年的創業者,敢于創新是大學生微創業成功的一把利劍。
大學生擁有較強理論素養。新時期的青年大學生普遍具有積極向上、學習能力強等優點。經過大學期間的專業知識學習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大學生的理論知識進一步豐富,擁有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若將其運用于微創業實踐,將會對微創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大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較強,懂得在微創業過程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增加微創業成功的幾率。
國家對大學生微創業的政策支持較多。為了增強大學生微創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國家乃至各級政府部門都在工商、稅務、創業貸款、貸款利率優惠、人才服務優惠等多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些項目扶持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微創業道路上的諸多障礙,使得大學生可以無顧慮地投入到微創業中。
三、大學生微創業的模式
大學生想要微創業成功,清華大學教授雷家認為必須要具備四大要素:一是商機;二是要有創意和商機匹配;三是輕資產、小團隊就能干;四是市場的窗口已經敞開[7]。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大學生微創業主要分布在創意文化領域、網絡創業和服務業等多個方面。不同的教育者對大學生微創業的模式給出了不同看法,吳曉義認為可以分為五類,即用微小的成本進行創業、用業余時間和閑置資金以眾籌方式進行創業、用互聯網平臺以及微網平臺開發新項目進行創業、在細微領域進行創業和在公司(或企業)平臺進行內部創業[8];張利君認為,大學生微創業包括自雇型創業、專業型創業、產品創新型創業三類[9]。結合當前大學生微創業實際,本文認為微創業模式主要包括結合專業技術的微創業、結合微平臺的微創業、結合社會資源的協同微創業和結合傳統企業的微創業四類。
結合專業技術的微創業模式。此類創業模式是指將大學生擁有的專長或技術發明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方式,多從微創業者本身的專業角度出發,找準切入點,通過技術與創意的結合產生價值,主要是利用微創業者所學專業技術創造盈利點。對大學生而言,積極參加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的專業化微創業活動和各級各類創業比賽,可以快速獲取微創業所需的經驗及啟動資金,幫助大學生快速實現創業成果的轉化工作。結合專業技術的微創業使得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不斷涌現,既有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有組織管理的創新、研發組織方式的創新和銷售渠道的創新。此類微創業模式要求微創業者既有高精尖的專業知識,也擁有全面統籌的能力和先進的創業理念,故不少優秀大學生利用此方式將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于微創業實踐。
結合微平臺的微創業模式。大學生對網絡的認可度普遍較高,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給微創業帶來了巨大商機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結合微平臺的微創業模式迅速被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采納。結合微平臺的微創業模式是建立在眾多社交媒體基礎上的微創業模式,由于熟人或者朋友圈本身就具有黏性,通過在微平臺發布產品信息進行微創業,這些信息的傳播不僅意味著更多的關注,也意味著這些關注的人就是客戶本身,依托網絡平臺的微創業傳播過程中的極強互動性,有效地建立了電商和顧客之間及時雙向溝通的有效渠道。此類微創業模式具有投放精準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是一種強調參與性和互動性的微創業模式,由于沒有資金壓力和庫存風險,不存在物流和售后等問題,大學生在課余利用各種社交網絡就可以經營,因此這是目前大學生中最常見的微創業模式。
結合社會資源的協同微創業模式。微創業并不是單打獨斗,很多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因為不同的創業需要走到一起形成創業團隊,集團隊之力多平臺尋求社會資源,力求突破資源束縛,獲得社會其他企業的資助,將企業的需求與大學生所具備的優秀素質快速匹配,達到資源共享,共同創業的目的,如以校園文化生活為起點開展的外賣派送平臺、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校園物流平臺等微創業實踐。此外,利用政府的青年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基地、各級各類孵化器等具備創業的良好物理空間和服務體系開展微創業的案例也層出不窮。在與各級各類社會資源廣泛結合的形勢下,微創業大量與農業、餐飲、醫療、教育等其他行業融合,微創業模式越發市場化、規范化,微創業的形式也越發豐富。
結合傳統企業的微創業模式。傳統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資金和成熟的顧客群體,但經濟、社會的變化使得眾多傳統企業的發展遭遇瓶頸。如何轉變、尋求新的發展是當前擺在傳統企業面前的問題。當下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經過微改造或者微變化,放棄原有的宣傳模式,通過微創業者和商家構建的O2O平臺,借助多種高精準、低成本的微營銷手段積極為傳統企業宣傳造勢,擴大用戶群體,這種微改變不僅大大降低了營銷成本,也迎合大學生的消費習慣,使傳統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此模式下,結合傳統企業的微創業業態多元多變,也推進了新業態的不斷涌現。
四、大學生微創業模式存在的問題
盡管微創業模式多元,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應當在高校創業教育中不斷總結和盡量規避。一是如何提高微創業成功率的問題。微創業者一般都是初次創業者,微創業過程中需要協調的內部人事關系、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進一步開發市場資源的困難都降低了微創業成功的可能性,經驗不足的初次創業者需要較多的指導與幫助,如何集多方之力構建微創業指導培訓體系是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二是微創業相關法律法規欠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微創業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和團隊融資界限的問題,加之網絡安全事故頻發,部分微創業企業成立初期便處在法律邊緣和法律保障體系不涉及領域,在此環境下經營者除可能做出制假、售假或欺詐等非法行為外,其資本的回籠和安全等問題也不容小覷。三是產品推廣飽和的問題。大多數微創業企業在創業初期主要通過微博、微信等微平臺營銷方式擴展銷售渠道,但當用戶群體達到飽和而無其他有效營銷手段融入時,此類營銷方式會對微創業產生負面影響。四是微創業企業擴展的問題。與傳統行業相比,微創業宣傳形式新穎多變且信息擴散迅速,許多顧客也許就是出于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去體驗微消費,因此微創業企業如何在與同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行業競爭中必須思考的問題。此外,如何解決資金成本、客服售后人手不足等諸多制約微企業盈利和發展的因素,發展和壯大微企業也是眾多微企業成長必須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新華網,2012-12-14.
[2] 李克強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并致辭[EB/OL].新華網,2014-09-10.
[3]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EB/OL].新華網2015-10-30.
[4]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教育部網站,2014-12-10.
[5] 賴德勝,李長安.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分析及政策選擇[J].經濟學動態,2009,(2):83-87.
[6] 夏春雨.試論高校校園創業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J].教育探索,2010,(10):34-35.
[7] 大學生微創業贏在“想象力”和堅持[EB/OL].中工網,2015-10-30.
[8] 吳曉義.微創業:概念、作用與扶持機制[J].廣東科技,2014,(13):46-48.
[9] 張利君.我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的探索與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9):64-68.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