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瓊
【摘要】沭陽縣簡稱沭,因位于沭水之陽而得名,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淮海經濟區、沿海經濟區交叉輻射地帶,是江蘇省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系下游,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縣域介于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東與連云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
境內縣域內有新沂河、淮沭新河、柴米河、柴南河、沂南河、北六塘河、大澗河、薔薇河、古泊河、岔流河等河流,其中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河縱穿南北。自古以來就有“洪水走廊”之稱。
【關鍵詞】沭陽縣;水環境現狀
一、沭陽縣水資源現狀
1、地表水資源量
沭陽縣多年平均降雨量912.2mm。降雨量在全縣空間分布上較為均勻,陰平、 青伊湖、沭陽、吳集、馬廠、穿城、來龍庵降雨量分別為902.6mm、893.5mm、917.6mm、943.7mm、921.4mm、908.1mm、898.7mm。全年中降雨量最大為7月份257.4mm,最小為1月份8.6mm,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 ,全縣降雨量在年際、年內時間分布上很不均勻,1956~2012年,全縣年最大降雨量為1472.2mm,出現年份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為570.1mm,出現年份1978年,兩者相差1.58倍。全縣多年汛期5~9月份平均降雨量672.1mm。
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20.831億m3, 保證率為50%、75%、95%水資源量分別為20.206億m3、17.353億m3、14.161億m3。沭陽縣入境水資源量主要分為兩類,包括上游泄洪來水及江淮水北調等來水,其中泄洪入境的水量較大,但往往洪水歷時短、攔蓄少、利用率低,大部分洪水為過境棄水。另一方面調水工程則根據區域用水需求,采取水利工程調水保證區域的城市生活、生產、生態及航運等用水,水資源保證率及利用率較高,是沭陽縣重要的可利用水資源。根據出入境河流監測資料分析,多年平均入境水資源量為81.8億m3/a,江淮水北調工程入境水量為40.9億m3/a。多年平均出境水資源量為60.6億m3/a,通過分析得出,多年平均過境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21.3億m3/a。
2、地下水資源量
沭陽縣多年平均入滲補給淺層地下水量約3.237億m3。根據全縣主要地表水體的水位及區域淺層地下水位分析,多年平均入滲補給淺層地下水量約0.434億m3,全縣多年平均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約3.671億m3。根據《江蘇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分方案》中相關數據,沭陽縣深層地下水(第Ⅱ、Ⅲ承壓含水層)可開采量為1600萬m3。
3、地表水水質
根據2011~2015年全縣27個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資料分析,全項目分析各年達標率全覆蓋為19%、15%、7%、7%、11%;重點功能區為:18%、9%、18%、18%、27%,超標項目主要為總氮、總磷、化學需氧量、氨氮、高錳酸鹽指數。
2015年,全縣27個水功能區中,全項目分析法水功能區達標4個,達標率14.8%;全項目分析(不含總磷、總氮)水功能區達標4個,達標率14.8%;雙指標評價法(高錳酸鹽指數、氨氮)達標7個,達標率25.9%。
2015年,全縣11個重點水功能區中,全項目分析法水功能區達標3個,達標率27.3%;全項目分析(不含總磷、總氮)水功能區達標3個,達標率27.3%;雙指標評價法(高錳酸鹽指數、氨氮)達標3個,達標率27.3%。
表1 沭陽縣2015年功能區水質達標情況統計表
縣 區 評價功能區數 全年 汛期 非汛期
達標數 達標率 達標數 達標率 達標數 達標率
沭陽縣 27 17 63.0% 16 59.3% 15 55.6%
4、地下水水質
沭陽縣主城區及31個鄉鎮水廠,地下水水質綜合評價合格率為65.6%。
二、現狀水環境質量存在問題
1、地表水環境存在問題
(1)流域性河道的外來污染源較嚴重
沭陽縣屬沂沭泗水系,縣境地處沂沭泗流域下游,境內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沂沭泗水系泄入沭陽境內的洪水主要有:沂河、中運河、總沭河、岔流新開河、路北河、柴沂河等河道的來水,其中沂河、中運河洪水于徐州境內匯入駱馬湖通過嶂山閘下泄進入新沂河,總沭河、岔流新開河洪水匯入新沂河。
上游入境河道眾多,并且部分河道存在水質超標的情況,如新沂市境內的總沭河來水造成新沂河水質污染。入境河道的外來污水匯入,造成境內河段水功能區水質超標,嚴重時造成整個相連通水系的其他水功能區水質污染。目前,流域性河道的外來污染源是造成境內水功能區水質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2)入河污染物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境內水源保護河道主要有:淮沭河、沭新河、新沂河南偏泓等3河,現狀河湖基本無點源污染的影響,但普遍受到面源和內源的影響。面源影響主要是河道沿線支流、排澇站等匯入;內源影響主要是航運船只、港口碼頭及河道內家禽養殖等,均存在一定的污染影響。
沭陽縣境內一般排澇河道眾多,占總河道數量的80%以上,一般排澇河道由于利用價值較低,受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河道受入河排污口、面源污水匯入、沿線垃圾倒入等影響,水量不夠穩定,水質容易超標,水生態破壞嚴重,重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目前城區生活、生產廢污水接管處理率偏低,尚存在大量廢污水未經處理達標后直接排入河道;也存在大量雨污管道不分,合流匯入河道;城區初期雨水污染嚴重,普遍直接經雨水管網排入河道。2、農村地區基本無污水處理設施,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道;農村地區垃圾收集不夠完善,大量垃圾倒入河道。3、農田灌溉普遍采取漫灌方式,大量回歸水未能重復回用,也未能采取植物截留等方式減輕污染,而直接排入河湖造成水源浪費,水質污染。
(3)污水處理工程覆蓋范圍及接管率較低
目前沭陽縣現已建成3座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到19.9萬m3/d。但污水處理廠接管覆蓋范圍主要以中心城區為主,農村地區基本無污水處理設施。城區污水處理率調查分析,現狀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嚴重滯后,難以適應城市建設規模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城郊區污水接管率較低。工業污水對水環境影響較大,部分企業的生產廢水難以達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的接管水質要求,或者高濃度廢水接管后,造成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高,處理效率低,出水不達標的情況。由于存在排污水量多、預處理成本高、難度大等因素,目前,城區均存在大量工廠企業的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現象,是造成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因素。
(4)城市尾水回用及排放布局不夠科學污水處理廠尾水的排放是目前城市河道的重要污染源,污水雖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但由于污水量大、污染物降解的空間小,排入河道后對水質影響范圍大、時間長。目前已建的多數污水處理廠尾水就近排入河道,對重要河湖水質存在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改善和供水安全。
(5)重要水源地尚存在污染隱患
目前,沭陽縣主要有淮沭河、沭新河2處城市集中供水飲用水源地,其中淮沭河會受到匯入支流河道污水的影響,造成水源地常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淮沭河本身干流沿線水環境保護較好,基本無污染源直接排入,但沿線支流污染源治理不到位,如總六塘河為淮沭河重要支流河道,承接著宿豫區、泗陽縣城區及沿線鄉鎮的大量污水,水質長期超標,直接匯入淮沭河造成水質污染,對沭陽縣境內的兩座自來水廠水源地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初汛期的首場洪澇,大量污水隨洪水匯入河道,造成飲用水源地污染嚴重,甚至造成城區停水的重大事件。
(6)河道水生態破壞嚴重
近些年來,隨著沭陽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污染源入河、河道水量減少、建設大量涉河工程等因素,同時也造成了水環境、水生態的嚴重惡化。目前,全縣近60%的河道水質超標,近40%左右的河道已不適宜水生生物的存活。大量溝渠流通不暢,長期處于干涸狀態。水生態體系較為脆弱,一旦遭受破壞將難以恢復,并進一步引起水環境的惡化。
2、地下水環境存在問題
(1)淺層地下水受污染嚴重
沭陽縣境內的一般排澇河道及排污河道的水質較差,造成河道沿線附近的淺層地下水水質受到污染;另外由于部分城區及鄉鎮的垃圾收集和處理措施不到位,大量垃圾裸露地面,底部防滲措施不到位,引起降雨下滲的水質污染嚴重,從而造成淺層地下水污染。
(2)不規范開采造成深層地下水污染
目前沭陽縣境內的大部分地下水開采井,鑿井工藝不規范,混層開采情況嚴重,特別是廢棄的深層井,未能做好封填工作,已成為連通不同含水層的通道,對地下水環境污染存在重大隱患。
三、水環境治理思路
1、隨著老城區改造工程,生活污水入河量控制方案主要采取入河排污口管道截流。針對生活污水排污口采用截流干管將生活污水全部接入管道送入污水處理廠;針對生活污水與雨水合流的排污口截流采取溢流井措施。正常非排澇期間,管道內主要是生活污水,管內水量較小,水位未超過管道溢流堰高程,污水將被截流入干管送入污水處理廠。初期雨水和生活混合污水,水質很差,通過排放管道溢流堰控制,混合污水將被接入截流干管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隨著降雨量增大,管道內水量增多,水位抬高超過溢流堰高程,雨污水將直接排入河道。
2、對現有入河排污口進行合并調整,保證污水的接管率,遠期規劃100%接管處理。鼓勵中水回用于要求較低的工業、城市綠化、道路噴灑等,污水處理廠剩余尾水集中通過工程措施排入新沂河尾水排放通道。加強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污水主要以生活為主,主要污染物為磷、氮,污水處理廠達標尾水,可以用于城鎮的綠化回用,農田灌溉,農田灌溉回用的回歸水不能回到原水源里。近期規劃中水回用15%,遠期規劃30%回用。
3、水源地建設考慮應急突發污染事件,建設能供應沭陽縣應急供水7天左右的大型蓄水設施,解決應急供水。對入淮沭河直流六塘河建設攔水閘,水通大澗河進入柴米河。
4、建立完善的流域性污染預警措施,通過工程措施合理調度安全下泄污水,通斷面排污賠償制度控制污水來源。
5、沭陽縣的過境水資源量很大,通過合理措施使洪水的資源化利用,可以解決地區的水量短缺問題,改善水生態環境。
四、結論
沭陽的水環境要得到有效的改善,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水質污染問題,有效的控制和不斷的改善水環境,進一步挖掘本地水資源的利用潛力,拓展中水和尾水的綜合利用,進行洪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