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健 陳登甫
【摘要】輸水隧洞為小斷面隧洞,開挖初期光面爆破效果不理想、超欠挖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開挖掘進的質量、安全和進度要求。本文對輸水隧洞開挖存在的問題、原因查找分析及光面爆破參數選擇、設計、試驗、效果進行總結。
【關鍵詞】光面爆破;超欠挖量;試驗
1、工程概況
本工程輸水隧洞全長3.45km,洞軸線穿過4套地層,上覆山體厚度2m-324.6m。圍巖以Ⅲ、Ⅳ類為主,巖性為中厚~巨厚層狀白云巖,強風化,巖體局部破碎,裂隙發育,邊墻、頂拱極易坍塌,存在失穩現象。隧洞斷面為馬蒂形,開挖斷面尺寸3.3m×3.6m,洞挖石方量40635m3。
2、開挖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輸水隧洞掘進初期光面爆破效果較差,經實測,部分超挖量超過40cm,欠挖量高達30cm,頂拱部分甚至出現過平頂,兩茬炮間臺階部分達到20cm。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以下原因造成了超欠挖:炮眼布設不合理,憑經驗打眼,爆破效果時好時壞;輪廓線放樣時粗心大意,有不放輪廓線或不準確放輪廓線存在,致使錯誤布置輪廓線和鉆孔位置偏差大;未及時復核紅外儀,存在放樣中線和標高相對設計值的偏移過大,放樣不準確;施鉆人員技術不到位不認真,鉆孔定位和鉆進角度偏差控制不好;工期極為緊張,作業隊伍利用少打眼,增加單孔炸藥用量等手段,試圖爭取縮短鉆眼時間。
3、光面爆破設計及試驗
3.1 爆破設計
3.1.1 光面爆破原理。輸水隧洞采用“鉆爆法”開挖,為保證爆破后邊墻、頂拱、掌子面輪廓整齊,超欠挖量控制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滿足經濟合理要求,選用光面爆破方法進行爆破。
3.1.2 炮眼布置及起爆順序。輸水隧洞掘進開挖炮眼用YT28風動鑿巖機鉆設,其孔徑為50mm。根據施工進度、斷面尺寸及圍巖等級,初步設定Ⅲ類圍巖循環進尺2.0-2.4m,Ⅳ類圍巖循環進尺1.7-2.0m。爆破采用由塑料導爆管串、并聯形成爆破網絡,以毫秒延發雷管實現微差爆破。
炮眼按周邊眼、輔助眼、掏槽眼、底眼設置,Ⅲ、Ⅳ類圍巖起爆順序為:掏槽眼—輔助眼—周邊眼—底眼。
3.1.3 光面爆破參數計算。光面爆破的主要參數包括周邊眼間距、光面爆破層厚度、周邊眼密集系數、周邊眼的線裝藥密度等。影響爆破參數選擇的因素很多:
(1)周邊眼間距。根據經驗計算公式:E=(8-18)d,E為孔距,d為炮眼直徑。本工程中取值為8-13,鉆孔直徑50mm,所以其經驗計算間距:40cm-65cm。周邊眼眼口距離輪廓5cm,外插角1°-3°,便于施工操作。周邊眼間距頂拱取小值,邊墻及底板取大值。
(2)光面爆破層厚度。光面爆破層是周邊眼和輔助眼之間的一圈巖石層,即周邊眼的最小抵抗線。周邊眼間距與光面爆破層厚度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以周邊眼的密集系數K表示,K=E/W(K周邊眼密集系數;W光面爆破層厚度)。應力波兩相鄰炮眼間的傳播距離應小于應力波至臨空面的傳播距離,即E(3)周邊眼裝藥量。根據公式:qp=EWLp(0.5-0.9)q(qp:周邊孔平均炸藥用量kg/m;E:周邊孔間距cm;W:光面爆破層厚度cm;Lp:周邊眼眼深m;q:單位巖體耗藥量kg/m3)。經計算qp=0.35-0.60kg/m。
(4)炮眼堵塞:炮眼堵塞長度一般在(0.7-1.0)倍抵抗線之間,堵塞材料就地選用黃泥和砂子均勻拌合使用。
(5)炸藥選用及裝藥結構。本隧洞開挖爆破使用乳化炸藥進行爆破,藥卷直徑32mm,長度25cm。炮眼直徑和藥卷直徑之比稱為耦合系數。輸水隧洞掘進爆破周邊眼采用間隔不耦合裝藥結構,其不耦合系數為50/32=1.56。掏槽眼、輔助眼、底板眼采用耦合連續裝藥。
(6)初步設置光面爆破參數如下:經過以上計算,初步選用以下參數范圍進行爆破試驗:
3.2 光面爆破試驗。爆破試驗選取了隧洞進口SD0+80—SD0+90作為試驗段,該段圍巖以Ⅲ類為主,巖性為中厚-巨厚層狀白云巖,強風化,巖體局部破碎,裂隙發育。
3.2.1 光面爆破試驗流程。炮眼布置—測量放樣—技術交底—鉆機就位—鉆孔—清孔—裝藥聯網—爆破—出渣—效果檢查—確定爆破參數。
3.2.2 第一循環炮眼布置及試驗。輸水隧洞圍巖以Ⅲ、Ⅳ類為主,巖性為中厚-巨厚層狀白云巖,強風化,巖體局部破碎,裂隙發育。爆破試驗段主要是Ⅲ類圍巖,炮眼根據光面爆破初步確定的參數進行布置,構造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圍巖整體穩定性差,屬Ⅲ類圍巖。根據爆破后效果分析,決定重新布置炮眼,調整炸藥用量,進行第二循環炮眼布置及試驗。
3.2.3 第二循環炮眼布置及試驗。圍巖類別屬Ⅲ類。經過調整炮眼數量、周邊孔間距、炸藥用量等參數后,光面爆破效果較第一循環有很大改善。但頂拱、邊墻、底板均是超挖。出渣粒徑較小,部分呈粉末狀。根據效果分析,我們調整了炸藥用量,進行第三循環光面爆破試驗。
3.2.4 第三循環炮眼布置及試驗。第三循環爆破頂拱、邊墻、底板超挖量較小,爆破粒徑滿足扒渣機出渣要求,巖壁平整。
3.2.5 確定爆破參數。通過試驗,我們選定第三次試驗的參數作為輸水隧洞Ⅲ類圍巖的代表參數,指導輸水隧洞Ⅲ類圍巖的掘進爆破。
4、爆破實施情況
本工程輸水隧洞于2013年8月25日開工,分進、出口兩個方向同向掘進,于2014年6月28日貫通,單日平均進尺11.2米,單向平均循環3個。根據爆破試驗確定參數進行開挖掘進,按照圍巖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隧洞超欠挖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避免了二次開挖,同時減少了炸藥用量和出渣量,減少了超挖混凝土回填量,確保了工期和經濟效益共同推進。洞身成型較好,弧形規則,巖面平整,滿足了水工隧洞質量要求。渣塊大小適中,符合100型履帶式扒渣機出渣粒徑,作業速度快。出渣采用小型汽車,運輸速度快。放樣—鉆孔—裝藥—爆破—出渣—初期支護,每循環平均耗時8小時。達到了通過光面爆破設計控制超欠挖量的目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安全、質量、進度、經濟的多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