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用濤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江蘇防汛防旱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應急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也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對加強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建設進行了探討,希望對其日后的防汛防旱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防汛防旱;能力建設
前言:
由于江蘇省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導致了其極易出現洪澇或干旱的自然災害,針對這一情況,加強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建設是當務之急的工作,避免其出現自然災害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危害。
一、目前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建設的狀況
(一)相關組織指揮體系的建立健全。該體系是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中心,省、市、縣三級防汛防旱的指揮體系,在最近的這幾年里,鄉鎮進行建設防汛防旱的指揮機構有了顯著的效果。
(二)工程設施提升標準的速度較快。長江干流堤防的防洪能力距離規劃標準已經所剩無幾,各個防御水系的標準都提升了很多。如果出現干旱程度不是很大的時候,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幾乎是不受什么影響的。
(三)預案體系已經初步的完成。省級編制實施了一系列的預案,并制定了有關的方案以及預案。
(四)信息化的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系統的建完,使許多的功能得以實現,比如說對汛情進行分析、對防洪進行管理以及信息服務等。
(五)對專業隊伍加強了建設。在江蘇全省成立了5支國家級重點防汛機動搶險隊,8支省級重點防汛機動搶險隊,一共大概有2000多人。有八十多支抗旱服務隊伍,一共有2800多人設備的抽排能力和應急送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目前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有哪些不足之處
(一)防辦能力建設比較落后。有些市區并沒有成立針對防汛防旱的辦事機構,而鄉鎮更不用說,幾乎是就沒有建立防汛防旱辦事機構。很大一部分的防汛防旱辦事機構都不是專業的,,隨意就出現了技術人員欠缺,設施設備的配置也不夠。
(二)專業隊伍基礎不雄厚。現階段的專業隊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人員已經老化、緊缺專業的技術人員、培訓工作不到位等等。而且防汛防旱所用的設備也沒能夠及時的更新,又沒有足夠的經費,連維修都是問題,更不用說保養了,這就導致了設備老化、損壞的速度更快了。
(三)基層所設立的預案不具備高質量。基層預案還存在著很多或大或小的缺陷,比如說種類不夠全面、不能進行及時的修訂、覆蓋面比較狹窄、運行機制還存在著不足等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應急預案是參照其他版本制定的,不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實際的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對突發的水旱災害起不到作用。
(四)基層欠缺搶險救災的意識和能力。在鄉村級別的干部幾乎是沒有專業的水利人才,一大部分的干部根本就沒有具體的實踐經驗,欠缺搶險救災的意識和能力。而群眾也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在應對災害的時候屬于無能為力。
(五)科技支撐水準不高。江蘇省現階段還沒有將科技支撐很好的利用到防汛防旱的工作當中去,由于防汛防旱的技術水平還不高,而我國科技水平又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導致了二者之間出現了不適之狀。
三、針對加強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建設提出相關措施
(一)應急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完善。防汛防旱應急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在鄉鎮繼續促進防汛防旱指揮機構的建立,對各級的防辦機構加大建設的力度。
(二)應急管理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健全。以水旱災害的不同階段為依據,健全應急管理機制,由指揮部指揮,對各級進行統一的部署,對各級各部門進行分工、整合,發揮群眾的力量,一起面對水旱災害的發生。
(三)法規制度和預案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以江蘇省已實施的地方法規文件為法律依據,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各項的管理制度以預案,要保證其可行性以及實用性等。
(四)信息科技水平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加強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災害監測之中,實現全面對災害的發生和發展進行全程監控。
(五)保證各項保障措施得以落實。1、對領導加以強化。防汛防旱工作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各級領導必須要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將加強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建設的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監督相關部門抓緊落實到實處,使防汛防旱應急能力不斷地加強。2、對資金、人員的投入力度加大。政府的相關部門要重視防汛防旱部門的隊伍建設,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將隊伍建大建強。在資金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大投資力度,用以解決設備的更新、維修等問題,保證防汛防旱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有資金可以調動。3、加大宣傳力度。可以利用海報、公示欄等方式進行防汛防旱的宣傳工作,對學校、社區、農村等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和推廣,提高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使防汛防旱工作的社會化進程加快。4、對培訓進行深化。不僅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深入的培訓,而且對基層群眾也要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其應對災害的能力。
結束語:
江蘇省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在防汛防旱的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面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江蘇省還在不斷的探索,相信其未來的發展成果將會是可喜可賀的。加強江蘇防汛防旱應急能力建設,對其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紹勤,宋煒,劉燁.某省防汛防旱指揮系統建設的現狀和分析[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4(12):76-77.
[2]崔妍卿,楊德華.WebServices與傳統Web應用[J].微計算機應用,2013,26(1):20-25.
[3]焦洪智,陳定方.基于WebServices的松耦合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4,21(3):21-26.
[4]黃沛.基于B/S體系結構以及ActiveX技術的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J].技術與市場,2014(3):41-43.
[5]金濤,鄭樹泉,李名敏,等.企業架構驅動的IT規劃方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3(1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