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勁 李莉
摘 要:“廉實力”概念最初對應于市場秩序并不完善的中國企業組織,用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隨著十八大后反腐風暴的展開,其概念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可以用來設計和評估國家、地區和組織的廉政治理狀況。 “廉實力”內涵豐富,有著多重屬性,既汲取了歷代反腐倡廉的經驗和智慧,也可以提供一種差異比較、指標評測的操作性體系。在全面從嚴治黨方針指導下,應用“廉實力”,轉化反腐成果,是廉潔治理尋求制度創新的新途徑,對當前反腐倡廉的深入開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轉型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廉實力;概念;應用;反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6)01-0003-06
求政府以廉正,圖官員以廉明,希社會以廉潔,望商家以廉直,吁大眾以廉誠,既是國人自古以來的企盼和追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以來黨和政府肅貪反腐的真義所在。習近平同志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①造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局面,不僅要靠大規模、高壓力、無死角的“打虎掃蠅”,而且要有配套性的制度建設、道德建設和思想建設。在這個意義上講,“廉實力”的概念和“廉實力”建設的思考無疑可以為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開拓新的思路和視野。
一、“廉實力”概念的創生與溯源
實力,是評價國家、組織乃至個人的一種操作性概念,也是對不同的國家、組織和個人進行評價的比較性概念。在最為常見的語境中,實力往往用來標識國家、組織和個人所擁有的各種具有實體形態、物質性的力量和支配力。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整體環境的復雜變遷,相對單純的實力概念已無法充分說明和揭示國家、組織和個人的現實狀態、發展態勢和比較優勢。于是,新的分類性概念得到發展。在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教授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1]之后,這一概念很快便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和應用[2]。相對而言,“軟實力”強調了非物質性的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無形要素。就一國而言,“軟實力”主要體現在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國民形象的親和力等釋放出來的影響力;就組織而言,“軟實力”主要體現為其內部文化的先進、治理制度的完善、領導能力的高超和社會責任的盡責等等。而“硬實力”則主要用于標識物質性的支配力,在最簡化的構成中,包括國家和地區以國民生產總值為標志的經濟實力,以科研投入和產出為特征的科技實力以及以先進裝備和軍人數量為主的軍事實力;通過適當的指標調整,地區實力和組織實力也可以得到揭示。
“軟實力”和“硬實力”概念所體現的應用型概念發展路徑又啟發了新的概念生成。于是,“巧實力”的概念應運而生。由美國學者蘇珊尼·諾瑟于2004年最早提出的“巧實力”,得到了約瑟夫·奈教授的肯定和支持。“巧實力”的概念有意突顯國家、組織和個人的戰略規劃、策略實施、計謀應用和資源整合能力,強調了國家、組織和個人合理且有效地運用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達成既定目標的能力。因此,這一概念實際上突出了主觀評價的范疇而具有特殊的模糊性,但這種模糊性卻帶來了多樣化的思考空間,提示了綜合實力中理性判斷、戰略調整和資源整合等要素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與此相似,中國學者黃寶榮博士則在2009年最早提出了“廉實力”的概念,并且得到了國內學界的響應。這一概念最初對應于市場秩序并不完善的中國企業組織,強調企業以“廉”作為經營者個人決策、組織管理和企業經營活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準則、進而合理調動自身資源在長期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能力[3]。
隨著黨的十八大之后反腐風暴的展開,日益突顯的事實就是,“廉”之受損則“腐”之日盛,這不僅會嚴重傷害企業組織自身的管理和經營,還會嚴重惡化企業組織所面對的競爭環境和整個社會環境,更會腐蝕執政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的制度基礎。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由此,“廉實力”的概念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確切地說,“廉實力”可以用來界說和衡量國家、地區和組織在治理腐敗、預防腐敗和根除腐敗方面的能力及其績效,可以用來認知和評價國家、地區和組織最為重要的健康發展狀況和祛病扶正的矯偏補救能力,還可以用來設計和評估國家、地區和組織的系統反腐、源頭治腐、綜合防腐以及全面倡廉的制度建設狀況。就此而論,“廉實力”概念以其清晰的指向和確切的用意,強調了國家、地區和組織在其轉型發展進程中所面對的重大問題和關鍵挑戰[4-6]。
“廉實力”的概念首先切合了中國目前的反腐倡廉形勢和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期任務,強調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的工作環節,強調了反腐倡廉對于整個國家、各個地區和一切組織具有關鍵價值的重要議題,因而對于中國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世界各國已經普遍意識到廉潔透明對于政治開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清廉高效實際上已經成為評價一個國家、地區和組織形象的重要表征,與此相關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排名層出不窮,更成為國際社會中建立相互聯系、增進友好往來和發展合作關系的重要依據。就此而論,“廉實力”也是一個合乎世界進步潮流和國際社會訴求的概念。
二、“廉實力”概念的多種內涵與多個維度
廉實力概念的提出無疑汲取和提煉了中國歷代反腐倡廉的治理經驗和智慧。
戰國時期,《周禮·天官冢宰》對管理的評判和考核標準便已以“廉”為核心,“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乃為官之本,必須具備善行事、通政令、忠職守、正品行、嚴執法等能力和品格。
新時期,通過對“廉”的內涵的豐富和發展,提出了“廉實力”概念。即將“廉”作為個人行為、組織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準則,進而獲得在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能力。廉實力將量化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廉政建設的研究中來,旨在從組織或個人自身發展的要求出發,所考察的不只是廉潔狀況,更涉及管理水平與工作業績等。
具體就企業而言,“廉實力”的內涵包括民主科學決策、高效規范執行、遵守黨紀國法、廉潔自律以及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從而能夠有效制約違反民主科學決策原則和程序、以權謀私和貪污腐敗以及揮霍公款、過度職務消費等腐敗行為,健全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完善管理層的激勵機制和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可見,作為一種針對于現代企業的制度設計,“廉實力”能夠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保證考察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探索。
具體就地區而言,“廉實力”的內涵則包括通過公平、開放、透明的原則,構建和打造清廉的地區形象,從而為地區的招商引資、區域協調合作發展提供保障性資源。與企業不同,對于地區發展而言,“廉實力”能夠通過量化的指標體系對地區的各方面發展進行科學評估,進而轉化為綜合的地區形象指數,凸顯地區具備廉實力的重要性。
具體就組織而言,“廉實力”的內涵包括組織內部的績效評價、人力資源、組織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要素如何實現廉潔、公平,從而保障組織的健康運行。對于具體的組織而言,“廉實力”評價體系科學量化組織各要素如何有效運作形成“廉實力”合力,從而促進組織健康發展。
總之,廉實力可以提供一種差異比較、指標評測和歷史對比的實操體系,在多個維度和多個領域促進廉潔治理。
三、“廉實力”的概念屬性與體系界說
廉實力有著多重屬性,也有著特定的體系框架。
首先,“廉實力”是一個構成性概念。確切地說,“廉實力”意圖將國家、地區和組織在面對腐敗治理需求和廉潔績效提升時所進行的各種努力和構成要素加以整體衡量,尤其關注與反腐倡廉有關的資源投入和實際效果,與此有關的制度安排及制度績效、規范制定及其內化效應。
其次,“廉實力”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廉實力”意圖將廉潔、誠實、正直等行為規范與公開、公正和開明等制度規定加以綜合考慮,強調“廉實力”所體現的是基于道德自律、制度約束和價值追求三位一體的現代治理能力和善治狀態。
再次,“廉實力”是一個聯結性概念。“廉實力”意圖將廉政、廉潔、廉正、廉直看作是國家、地區和組織之“實力”的核心要素,其演進邏輯是“廉生潔,潔生明,明生力”;“廉實力”又是充實和提升“硬實力”的前提,還是強化和凝煉“軟實力”的基礎,其發展脈絡是“無廉,則硬實力有其勢而無其實,軟實力有其名而失其實”。反之,有廉,硬實力才是勢與實俱佳,軟實力才能名與實相彰。因此,廉實力,與硬實力和軟實力合為一體,實際上是國家之綜合國力的體現,地區和組織之綜合實力的表征。
又次,“廉實力”是一個實操性概念。“廉實力”意圖歸納有關反腐倡廉的實踐制度和實際做法,概括反腐倡廉的有效經驗和可靠辦法,規劃反腐倡廉的適時舉措和因應項目,從而為當下的反腐倡廉做出貢獻,為長遠的反腐倡廉提供參考。
最后,“廉實力”是一個發展性概念。“廉實力”意圖不斷吸納反腐倡廉的最近進展和最新認識,注重腐敗發生、復發和再現的源由和規律,強調黨風廉政建設的持續性和長期性,從而在動態進程中不斷更新和豐富自身的內涵和構成。
四、“廉實力”的問題指向及其實踐結果
反腐倡廉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策略下,密集式反腐已經取得重要的震懾效果,成效顯著。正風反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塑造風清氣正的廉潔社會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因此,反腐成果如何才能切實轉化、為民所享就成為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的關鍵性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主持召開部分中央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部分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推進制度創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認準正確方向,解決現階段突出問題,實現制度建設的與時俱進”①。
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方針下,如何將反腐成果切實轉化為可操作的制度設計成為亟需探討的重要議題。“廉實力”概念的提出正是探討制度創新的一種有益嘗試;應用“廉實力”,轉化反腐成果,是為廉潔治理尋求制度創新的新途徑。
(一)應用“廉實力”,轉反腐成果為“廉潔效能”
十八大以來高壓反腐已經彰顯出黨紀國法的巨大威懾力,對于遏制腐敗蔓延、重塑風清氣正的社會生態已經產生重要影響。從震懾打擊到創新制度,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挖掘更多的民眾認同的理念和價值觀。無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廉”給予我們新的思考與啟發。在新時期,我們賦予“廉”更加豐富的內涵,“廉”不僅是基于個人的“善行事、通政令、忠職守、正品行、嚴執法”等一系列能力和品格,而且還是一種基于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競爭性“實力”。以“廉”為核心的“廉實力”將廉潔、誠實、正直等行為規范與公開、公正和開明等制度規定加以綜合考慮,強調廉政、廉潔、廉正、廉直是國家、地區和組織之“實力”的核心要素。
隨著黨的十八大之后反腐風暴的展開,日益凸顯的事實就是,“廉”之受損則“腐”之日盛,這不僅會嚴重傷害企業組織自身的管理和經營,還會嚴重惡化企業組織所面對的競爭環境和整個社會環境,更會腐蝕執政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的制度基礎。因此,通過“廉實力”的應用,將反腐敗現已取得的震懾威力、重塑風清氣正社會的動員能力轉化為具體的“廉潔效能”,這不僅能夠繼續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進行,而且能夠使得“廉潔效能”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推動力。
2014年中央專項巡視組發現國有企業北良公司原任領導宮明程濫用職權、違規轉讓土地等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紀檢監察機關及時立案查辦,目前已為該公司挽回包括40多公頃土地在內共計2.4億多元國有資產,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一案例充分表明,反腐敗工作所獲得的成果通過及時轉化就會形成積極的“廉潔效能”,成為國企發展的新的生產力。成功的現代企業所彰顯的新型競爭力不僅僅包括過硬的產品、效能,還包括廉潔公正的軟性文化。顯然,構建具有現代企業特征,同時又兼顧國有企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的“廉實力”反腐敗制度體系,既能著眼于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追求效能,同時又能夠著眼于黨對干部的廉潔自律的要求,從而化解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的問題。
由此,應用“廉實力”,將反腐的成果持續有效地轉化為企業“廉潔效能”是切實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制度性創新與嘗試。
(二)應用“廉實力”,轉反腐成果為民生福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王岐山同志提出“讓群眾看得到、體會得到、享受得到全面從嚴治黨成果”,這些都表明正風反腐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惠及于民。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重視基層風氣問題,下大氣力整治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不良行為,對隨意插手基層敏感事務、截留克扣基層物資經費、處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眾利益等問題,必須嚴肅查處,絕不姑息。同年3月底,王岐山同志到河南調研時指出:要“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到基層,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基層風氣問題,尤其是老百姓身邊的不良行為不僅損害群眾切身利益,侵蝕干群關系,而且有可能動搖黨的執政之基。在“八項規定”、反“四風”等反腐敗活動開展以來,基層社會風氣不斷好轉。老百姓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權力刁難”和“官員任性”等問題成為持續關注點,反腐敗已經落腳于尋常百姓日常起居的細節之處,反腐的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那么,如何將這種反腐成果持續轉化為民生福利呢?“廉實力”作為一個構成性概念,在具體應用中強調將國家、地區和組織在面對腐敗治理需求和廉潔績效提升時所進行的各種努力和構成要素加以整體衡量,尤其關注與反腐倡廉有關的資源投入和實際效果、與此有關的制度安排及制度績效、規范制定及其內化效應。因此,應用“廉實力”,構建起科學規范的權力規范和績效評價指標,可以對百姓身邊的“懶政、庸政”,對違反八項規定的各種違紀違規行為進行實時監測與約束。這不僅能夠使基層黨員提高自覺自律意識,而且能夠從制度上確保健康的基層政治生態,實現王岐山總書記所強調的“讓群眾看得到、體會得到、享受得到全面從嚴治黨成果”。
(三)應用“廉實力”,轉反腐成果為國家形象傳播
近年來,中國政府反腐敗決心之大和成效之顯著有目共睹,但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中國“清廉印象指數”排名卻沒有隨之變化。雖然中國的反腐敗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自有人民群眾的公正評價,不以透明國際“清廉印象指數”為標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透明國際是一個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組織,因此,其每年一度的評分排名對于國家的廉潔形象還是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在正風反腐已經取得成果的當下,如何將反腐成果有效轉化為良好的國家形象,對處于全球一體化發展格局中的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應用“廉實力”概念框架,構建一套基于我國國情自身特點的廉潔指標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將我國現階段及未來反腐成果轉化為重要的國家形象資源,而且有利于中國在全球化一體化格局中對接國際舞臺游戲規則,掌握話語主動權。
總而言之,應用“廉實力”,就是用“廉實力”來界說和衡量國家、地區和組織在預防腐敗、治理腐敗和根除腐敗方面的能力及其績效,可以用來認知和評價國家、地區和組織最為重要的健康發展狀況和祛病扶正的矯偏補救能力,還可以用來設計和評估國家、地區和組織的系統反腐、源頭治腐、綜合防腐以及全面倡廉的制度建設狀況。
參考文獻:
[1]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2004.
[2] Joseph S. Nye. The Rise of Chinas Soft Power[J].Wall Street Journal,2005(12).
[3] 黃寶榮,佘廉.國有企業的廉實力及其風險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9(10):61-66.
[4] 黃寶榮.民主監督的“潤物細無聲”——中央企業廉實力評價初探[J].前進論壇,2013(8):30-32.
[5] 黃寶榮.監督還需自身硬——借鑒執政黨的治黨經驗 加強參政黨的反腐倡廉工作[J].前進論壇,2013(12):26-28.
[6] 黃寶榮.以廉實力建設加強和改進參政黨黨內監督工作的思考[J].前進論壇,2015(10):32-33.
責任編校 王學青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grity power” initially corresponded to the incomplet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for them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on advantages.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with the deployment of the campaign against corruption, it expanded its coverage to help design and assess integrity situations in countries, areas and organizations. “Integrity Power” denotes rich with multi-layer attributes. It has absorbed 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of feudal dynastie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can provide an operational system for comparison and assessment of indexes. Under the guideline of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a new way can be found to honest government and innovation of regulations in applying “integrity power” and transforming the achievements of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which will prove to b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nti-corruption movement an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to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Integrity Power; concept; application;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advocating clean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