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良
【摘要】本文作者以大型無動力深吃水船舶"深能"1號靠泊營口港為例,分析影響無法動力船舶靠泊安全因素,提出了大型無動力船舶靠泊的風險預防。
【關鍵詞】無動力;大型船舶;靠泊;風險預防
"深能"1號船長225米,吃水9.05米,由于某種原因,失去動力,不能正常航行,營口引航站制定科學引航方案,選擇高平潮進港,克服了視線航行困難,施工船等影響因素,并用6條迴轉拖輪,架進港池,順利的靠好A港池6號泊位。
1、影響安全靠泊因素分析
1.1 氣象水文環境
風況:強風向為東北北向,頻率為11.64%,常向風為南向,頻率為19.16%,大于等于6級風頻率11.14%,大于等于7級風頻率3.81%。
霧況:年平均霧日9.5天。氣溫:年平均氣溫9.8℃,最高氣溫35.3℃,最低氣溫-27.3℃。
冰況:營口港核心港區鲅魚圈港區位于冰情較嚴重的遼東灣東部,一般11月中旬初見冰,終冰在翌年3月初,平均冰凍期95天,嚴重冰凍期68天,實際結冰期84.5天。港區近海海域以流冰為主,近岸的淺水地帶則為固定冰。流冰往往由薄冰、厚冰組成,并有堆積現象,平均冰厚1月份為5~10厘米,2月份為10~15厘米。老港區一般在12月份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為結冰期,封凍期間停止作業。
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潮位及高程采用鲅魚圈理論深度基準面,在黃海平面下2.038米。鲅魚圈港區歷年最大潮差4.23米,最小潮差0.71米,平均潮差2.56米。老港區最大潮差4.48米,最小潮差0.13米,平均潮差2.71米。
1.2 港區施工環境
營口港不斷發展,港區內外不斷建設擴展,致使進出鲅魚圈港水域引航船舶事故風險發生區域發生外移。船舶交通密度日趨增大給船舶引航作業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大大增加大型深吃水船舶特別是無動力船舶的引航風險。
1.3 大型深吃水船舶自身的結構特點
大型深吃水船舶,船體質量大,受風流水流影響大,風流水流易使船舶發生漂移。此外,由于船體周圍的水被加速,動壓增加,靜壓減小,船體會出現下沉。船首尾的水壓力分布發生變化,從而使縱傾發生變化,因此,水越淺、船速越高,船體下沉量越大。
2、大型無動力船舶靠泊的風險預防
2.1 制定科學引航方案
(1)細劃職責和分工
無動力裝備靠離泊都完全依靠拖輪的協助,因此這是一個整體協作過程,引航員即是一個指揮者又是一個組織者,引航員提前處理好和拖輪船長的關系,把引領方案告知拖輪船長及平臺負責人,以便取得最大限度的配合。因此要細化操縱環節,落實安全責任,強調重點位置、關鍵節點的操縱措施,取得各方的全力配合和支持。
(2)做好保障措施
整個拖帶組保持VHF守聽。提前與VTS聯系,保持航道清爽,預靠泊位門機定位,鄰近泊位不能有船靠泊。正確顯示號燈號型,以保證航行安全。引航員的便攜式對講機應充足電并帶上備用電池,正確顯示號燈、號型,船員做好給拖輪解纜的應急準備。
2.2 掌握性能謹慎駕駛
(1)時刻注意速度的把控。考慮到老港區航道較窄,基于拖帶速度與拖航阻力的函數關系,可以得出當拖帶速度取4節時,基本接近拖輪可提供的最大拖力,擬定進入航道后取4節作為最大拖帶速度,特殊情況視當時狀況而定。航道流水近乎與航道垂直,因此建議風力小于4級,流速小于2kn高潮后半小時進行作業。高潮后半小時,此作業仍為高潮末,流向為垂直船首,流速為1-1.5節,風向南,風力3-4級通知解纜。進入航道前,應盡可能加速到5節以上,并控制船位處于上流處,盡量抵消橫流壓力的影響,占據主動。
進入港池靠泊過程中,應時刻注意船速,因為沒有動力,應及早控制船速,尤其在前后距離比較緊張的時候。靠泊時注意攏速和角度,及早使用拖輪克服。盡管沒有動力,當拖帶到速度4節時,裝備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慣性,應充分運用。
當船舶與碼頭有500米縱向距離,拖輪尾靠緊船舶,而拖輪船首用舵調整,使產生向后旋動不致向碼頭產生過大推力,盡量使船舶運動速度不超過2節。船舶與靠泊碼頭縱向距離為100米時,將傍拖輪改為頂推方式,使其逐漸靠向碼頭,此時船舶縱向速度為0.5節左右,橫向運動越慢越好。
(2)不斷修正航向,避免擱淺。拖帶無動力平臺應運用先進的雷達、電子海圖和GPS/AIS自動定位導航系統,還要根據不同航道不同時段的流向、流速,不斷修正航向、合理預配流壓角,盡可能使平臺在預定的航線上。
進港受時橫流影響明顯是營口港航道的特點,因此最好在流水趨于平緩時離泊。進入航道后,六條拖輪必須在引航員的指揮下,密切合作,盡量將平臺控制在航道中心線上,并時刻注意位置的變化,如果偏離,盡早采取措施,使用拖輪糾正。保持與拖輪聯系暢通,發現問題及時溝通。進入港池后,在本身慣性和流的作用,極易發生旋轉,可命令拋錨,先拋2節,在松至3節以控制平臺的運動,如果3節錨鏈抓不撈,可松至4到5節,在流速緩慢時迅速擺正,利用拖輪頂推使平臺首尾與流向基本一致。
2.3 加強監管,保障安全
(1)處理好VTS、引航站、港口調度三者的關系是這保障港口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為三方關系密切程度、配合默契程度、聯系緊密程度直接決定了港口水域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因此要加強交通流的管理和控制,加強與船長、引航員、護航船艇的協調配合,提前與VTS聯系,保持航道暢通,無其他船舶礙航,同時,正確顯示號燈,及時發布航行警告,以保證航行安全。
(2)做好應急措施
為了保障"深能"1號順利靠泊,需要做到以下應急保障措施:
(1)專人監督,密切注意命令的執行情況。
(2) 在作業過程中,需海事部門配合,在此航段實行封航。嚴禁任何無關作業的任何船舶通過,并安排巡航艇全程監護。
(3)實施引航作業前,引航站將密切關注船舶動態,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操作方案,確保該平臺安全進出港。
3、經驗總結
拖帶這種完全無動力的裝備,需做好細致的準備工作,多想可能遇到的困難和相應的對策是拖帶成功的前提。只有拖帶方案合理、指揮得力、拖輪配合密切,才能保證拖帶作業的安全順利。另外引航員要不斷總結經驗特別是總結拖輪指揮和操作經驗,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際工作,這樣才可以不斷完善拖帶無動力裝備的操縱程序,把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系統化。
參考文獻:
[1]營口港水上交通管理規則
[2]大型深吃水船舶進出錦州港的操作[J] 航海技術 2000.4
[3] 大型深吃水船舶進出鲅魚圈港安全對策[J] 中國港口 2013.11
[4] 鲅魚圈港區災害性氣候進出港安全操作規則[J] 中國水運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