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制采樣作為一種強制性偵查措施,關涉公民的憲法性權利,然而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其規定的不明確。本文將運用比較分析方法和邏輯分析方法來厘清強制采樣的概念、分類、特征等基本理論問題,以便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從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強制采樣法律制度。
關鍵詞:強制采樣;概念;特征
強制采樣作為一種偵查措施,被廣泛地運用于偵查實踐。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后強制采樣才有了相關的立法規定,但是初次規定仍然過于籠統且模糊不清,并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然而,目前我國關于強制采樣問題的研究,總體來看還不夠深入,對諸如強制采樣的概念、分類、特征等基本問題的認識還沒有達成共識。為了使我國的強制采樣制度更加完善,有必要厘清強制采樣的概念、分類、特征等基本理論問題。
一、強制采樣的概念
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強制采樣的概念,學界對此眾說紛紜。代表性的觀點大體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觀點認為,“刑事訴訟中的強制采樣是指公安司法機關未經被采樣人允許和同意而強制從其體內或者體外收集樣本或標本。”[1]此種觀點明確了樣本的來源是體內或體外,但是有兩個缺陷:一是認為強制采樣的實施主體為公安司法機關,主體界定不準確。二是將強制采樣的對象表述為“被采樣人”,并未對被采樣人的范圍加以界定,較為模糊籠統。
第二種觀點認為,“所謂強制采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體外或體內采集提取血液、尿液、吞咽物、指紋等樣本的一種強制性偵查措施。”[2]該觀點將強制采樣定性為一種強制性偵查措施,強調了被采樣人的不自愿性,但是把被采樣人分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未考慮到被害人的不可強制性。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強制檢查,對被害人不能強制檢查,包括不能強制采取一般的人身檢查,也不能強制采樣,因此筆者認為不應將被害人納入強制采樣的對象范圍。此外,該觀點并未對強制采樣的實施主體加以界定。
第三種觀點認為,“強制采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被害人的體外或體內釆集提取血液、尿液、糞便、指紋等樣本的一種強制性偵查措施。”[3]此種觀點明確了強制采樣的樣本范圍包括血液、尿液等,只是在對象范圍上增加了“證人”。筆者認為,證人同樣具有不可強制性,因此不應將證人納入強制采樣的對象范圍。此外,與第二種觀點的缺陷相同,該觀點并未對強制采樣的實施主體加以界定。
綜合以上分析,目前我國學術界關于強制采樣的概念并不準確。筆者以為其概念可界定如下:強制采樣是指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偵查人員為查明案件事實強制從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體內或者體外收集樣本或標本的一種強制性偵查措施。
二、強制采樣的分類
(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采樣和對第三人的采樣
強制采樣的對象可以分為被追訴人與非被追訴人兩類。被追訴人是指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非被追訴人主要包括被害人、證人、第三人,在此統稱為第三人。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第三人在刑事訴訟中處于不同的地位,因此在強制采樣檢查中對第三人進行檢查的門檻自然要高于針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樣性檢查的門檻。他們之間除了一些共通的原則如無損身體健康原則外,由于對第三人的不可強制性,對第三人的采樣性檢查還必須遵守一些特殊的規則。
(二)預防性采樣和追訴性采樣
基于采樣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強制采樣可以分為預防性采樣和追訴性采樣。預防性采樣是預防性采樣是指在沒有發生刑事案件前為了預防犯罪,整理研究,針對不特定群體進行的采樣性檢查。追訴性采樣是指在刑事案件發生后,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對犯罪嫌疑人或者第三人進行的采樣性檢查。預防性采樣發生在犯罪發生之前,追訴性采樣發生在犯罪發生之后。
(三)體外采樣和體內采樣
根據采樣涉及的對象,可以分為體外采樣和體內采樣。在德國刑事訴訟法中,又稱為非侵入性采樣和侵入性采樣。體外采樣是在身體表面采樣,如對毛發、指甲的采集等;體內采樣是在身體內部采樣,如采集血液、尿液等。
(四)隱私性采樣和非隱私性采樣
根據樣本是否涉及人的私密性,可以將強制采樣分為隱私性采樣和非隱私性采樣。隱私性采樣是指為了提取血液、精液等隱私樣本而進行的采樣;非隱私性采樣是指為了提取非隱私樣本如頭發、唾液等而進行的采樣。對于隱私采樣,必須在適用原則、程序上區別于非隱私采樣。一定要遵守嚴格的程序,注意保護好其個人隱私,否則就有侵犯隱私權之嫌。
三、強制采樣的特征
(一)強制性
偵查措施從效力層面可區分為任意偵查與強制偵查。任意偵查是指不使用強制手段,不對或極少對當事人的生活權益造成強制性損害,而由當事人自愿配合的偵查;強制偵查是指采用強制性手段,對當事人的生活權益造成重大損害的偵查。[4]強制采樣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了強制手段,具有強制性。其強制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強制力來源于國家強制力。國家強制力的存在使得被采樣人在強制采樣的過程中,面對偵查機關時自然就會從身體或者心理感受到來自偵查機關的壓迫和強制感。二是強制采樣是未經被采樣人同意而強制進行的,不以當事人自愿配合為前提。
(二)侵權性
為了取得鑒定的樣本,偵查人員需要從被采樣人的體外甚至體內采集標本或樣本,強制采樣的性質、樣本范圍以及采樣過程所采取的手段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其極可能會侵犯到被采樣人的人身自由權,與此同時侵犯其隱私權以及其人身的完整性。
強制采樣可能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是由于在實踐操作中往往需要強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到指定地點接受采樣,這就導致被采樣人的行動自由將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提高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可能性。強制采樣可能侵犯隱私權,是指在強制采樣活動中,可能會對被采樣人提取尿液、精液等,會直接侵害被采樣人的隱私。強制采樣可能侵犯被采樣人身體的完整性,是指在采集尿液、精液以及其他人體分泌物等人體樣本時,使得人體體液組織被強制與人體分離,侵擾到身體的完整性。
(三)技術性
強制釆樣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強制采樣分為體外釆樣和體內采樣,一般的體表釆樣主要是指對指紋、毛發等身體表面、外部組織的樣本提取,由偵查人員操作即可;但是體內釆樣如提取DNA樣本、抽血等專業性很強的釆樣中,則需要醫師或專家參加采樣。它往往需要熟悉和掌握化學、醫學等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并且要綜合運用上述知識對身體樣本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判斷后,方能作出準確結論,具有較強的技術性。
參考文獻:
[1]陳光中,陳學權.強制采樣與人權保障之沖突與平衡[J].現代法學,2005(5).
[2]廖榮興,馬士鵬.強制采樣的合理化路徑[J].江西警官學院學報,2011(5).
[3]毛建平,段明學.強制采樣與人權保護[J].人民檢察,2005(9).
[4]許志.關于監聽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之探討.法制與社會,2008(11).
作者簡介:
白冰瑩(1992.1— ),女,河南商丘人,西北政法大學偵查學碩士研究生。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